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莽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 , 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注释】①辟:躲避。②盍:何不。③为:作为。④归:归宿。⑤蚕:(养)蚕。⑥制:制定。⑦田里:土地制度。⑧冻馁:挨饿受冻。

(1)、下列场景与文段所要表达的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老人们在田间挥汗如雨地劳作着。 B、老人们穿着厚实的衣物度过寒冬。 C、人们与家里的老人享受美味佳肴。 D、人们辛勤地劳作让老人颐养天年。
(2)、请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的原因。
(3)、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伯夷辟纣,北海之滨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柳宗元《小石潭记》) B、西伯善养老者         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C、五亩宅                 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D、老者以无失肉矣         不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诗豪”?

班级同学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究,请你一起参加。

【刘禹锡生平及相关作品集录】

唐代宗大历七年,刘禹锡生于嘉兴县嘉禾驿后。

贞元九年,登进士第;两年之后,再登吏部取士科,被正式授予太子校书的职务,时年21岁。

【甲】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 , 虽贵犹碌碌。

 (《华山歌》,节选)

永贞元年,刘禹锡是革新派的核心成员。同年,腐朽势力反扑,历时一百多天的革新运动失败,刘禹锡被贬“凄凉地”。时年33岁。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

(《秋词》)

十年后,朝廷征召回京。他准备重新振作,力图有所作为,时年43岁。

【丙】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 , 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因作上诗,刘禹锡又被贬连州、夔州、和州。他借古言今,将忧国感时、臧否人物、表达心志等诸多因素融入到诗文中,时年50岁左右。

【丁】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 , 月来松闲,雕缕轩墀 , 石列笋虡 , 藤蟠蛟螭。竹万竿,夏含凉飓。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洗心亭记》)

【戊】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武宗会昌元年,刘禹锡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次年病逝,享年71岁。

【注释】①下国:诸侯国,此指天下。②特达:杰出的功业。③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诗中实以桃花比喻新兴权贵。④章章:著名。⑤弭:消除。⑥槃:回旋,弯曲。⑦坌:并,一起。⑧榱:橡子。⑨墀:台阶。⑩虡(jù):柱子。⑪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