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批判性思维
先给大家说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吧。
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会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逃生。而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直至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地在热水中煮死。
这个故事让人们深受启发,不知有多少前辈在教训别人的时候都用到了这个故事。反正我每次看到这个故事,也总是告诫自己:“要敏感,要警觉,千万别被环境影响,变成煮熟的青蛙啊!”
突然有一天,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女教师做完“温水煮青蛙”实验之后》。文章的大意是,一位北京的女教师,组织全班做“温水煮青蛙”的实验,来看看究竟青蛙会不会这么蠢。
实验的结果如文中的女教师所说:“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摄氏度后会自动跳走,说明它对水温的本能反应并不因为温度变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异。它们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地步。你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有可能是错的。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调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多么精彩的实验和结论啊!
读者们,看到这里,你还相信“温水煮青蛙”这个实验是真的吗? 反正,我微信圈里的好友们都恍然大悟了。他们在疯狂转发的同时,纷纷评论道:
“原来青蛙不会那么笨啊,相信了很久的实验原来是假的!”
“这就是有批判性思维的好老师啊!”
“看来我们真的容易轻信典故和名人名言呢。”
………
但是,打住打住,过去网络说温水煮青蛙,我们信了;今天网络说青蛙是不会傻到被温水煮,我们又信了。似乎哪里不太对啊?
我们有没有深入思考一下:青蛙实验到底是什么结果?
谷歌一下找到的说法是:早在1869年,就有人煮过青蛙了。德国的科学家哥而茨在寻找灵魂这个东西的时候,设计了这么一个实验。把切掉了大脑的青蛙放在冷水里面慢慢加热,青蛙就被煮死在里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同样处理,正常的青蛙会试图跳出来。 看来差不多 150年前“温水煮青蛙”这个事情就已经有了结论。
不过等等,哥而茨不是唯一一个在100 多年前做这个实验的人。
1872年,亨滋曼宣布,如果你加热的速率足够低,那么,青蛙并没有跳出来的打算。1875年,这个实验还被另外一个人证实。
两个实验矛盾吗?
哥而茨与亨滋曼实验的区别是加热的速度不同。在哥而茨的实验中,从17.5摄氏度加热到56摄氏度,花了10分钟,这样,每分钟的平均升温速度就达到了3.8摄氏度。 所以,哥而茨观察到青蛙很不喜欢这个温度,试图跳出来。 而亨滋曼的实验,把水从21摄氏度加热到37.5 摄氏度用了90分钟,平均每分钟升温速率不到0.2摄氏度,所以没观察到青蛙的行为异常。青蛙可耐受的临界高温大约是36~37摄氏度。如果加热到37.5摄氏度,青蛙即使没有立即死亡,也已经丧失一跃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离它不远了。
从这点上来说,“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轻信到审慎判断,只需加入思考这一步。
其实,看到《一位女教师做完“温水煮青蛙”实验之后》这篇文章后就开始四处宣传“温水煮青蛙”实验是假的人,并不比从一开始就相信“温水煮青蛙”故事的人更加高明。 因为,他们同样没有做到审慎判断,同样轻信、盲从了片面的信息和观点。
要学会批判性思维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积累,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处于轻信盲从的阶段,不要着急,一步步来就好。
(文章有删改)
①“东施效颦”,人们往往批评东施的丑态百出,而没看到东施身上的勇气,其实东施效颦不可耻,拒不学习才可怕!
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何况长辈生活阅历丰富,因此我们要听长辈的话,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