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任务。

人应该有涵养

利哈乔夫

①人应该有涵养!但是,万一职业对有没有涵养并不苛求呢?假如一个人没有机会受教育,社会环境不具备那种条件,还能要求他奢谈涵养吗?要是周围的人不允许他成为有涵养的人呢?如果涵养使得他在同事、朋友和亲人之间变成了一只“白乌鸦”,从而妨碍他跟别人接近,岂不事与愿违?

②不对,不对,不对!涵养——适用于各种社会场合的需要。涵养,不仅周围的人需要,而且也是人自身的需要。

③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渴望生活幸福、渴望长寿的人来说,的确,我说的是长寿!要知道,涵养就是精神健康,要长寿就得健康,不仅身体健康,还要精神健康。有一本古书里说道:“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敬重,你将成为人间的寿星。”这句话既是对每个人说的,也是对整个民族说的。这句格言充满了智慧。

④不过,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涵养,然后来说明为什么涵养和长寿有关系。

⑤许多人会想:有涵养的人必定读过很多书,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多半受的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曾经去很多地方旅游,还掌握几门外语。

⑥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但是不具备这些条件,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内心深处很有涵养的人。

⑦一个真正有涵养的人,倘若完全丧失了记忆,比如说,他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再也记不住那些经典作家,记不得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忘记了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与此同时,他在潜意识里还保存着某种程度的反映能力,比如见到有价值的文物或艺术品,会由衷地喜欢,仍然有审美的愉悦感,他还能够区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什么是哗众取宠的粗俗“玩意儿”,面对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他会情不自禁地给予赞叹,他能够理解另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性格,设身处地为那个人着想,了解那个人,帮助那个人,而不是流露出粗鲁、冷淡、兴灾乐祸或嫉恨,对另外一个人做出应有的评价——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他依然是一个有涵养的人……涵养不仅仅在于知识,而在于理解别人的能力。涵养表现在数不胜数的生活细节当中:争论时善于尊重对方,就餐时举止温和,善于不动声色地帮助别人;……

⑧我知道俄罗斯北方有一些农民是真正有涵养的人。他们的家里出奇地整洁,他们对优美的歌曲特别具有鉴赏力,他们还特别擅长讲“故事”(讲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讲别人的故事),他们过日子有条有理,他们热情好客,彬彬有礼,既同情别人的痛苦,也理解别人的欢乐。

⑨涵养——其实就是善于理解、善于接受的能力,是对世界、对其他人保持容忍的态度。

⑩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涵养,不断锤炼——如同锻炼自己的体力一样,锤炼心灵的精神力量。在任何条件下,这种锤炼都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⑪锻炼身体有益于延长寿命——这道理谁都明白。但是说到为了长寿必须增强心理和精神力量的锻炼,就未必有那以多人能够理解了。

⑫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周围的事物怀有怨恨情绪,对别人粗鲁,缺乏谅解——这都是精神力量薄弱的表现,是人缺乏生活能力的表现……在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上挤挤撞撞的人,往往脾气暴躁,身心疲惫,对周围的一切容易作出不良的反应。常常与邻居吵架的人,通常都缺乏生活能力,心理比较阴暗。缺乏审美情趣的人——一般说来也是不幸的人。不善于理解别人,对别人总是抱怨,总觉得吃亏,受了别人的委屈,这种人的生活非常贫乏,而且常常会妨碍别人的生活。心灵的缺陷导致身体的衰弱。虽然我不是医生,但对这一点深信不疑。长寿的经验使我确信这个道理。

⑬和蔼与善良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而且可以使他变得更有风度。的确,可以变得更有风度。

⑭一个人的脸由于凶残而扭曲,相貌会变得丑陋,一个人生性凶狠,他的举止肯定会丧失优雅——假装出来的优雅,而源自本性的、自然的优雅却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⑮做一个有涵养的人——这是人的社会责任,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是个人幸福的保证,也是围绕幸福、走向幸福的“美好先兆”。

⑯我在《善与美书简》这本书里跟年轻读者所讲的,其实都是一种呼吁——提倡有涵养,推崇健美,推崇身体健康,精神健全。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都健康长寿!而尊重我们的父母,应该理解得更广泛——那就是尊重我们历史上的一切优良传统,历史,是我们当代的父母,我们伟大的时代是历史的延续,伟大的幸福应当属于这个时代。

(选自《善与美书简》)

(1)、请根据文意补充完成本文的思维导图。

(2)、恰当运用生活实例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争论时善于尊重对方,就餐时举止温和,善于不动声色地帮助别人”,为文章补充一句论据。
(3)、请分析以下语句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有一本古书里说道:“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敬重,你将成为人间的寿星。”这句话既是对每个人说的,也是对整个民族说的。这句格言充满了智慧。

②一个人的脸由于凶残而扭曲,相貌会变得丑陋,一个人生性凶狠,他的举止肯定会丧失优雅——假装出来的优雅,而源自本性的、自然的优雅却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4)、班级将举行“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主题班会。请你为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150字左右)

小贴士

开场白写作技巧:称呼(问候语)+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或意义+过渡语(活动预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年的味道
①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发布的报告称,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达到600万左右,比2015年同比增长超过10%,相当于所有丹麦人出国玩了一次。另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3.91个小时,比平时每天多了1个小时。抢红包和手机聊天成为典型的春节场景。以至于有人戏言,过年只是换个地方继续抢红包和玩手机。
②联想到近几年逐渐蔓延的“年味变淡”的情绪,感觉传统春节的气质、意义好像是去年塌了一个角,今年又断了一根梁,让人不免伤感。
③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年味之所以变淡,是因为生活变好了:过去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吃佳肴。而今天,丰饶的吃穿享受就是日常生活,过年也就没意思了。但事实上,春节在中国有4000多年历史,有钱人在各个朝代比比皆是,大户人家反而更注重“年味”。
④为什么时至今日,“年味”反倒一年不如一年呢?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年”的味道原本是“信仰”的味道。
⑤这种信仰首先是“信祖先”,就是传统春节最重要的仪式——祭祖。其次是“信神鬼”,希望神护佑自己,邪祟远离自己。在“年关”这样一个神圣的时空内,拜祭祖先、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吃饺子、守岁等等都不仅仅只是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更是人与神相通的方式。
⑥所以,“年味”变淡,其根本是“神味”消失。烧纸钱祭祀先人,已无慎终追远的念想;贴门神、对联,放鞭炮,图的是热闹,并无害怕鬼怪的恐惧;压岁钱全无“压住邪祟”、帮助孩童轻灵岁月成长的含义……我们与神圣世界的沟通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世俗意义上的人与人、社会之间的沟通。除夕之夜我们会看“春晚”,电视一度成了全家人共同“膜拜”的中心。近几年则是各种信息工具的轮番登场:从电话、手机拜年,到短信、微博、微信拜年,再到发红包、抢红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春节期间依旧充斥着凡俗世界的熙熙攘攘。年味就这样在我们的努力中逐渐消失。
⑦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一粒种子历经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变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人在这样的境遇里学会“坚忍”和“希望”,在大地荒芜的时候相信几个月后的春华秋实,相信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所以,“过年”特别重要,它是春夏秋冬的“春”,是生老病死的“生”,是所有希望的源泉。
⑧因此,无论是在农舍里憧憬“瑞雪兆丰年”的农民,还是在现代公寓中寄情新年发展的都市白领,信仰“希望”和“生生不息”都是多么神圣和崇高,它是华夏祖先几千年前就给我们的美好馈赠,永远都不该过时。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赏识

陈鲁民

    ①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历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对这块雕刻大卫的石 材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赏识它是一块用于雕刻的好石材,然后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

    ②因为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

    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评价一位犯案数十起的小偷,赞扬他的细密心思,肯定他的灵巧手法。小偷听说后,金盆洗手,成为四十多家连锁店的老板。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的羔羊,是赏识使其得到认可和肯定,是赏识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勇气,最终获得新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放,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旷达,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因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⑤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颇因为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而蔺相如赏识廉颇的滔滔武略,不计前嫌。两人终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赏识,才有“负荆请罪”的美谈流传至今。孔夫子赏识他人,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断言。学会赏识,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既是如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⑥真正的智者,他们会在赏识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 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

    ⑦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就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善待挫折

刘熙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的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亊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的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⑥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节选自《中华语文网》,有删改)

议论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唐雪健

①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②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应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而弃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伟大事业之中去,让生命焕发多姿多彩的绚丽。

③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容易浑浑噩噩,目光短浅,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她说:“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她放弃了许多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图享受,不追求生活的安逸,这种放弃为人生做了精彩的诠释。

④1955年,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阶衔的消息时,感到十分不安。他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一封《降衔申请》,说:“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带四星,心安神静吗?此次,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功绩授勋。回顾自身历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相比,就是与一些资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申请:授予我上将军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作为平凡的人,我们敬仰这种大舍得、大境界的人。

⑤能放弃的时候舍得放弃,实在是一种人生智慧。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顺其自然,就不会将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名利场中,就会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自觉用有限的生涯追求无涯的知识,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到在人生追求上,有正确的信念;在神圣的职责面前,有无私的忠诚;在人民群众的疾苦面前,有博大的爱心。

⑥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身外之物所束缚,就很少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和多彩。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专注于我们的精神生活。这种豁达的放弃,就是一种人生的自守。

⑦《易经》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宇宙之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以宇宙为空间,在自己的支点上站得住。放弃是一种自守,就要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静的心态对待嘈杂的外界。

⑧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会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智慧。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题。

【材料一】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拥有现实的世界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人生的智慧,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刚烈的人格;从马克思那儿学得激情的人世,从鲁迅那儿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那儿学得执着的道德;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之人。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反作用的。但我们所指的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真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会向往崇高一类,如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材料二】

①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②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材料三】

①“我叫董宇辉,之前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位8年带过50万学生的新东方英语教师,因为双语直播带货走红。

②一天,董宇辉在直播间介绍完产品后,随口说道:介绍完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虎鲸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那些你觉得看不见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终将在你生命中出现!随后,这段话风靡网络,激励了无数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学子。短短一周时间,他所在的“东方甄选”直播间便涨粉千万,现已有1770万粉丝。

③董宇辉为何能走红?作为带货主播,卖货是“副业”、讲课为“主业”的他的确与众不同。在直播间,他孜孜不倦地输出知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交替,妙语连珠,让听者心旷神怡。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和秒杀的紧张,网友从奔商品而来变为奔知识而来。有网友留言:“我是来学知识的,顺便买东西。”也有网友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董老师直播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④很多人说,董宇辉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生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是不是有剧本?对此,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文案不需要提前准备,在镜头前张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说的多好!正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所读的每一本书,你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节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读者的四种类型:

海绵型: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即又原封不动地吐出来,什么都没有获得。

磨砂玻璃型:只满足于把书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过滤袋型:把阅读的内容进行过滤,留下的是残渣剩料。

钻石型:阅读时主动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思考来折射书籍的内涵。不仅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素材来源:王荣生《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有改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