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布法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分开买卖.以维护衣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吴于廬、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研读下列图表

表一: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

表二: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材料三   它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它在政治方面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据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至少写出2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表一中1921年—1925年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二中苏联的排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举措?表二时期农业上实行什么政策?
(3)、材料三中“它”指什么模式?概括指出这种模式的特点。
(4)、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国情不同,工业化的路径也不同。美国和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就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工业化道路带有明显的美国特色。其经验主要在以农促工。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由于耕地面积巨大而劳动力缺乏,1920年后拖拉机逐渐取代畜力。其农业开始走向机械化.……农业的较快发展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有益于其顺利进往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

一晨松《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调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一据陈仲丹《墙头政治一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俄国因多年的战争而民穷财尽,1921年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75%的人口,莫斯科减少了50%。发挥了重大威力的战时共产主义,在和平时期再也无法推行,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工人举行罢工活动,甚至把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出现的政治危机,震惊了革命的领导人列宁。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尽管这一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是它终究给国家带来了莫大的好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苏俄(联)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史实

1920年

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工业产量只及战前的13.8%

1921年

主要产粮区发生农民起义;喀琅施塔得水兵兵变。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921年3月

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

1921年7月

政府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允许私营小企业雇工20名

1922年

农业获得丰收,饥荒的阴霾散去。商业等领域出现勃勃生机

1925年

谷物的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

1926年

工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1928年

苏联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多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

1932年

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62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

1937年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