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地震预报纳入法律 群测群防停止 不可测论成思路

“如果获得中国地震局哪怕有限的支持,玉树地震完全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4月27日上午,在北京“全国灾害预测方法研讨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顾问陈一文的一席话得到了与会50多位专家几乎一致的认可。此次地震局遭遇质疑始于4月14日。和汶川地震一样,震前地震局没有给出任何预警。地震发生后青海地震局预报部门成立应急预案,对地震的下一步趋势进行研判和会商,正在会商期间,7.1级强震发生。 

随着地震伤亡人数的扩大,网民们对地震局的质疑开始升级。从其基本的职能步步深入到其财政预算的使用。这不是地震局第一次遭遇质疑。汶川地震后,网友在伤痛、震惊之余不无疑惑,质疑、指责地震局的声音甚嚣尘上,不少网友认为是地震局玩忽职守,忽视了震前预兆,甚至怀疑地震局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有意不发出预报。 

曾经的地震局被寄予过厚望,周总理曾亲切嘱托:“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1953年11月,新中国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1966年,邢台地震后,周总理提出了“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群测群防的地震方针。这一方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地震预防的主导思想。1970年,周恩来委托李四光担任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1971年8月,国家地震局正式成立。1998年,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据介绍,地震局曾经准确预报过20多次地震,尤其是1975年的海城地震。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地震局的工作思路和我国地震预报制度,逐渐发生了改变。1997年,《防震减灾法》发布,其中明确规定,地震预报信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群测群防的政策基本停止。 

2006年7月,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发表文章称,地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难关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陈一文认为,“正是这篇文章的发表,为地震不可测论调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了地震局工作日后的指导思想。”“地震是可测的。1975年海城地震,测出来了。也报出来了;唐山地震时汪成民创造的‘青龙奇迹’,联合国授的奖,能否认吗?还有汶川地震前,耿庆国也提前报给了地震局;汶川地震,钱复业对时间、震级都做了准确的预报,只是定不了地点,但也汇报给地震局了。”中国科学院工程质量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李世辉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显得很激动。 

“地震局彻底西化,这地震不可测的深层次问题。”地震预测专家任振球这样认为。地震局预测专家汪成民也认为,我国的地震预测成绩是辉煌的,曾经是高于世界水平的,现在反过来,要跟国外学,这很不正常。

据陈一文介绍,地震局体系内形成了这样一种状态,“无论出现多大的地震灾害,死了多少人,跟地震局都没有关系,因为地震不可预测。”陈一文进而透露,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与“地震预报”直接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地震预测”研究项目、经费支持、现有地震前兆监测仪器的维护、更新与支持,全部被认为是以后某世纪应当给予认真考虑的,而不是当代应当给予认真考虑的工作。“而且在地震局系统内所有坚持搞地震预测的人,等于被边缘化了。” 

地震预警汇报流程也被一些网友认为并不科学。据介绍,地震局系统现在的预测流程是,由设在全国各地的地震监测台站,将监测的数据统一报到省一级地震局,省一级地震局研究后,根据情况,确定不同级别,然后送国家地震局,在国家地震局台网中心会商后,再送到地震预报预测中心,地震预报预测中心组织会商后,然后上报中央。 一位网友说,等中央开完会,地震都震完了。面对网友和老专家的质疑,面对记者的提问,中国地震局选择了沉默。

(1)、根据文本,质疑方对中国地震局的质疑有哪几个方面?请分条概括说明。 
(2)、这篇新闻回顾了新中国地震研究的发展历程,这样写有何用意?
(3)、有人认为,这篇新闻报道对事实的态度倾向于质疑方,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首次“点火”成功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记者齐芳 2日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正按计划开展舱外载荷保温、高精度时频柜和超冷原子柜真空保持、有效载荷在轨测试等50余项任务。其中,2月16日,梦天舱燃烧科学柜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此次点火实验采用甲烷作为燃料,先后两次点火共持续约30秒,高速相机下上传的实验画面清晰展现了甲烷预混火焰(内圆锥状火焰)受扩散火焰包围的形貌。

燃烧柜科学实验系统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某介绍,实验前,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协同下,航天员将点火头安装在气体实验插件中,并将气体实验插件安装至燃烧科学实验柜的燃烧室中。之后燃烧科学实验柜自动完成燃烧环境气体配置、燃料气体喷出、点火头加热点火、参数采集与光学诊断、循环过滤及排废气等系列动作。“此次点火成功,验证了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功能的完备性以及整体实验流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后续空间科学燃烧实验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燃烧科学实验责任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教授刘某介绍,这种火焰结构具有典型的甲烷预混火焰特征,由于不受浮力的影响,外部的扩散火焰与地面相同实验结果相比更为短而圆。 “微重力提供了地面无法模拟的条件,能够排除浮力对流,抑制颗粒或液滴沉降,微重力燃烧实验能为燃烧理论和模型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微重力燃烧科学规划了包含79项实验目标在内的10个研究计划,预计将在2023年底之前完成40次以上的在轨燃烧实验,包括近极限火焰动力学、火焰合成纳米材料、火焰碳烟生成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相关的科学实验,揭示流体与反应动力学在理想流场条件的交互作用结果,为我国微重力燃烧领域取得第一批空间站实验数据,服务于地面和空天燃烧应用装置和材料合成相关的理论发展。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空间应用系统梦天实验舱总体主任设计师贺某介绍,随天舟六号任务,空间应用系统还将上行微重力流体与燃烧、空间材料、空间辐射生物学等领域方向的实验项目,将在梦天舱内科学实验柜和舱外暴露平台持续开展相关实验。

(选自《光明日报》2023.03.03,有改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教育报》2021 年2月1日讯为保护学生的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湎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给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手机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材料二:某社会调查小组在光明中学做了关于“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统计,其具体数据见图:

    材料三: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一道全国禁令,一旦发现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校方可对学生处以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2018 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法案,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甚至在校外进行教学活动时,都禁止使用手机。

    材料四:某中学张校长认为,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序稳妥积极推进,防止机械地“一刀切”。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节选自茅以昇《中国石拱桥》)

【材料二】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座桥建于1912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面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瓦顶长廊桥身。桥身为四柱抬楼式建筑,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翅起角楼亭,美丽、壮观。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 , 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据有关资料记载,程阳风雨桥与赵州桥、泸定桥及罗马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奇迹。

(节选自《三江程阳风雨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途出行乘坐飞机时,我们偶尔会遭遇飞机颠簸,但这类事件通常出现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时。不过,近期全球发生了多起飞机晴天颠簸事件,这不免让人感到担忧。那么,为什么晴天飞机也会发生颠簸?这是小概率事件吗?

都是晴空湍流惹的祸。

②造成飞机颠簸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受季节及日照的影响。夏季雷雨较多,秋季出现大风天气的概率较大,这两个季节飞机颠簸就会多一些。午后太阳光线强烈,使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空气下降补充,形成空气对流也会使飞机颠簸。二是受风切变的影响。雷雨.热雷暴等使空气产生的上下对流运动,被称为风切变。飞机在这些天气下飞行时,常会产生强烈颠簸,严重时可导致飞行事故。飞机仔飞行时最怕的就是出现在机身左右侧的风切变。三是受湍流的影响。湍流是受地球自转及季风的影响,冷热空气相遇,相互摩擦形成的。湍流是肉眼看不到的,它的流动方向变化很快,✈经过它时会产生强烈的颠簸,可能造成人员受伤。

③晴空颠簸是众多颠簸中的一种,是由晴空湍流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的高空。当飞机进入与机体尺度相近的湍流涡旋时,其各部位就会受到不同方向气流的影响,原有的空气动力和力矩的平衡被破坏,从而产生不规则的运动。

难以实现准确预测。

④晴空湍流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今每8小时的飞行中,就可能10~15分钟的晴空湍流。随机性强.消失速度快是晴空湍流的特点。相关气候模型预测,在未来的30年至60年内,晴空湍流可能会增加100%~200%。据统计,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商业飞机遇到的严重颠簸,每年约5000起。那么,可以准确预测晴空湍流吗?晴空湍流是一种较难准确预测的大气现象。气象雷达是通过探测大气内的散射体,也就是云层中的水滴来分析大气的运动情况,从而实现气象预报。而晴空湍流的空气透度较大.区域水汽较少,气象雷达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监测。

落座后务必系好安全带

⑤虽然目前我们对晴空湍流还做不到准确预测,但也不必过度紧张。首先,飞行员在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时,知道该如何操作。飞机遭遇晴空湍流,当颠簸程度过高或颠簸持续时间较长时,飞行员会通过改变飞行高度.飞行航路等方法,尽快远离晴空湍流出现区域。其次,乘务员会去安抚和保护乘客。如果遭遇突发.不可预知的晴空颠簸,飞行机组会第一时间通过客舱广播等方式对乘客进行提醒。如果因航路天气原因,飞机遭遇长时间的中度及以上颠簸,飞行机组会及时跟塔台沟通,合理调整飞行高度,以避免出现长时间的颠簸。

⑥在飞行过程中,机组成员及旅客均要在落座后系好安全带。如果在客舱内站立时,突然遇到晴空颠簸,旅客要迅速降低重心,就近寻找空座位坐好并系好安全带。此时,机上乘务员也会停止服务。

(选自《科技日报》2023年10月24日第8版,有删改)

【材料二】

①风切变现象具有时间短.尺度小.强度大的特点。从而带来了探测难.预报难.航管难.飞行难等一系列困难,是一个不易解决的航空气象难题。风切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天气变化比如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就会产生强下沉气流冷暖气团交汇时的锋面附近也会产生风切变。第二种是地理环境比如在高大的山体附近容易产生气流的切变。第三种是人为因素比如前一架飞机起飞后产生的扰动乱流引发的风切变,如果间隔时间过短,可能对后一架飞机造成影响。

②风切变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最大的影响就在于对航空的影响。风切变是民航飞行中的“隐形杀手”。飞机之所以能够正常地起飞和降落,主要是依靠机翼在空气中的升力托举机制,而这种机制需要飞机机翼附近的气流持续稳定。然而风切变正是改变风向和风力的强大气流,所以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会严重干扰机翼的正常升力托举,从而干扰飞行。飞机一旦遭遇风切变,严重时可能导致机毁人亡。所以长期以来,对风切变的探测预警也是民航气象预报观测的重点与难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