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白鸥-情境卷】语文五上14套大卷“心爱之物”展会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

现代文阅读

(二)跑藤

刘成章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是人世的基本道理。可是我们种了些大蒜,不知何故,施肥浇水地折腾了好几个月,结果刨出来一看,一个个蒜头竟小得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又种了些西红柿。等到时间它就开花了,结果了,而一旦它的果实开始红了,那真是争着抢着地红,让你不知该摘哪个是好。

②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西红柿的旁边,又长出一棵秧苗了,看那叶子,无疑是一棵什么瓜了。我们在这并没有种瓜的,大概是什么时候无意间将瓜种遗落在这儿,才让它获得了一份生命。心里怀着对它的疼爱之情,每当我们给别的菜浇水的时候,也不忘给它浇上一分。

③它终于长大起来,并且开了黄色的花朵,接着,花朵下面又膨出瓜蛋蛋了。我们仔细一看它竟是一棵冬瓜。

④我们注意到,在生出藤蔓之前,它长得很慢,要静静地在那儿呆上好多天,但一旦生出了藤蔓,它的生长态势就不一样了。

⑤你看,它飞跑向前的藤蔓,姿势优雅,有如运动员长跑时形成的前倾角。如果把时间稍加浓缩你便会看到,当遇到一道土埂的时候,它一跃而过,然后就高举着一朵金色的花儿犹如奏响着凌厉的号角,一往直前。它起先只有五六片叶子,不久就变成十几片了,十几面绿旗在风中飘扬。此情此景,恐怕只有“浩浩荡荡”这个成语才可以形容。

⑥它本来只有一个头,可是几天之后,它就变成了好多的头。每个头都躬起在空中,转动如巨龙之头,长在上面的细而灵活的卷须自然是龙须了。它们展开了跑藤的竞赛。它们齐头并进,互不相让。它们一边跑一边长叶一边开着雄花雌花并且一路结瓜。它们好像是比谁在这世界上活得更精彩。

⑦待大墙绿遍之后,它们又转身跑至地上。似乎调整了速度,时而慢跑,时而有如散步。看来它们需要积蓄新的能量,它们比的是坚韧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

⑧过多少天,它们的叶子已今非昔比,蔚为壮观,数都数不过来。粗略估计,起码达到三四百片了。夏日的烈日照晒下,三四百片叶子就像三四百支举起的伞,给西红柿们遮着阴凉。而在风雨中 有的西红柿要跌倒了,是它们又急忙伸出卷须之手,把它搀扶起来。

⑨这时候我们看了看它们的根,真是大吃一惊。记得两个月前,那根长得多细多弱呀,可是现在,它已壮如黑绿色的钢铁的缆绳了。不知不觉间,它们已覆盖了半个菜园,而且,其前进的脚步已经深入到了院子里的水泥地面,它们以自己的奔跑彰显了生命应有的强悍和洒脱。

⑩在万类生命之中,它虽只是小小的一芥,但你从它的动作上,却可以感受到奔腾的生命。

(文章有删改)

(1)、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选项填入对应的气泡中,从而整理出文中冬瓜的生长过程图。

A.几天之后,长出好多头,长叶、开花、结瓜

B.终于长大,并且开出了黄色花朵

C.过多少天,叶子达到三四百片,根壮如缆绳,覆盖了半个菜园

D.生出藤蔓,长势迅速,浩浩荡荡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它们展开了跑藤的竞赛。它们齐头并进,互不相让。它们一边跑一边长叶一边开着雄花雌花并且一路结瓜。它们好像是比谁在这世界上活得更精彩。

(3)、文章以描写冬瓜为主体,但第一段却先写了大蒜和西红柿,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你打算为本篇文章制作一个美文推荐标签,下面是同学们为你提供的两个选择,请你结合本文,选择合适的标签内容并说明理由。

选择,理由: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趵(bào)突泉

老舍

    ①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②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③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④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点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

读到画横线的句子,我想到这样的画面:____

    ⑤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选文有删改)

梧桐树(节选)

公寓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亲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芭蕉叶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与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与窗纱”了。

一个月以后,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变回

了春初的面目。(作者:丰子恺。选文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 架

冯骥才

①人们大凡都是先有书,后有书架的;书多了,无处搁放,才造一个架子。我则不然。我仅有十多本书时,就有一个挺大、挺威风、挺华美的书架了。它原先就在走廊贴着墙放着,和人一般高,红木制的,上边有细致的刻花,四条腿裹着厚厚的铜箍。我只知是家里的东西,不知原先是谁用的,而且玻璃拉门一扇也没有了,架上也没有一本书,里边一层层堆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什么破布呀、旧竹篮呀、废铁罐呀、空瓶子呀,等等,简直是个杂货架子了。

②至于拿它当书架用,倒有一个特别的起因。

③那是十一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儿,见到这同学的爷爷,一位皓首霜须、精神矍铄、性情豁朗的长者。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几乎瞧不见一块咫尺大小的空墙壁。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我感到这房间又神秘又宁静,而且莫测高深。这老爷爷一边轻轻捋着老山羊那样一缕梢头翘起的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说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

④反正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瞧,《敏豪生奇游记》啦,《金银岛》啦,《说唐全传》啦,《祖母的故事》啦……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只有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书就来和我吵闹。我呢,就像小人国的仆役,急于要塞饱格列佛的大肚子那样,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大概最初我就是为了填满这大书架才去书店,遛书摊、逛书市的。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⑤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一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不起色,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⑥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

⑦书是无穷无尽的。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吗?那么你最多只是站立浪头的弄潮儿而已。大洋深处,有谁到过?

⑧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分处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融成一滴。

⑨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还有些绝版的、旧版的书,参差地竖立在书架上,它们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韵气息,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也是无穷无尽的了。

⑩我爱这一架子书。

(选自2022年4月20日《亭湖报》,有删改)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处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来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孩子了。

③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涯海角还是在都市大厦,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 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④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⑤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____的瀑布,像____的锦缎,像____的少女,像____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