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邯郸市冀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梅之冷 , 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 , 雅欲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 , 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时也。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实久矣。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选自钟惺《夏梅说》,有删改)

注:①冷:此处指梅花冬天开放,冰清冷艳。②热:指热闹,受追捧。③粲粲:鲜明、灿烂的样子。④冷:此处指受冷遇。⑤维:语气助词,用在时间之前,无实义。⑥朱夏:古时称夏季为朱明或朱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陶后有闻 

乎众矣 

已难矣

(2)、下列选项中,与“水陆草木之花”的“之”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和风甘雨所加 C、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 D、巧者乘间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予者何人?

②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时也。

(4)、甲文中“不蔓不枝”写出了莲怎样的形态特点?象征了君子怎样的品质?
(5)、乙文通过叙述什么现象,揭示了当时社会怎样的风气?
举一反三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杨朦脆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脆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沽,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

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赞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

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施杳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淘先生感慨系之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