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

茶神谷

叶辛

我多次走进黔西南的茶神谷,每一次都觉得这里神秘莫测,是个神奇之地。

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老乡世世代代栖居于这一片山山岭岭。 山巅之上,峡谷深处、岭腰之间遍布着古茶树,他们把大自然赐给人间的这一整片山地称之为茶神谷。

在这海拔1700米的高原上流传着一首山歌:

山上有棎古茶树,

树下有口清水井;

哪天如果不舒服,

一片叶来一瓢水。

当彝族姑娘用清亮的嗓子,吐字清晰地在我面前唱这首山歌时,我由衷地感受到这些大叶片的古茶树和当地百姓的密切关系。

踏着泥泞。小心翼翼地踩着斜坡上松软的腐殖质层,我一株一株地细看这些古茶树的虬曲枝干,厚实的油光光的叶片以及树身上斑驳的表皮。千年以上的古茶树随处可见,还有两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三千年以上的都一一编了号,我面前的这一棵是3200年的,编号是0035。凝神读着悬挂在树身上的牌子,牌子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挂上去的。

原来,不但各民族老乡把这些古树称为茶神,科学家也把它们视为宝贝。见我兴味浓郁,乡镇上的陪同人员兴致勃勃地带着我看了一株又一株古茶树,最终把我领到用围栏圈起的一棵最老的古树前。

我一看那茶树的雄姿,就感觉非同一般。【甲】只见那一片片密簇簇、苍老而又青的叶片之间,竟冒出了细嫩嫩的绿色芽尖,粗粗细细的树枝上,嫩芽与老叶之间,还悬挂着圆溜溜的茶果。一生守护着千年古茶树的老茶农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四球古茶树。

我不甚了了,他给我细说开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茶树,一颗茶果里最多只有三颗茶籽,唯独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茶神谷里的古茶树,一颗茶果产四颗茶籽,因此被称为四球古茶树。四十几年前,在普安和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了四球古茶籽化石,经过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反复鉴定,认定古茶籽化石距今有164万年以上。

我今天看到的,是一棵距今4800年树龄的古茶树,编定的号码是0001号。

“走,走,走……”茶农一边走一边热情地招呼,“喝茶去,让你亲口尝尝古茶树的味道。”

当我再次踏着有着厚厚腐殖质层的溜滑的山道走出树林时,我更加意识到,各族老乡为什么把这些古茶树尊称为茶神,把这里称作茶神谷。

年过七旬,爬高山钻老林,身上沾了斑斑点点的泥痕,半高帮的皮鞋变得沉甸甸的,脚步也迈得缓慢了。在茶农家的祖屋门前,烧得旺旺炽炽的炭火边,放了一圈板凳。茶农一边热情地招呼我入座,一边笑眯眯、有些神秘地说: “请你吗一口我们高山农家的火烤茶。”

喝了一辈子的茶,多少知道一点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的烹煮、冲泡方法,却从未喝过火烤茶。

只见他用一块厚实的茶巾垫着,握着已洗刷干净的黑色砂茶罐的手柄,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烤着,直到黝黑的砂罐泛了白。他把存放了29年的陈茶和2021年的新茶两拨,一起放进烤得发烫的茶罐里,继而有节奏地抖动,嘴里一边念念有词: “要得茶上口,火上抖百抖……”顿时,一股我从未闻过的茶香从茶罐里弥散出来,我们这些围着炭火而坐的一圈客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不等众人的赞语落地,只见茶农将茶壶里滚沸的水倾倒进茶罐,将茶罐置于炭火上,少顷,茶罐里的茶水就翻腾着烧开了。茶农指着茶罐道:“这样煮沸的茶,可以冲七八道,茶味、茶色不变,可以围着火塘摆龙门阵。”说着,他斟了一小碗茶请我品。【乙】待水不那么烫了,我慢慢地呷了一口,刹那间,一股沁人的香味直透肺腑,我颇有耐心地品咂着。似栗香、淡淡的兰花香、炒豆的焦香,又有薄荷的清凉,总之,是一种我从未感受过的醉人的香气。喝下一碗,又来一碗,见我喝得兴起,一旁的茶姑娘银铃般地道出:“叶老师,这千年古树茶,一泡茶,二泡汤,三泡四泡是精华……”受到她的鼓动,我一口气喝下了五小碗。烤着炭火,我们冒着冬雨钻进湿漉漉的山林,踏访一株一株古茶树的寒冷和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

世代栖居于山林守护这片古茶树的茶农告诉我们,年年的冬末春初,村村寨寨中的布依族、彝族、苗族、回族乡亲,喝着一道道茶,唱着一首首古歌,以朴实、简捷的仪式,祭祀他们心目中的茶神,怀念他们的祖宗,抒发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这次来到茶神谷,正是冬腊月间,山林中已经可见嫩绿的芽尖尖,从而有了我们此次参加的“‘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

(《光明日报》2022年02 月 11 日15版。有删改)

(1)、选文写了“我”到“茶神谷”的经历和感受。请根据文本内容,把下表的三处空白填写完整。

(2)、请从文中【甲】 【乙】两个画线句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对茶神谷“神秘莫测,是个神奇之地”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神谷的老乡“哪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茶水包治百病。 B、千年以上的古茶树随处可见,并且在这里还发现了四球古茶籽化石。 C、布依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幸福和睦地栖居于这一片沃土。 D、冬腊月间,古茶树的嫩芽尖,促成此次“ ‘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选自《读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