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阅读《夏夜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完成下列小题。

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

    街角处新开了一家鲜花店,我每晚溜弯儿回来都要经过那里。

    上个月,朋友从香港过来,送了我一只紫罗兰纹理的花瓶,非常漂亮。于是从那一天起,晚上溜弯回来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到花店中转转,郁金香、桔梗、康乃馨、太阳花、海芋,黄菊,每次都随心所欲的买些不同的花,唯一不变的,是每次花束中必有一枝百合。在我的感觉里,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它花种所没有的纯洁与安静。店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嗓门儿很大,喜欢穿纯棉的碎花衣服,每天像只巨型蝴蝶般在花丛中穿来穿去。我曾想,这样的人也只能是卖卖花而已。

    一天晚上,已经快十点了。虽然晚了些,可路过花店时,我还是走了进去。我随手伸向花架上仅有的一只百合花时,胖女人忽然就拉了一下我的胳膊,一脸歉意的说“妹子,今天就剩这一枝百合了,换枝别的吧。”我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心底忽然涌起一股怨气。我清楚地记得,前些天也有这么一次,明明花架上还有一枝百合花,胖女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我。

    “为什么我不能要这枝花?”我轻声质问着。

    “不为什么,换个别的吧,妹子,店里除了这枝花,别的你随便挑,我给你打8折还不行吗?”胖女人语气决绝。“不行,我就要这枝。”我的犟脾气也上来了。“这枝有人要了。”“骗谁呢,都十点多了,谁会订了花这么晚了还不来拿?”正争执着,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大姐,今天还有要处理的花吗?”男人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有的,有的”,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

    我正想争辩两句,忽然感觉一只胖手在花案下捅了我一下,抬头看时,胖女人正冲我眼色,示意我不要说话。“兄弟,稍等呵”,胖女人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的拿起那枝百合,又从花束中抽出两枝玫瑰两枝勿忘我和几枝满天星,用粉色的手揉纸简单一包,递给了男人。

    男人接过来,说了声“谢谢”,递给胖女人10块钱。

    胖女人接过钱,拉开抽屉,拿出5块钱来递给男人,男人再次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我狐疑地问“你为什么赔钱卖给他?”我知道男人拿走的那束花,进价也不止5块钱

    “赔点就赔点儿吧,这兄弟挺不容易的,孩子才三岁,媳妇得的是乳腺癌,晚期。”胖女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男人的媳妇一定非常喜欢百合吧,”我定定地看着胖女人的脸,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那张胖嘟嘟地脸竟是如此的可爱。

    “是啊,他说他媳妇特别喜欢百合,可是,这花太贵了,他们消费不起。于是我告诉他,每晚10点以后我会选出一些影响第二天销售的花以极便宜的价格处理掉。”

    “于是,每天的最后一枝百合花便成了非卖品,你宁肯5块钱一束卖给他也不肯25块钱一束卖给我?!”我笑眯眯地瞅着胖女人,脸上写满了一种叫做敬意的东西。

    胖女人哈哈大笑,露出了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得了这样的病,那女人一定很痛苦,咱也没什么本事,帮不上什么大忙,送束花,只当捐给她一份好心情吧。”

    我的心,忽然就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

    许多时候,对于身处困境中的人来说,最好的同情便是尊重。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胖女人却懂得,在施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去维护一对年轻夫妇自尊的心,让他们在受施的同时也能笑起来。这样的施舍,无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

    因为那个夜晚,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馨香了一颗麻木的心,那份不经意间透出的陌生的善良与关爱,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对病痛中的夫妻,同时也必将汩汩地润泽着这个世界。

(1)、选文中围绕“百合花”与“胖女人”叙述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一波三折。阅读选文,补全下面表格。

主要情节

“我”对胖女人的感情

“我”经常去花店买百合花

怨气

狐疑

胖女人告诉“我”卖男人百合花的真相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⑵段画线句子。
(3)、文章的题目“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品味选文第⒃段中“这样的施舍,无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结合文章内容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剥豆》,回答文后问题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 , 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又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音:suō,义:斜着眼看)。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碗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 , 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明,与世界相拥

 苏北

       走出去!中国人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中国人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匆忙。

       国外留学的,从读研到读本,又见高中国际班倍受青睐,低龄化已是挡不住的潮流;观光旅游的,从周边到欧美,热浪滚滚,生活在别处,俨然已成一种全民的时尚;投资兴业的,纷纷出海,产业转移、海外扩张正推涌出崭新的转型景观。

       每一个中国人,以什么样的形象去展示自己,去拥抱世界?

       经历了许多年的封闭,甫一亮相,中国人在海外的言行举止,便引发了分外强烈的关注,也受到了格外严苛的拷问。文明出游,甚至已经成为政府向每一个公民的例行提示。

       或许是因为与世界太久的隔膜,国人中不乏一厢情愿的思维定势。一些人习惯性地认定许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便什么都很落后。其实,这是一种率意轻狂的误读。如非洲。当我们在保护区内面对着河马狮子大吼大叫乱扔杂物之际,当我们在旅行途中四处搜寻象牙或犀牛角之时,看看当地人对丰饶的自然资源的悉心保护,对自由的野生动物的亲切尊重,我们当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撞击和启迪。一些人单方面地认定去海外旅游消费就是对对方的投入甚至奉献。其实,这是一种优势心理的虚妄。泰国清迈市民就曾有对中国游客的拒绝:这里不欢迎粗俗。吵吵闹闹,拒绝排队,随地吐痰,连基本的卫生都不讲,给当地社区带来了麻烦,也让其他高端游览望而却步。一些人想当然地认定鼓足了钱包炫耀着名牌就涨了身价添了牛气。其实,这是一种自卑情结的翻版。我们一再地看到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游客在欧美奢侈品店一掷千金,大肆抢购,留下的却往往是“土豪金”“暴发户”的醒目标签。

       短短的30多年间,世界见证着中国套上经济总量第二的耀眼光环,迈着通往小康社会的流星大步,长期笼罩着的贫穷、屈辱的阴霾一扫而光,中国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与自信。但这尊严,首要的当是公民品格的尊严;这自信,首要的当是中华文明的自信。

       每一个中国企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落地生根,去开疆拓土?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市场的竞争与合作,而且是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我们有自己的商业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是传家宝。商店没有关门打烊的时候,老板没有周末假日的休闲。入乡不能随俗,在外国朋友心里,你这是非正常生活;在竞争对手眼中,你就是不正当竞争。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劳动力不仅廉价,而且高效。海外企业因此很少雇佣当地员工。其实,这更多是个文化适应问题。人家的劳动保障,你难道不该遵守?人家的就业生计,你难道不该考虑?我们有自己的经营模式: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习惯于和政府官员私下公关赢得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依赖行政力量摆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个办法到国外未必管用。而且,很容易遭遇非政府组织和民间人士的非议和抵制。

       须知,企业竞争的不仅是产品,而且是文化。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还要学会尊重当地的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行事规则。企业创造的不仅是利润,而且是价值。没有利润企业就不能生存,但更宝贵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良服务,丰富生活内涵。企业立足的不仅是市场,而且是社会。在异域他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究竟感知多少那里的民间生活,了解多少民众的发展需求?企业来自社会,也当回馈社会。对于中国企业,它是必须建立的新一种社企关系,也是必须衡量的新一条文明准绳。

       每一步中国发展,以什么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去贡献世界?

       中国力量的崛起,其底蕴,应是中国文明的崛起。能不能打破“国强必霸规律”、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必须直面的历史性挑战。显然,我们仅有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的品牌是不够的,更应有造福人类的中国价值的创造,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统文化的复兴,其取向,应是现代文明的转型。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正是其凝练的表达。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从历史的诠释中寻找文化认同,从现实的挑战中重塑精神标识,从未来的憧憬中提升人类价值,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去激活、去焕发内在的生命力量,这是其复兴和转型的正确路径。

       民族精神的张扬,其根基,应是主体意识的生长。无论多么美好的理念多么宏远的构想,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去承载,去践行,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共德性的进步。无数走出去的中国人,无论在另一方土地上经历着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们的心头都永远萦绕着对中国文明的守望,和对中国梦想的追寻。正是在这守望和追寻中,他们把一粒粒友好的种子播撒进当地人的心田。

       开放,是撬动中国改革坚实的支点,是倒逼中国发展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这撬动和倒逼,文明在交流中多彩,在互鉴中丰富,在传承中超越,在超越中释放着它绵绵不绝的自信力、融合力和创造力,增值着人类共同、共通、共荣的存在意义和文明价值。

       中华文明的振兴,恰在与传统对接,与时代同行,与世界相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跑鞋

【跑鞋作用】

    我们日常的跑步都会对膝盖造成冲击。而冲击的力量大约是体重的3到5倍。跑步的时候,我们整个人腾空而起,接着落地,然后瞬间再腾空而起,这些动作反复进行。跑步时产生的这些冲量则主要由膝盖的软骨吸收。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有60千克左右,那他的膝盖在跑步时接受的冲击就有200千克左右。很多保护不周的跑步爱好者下半生都承受着膝盖伤病的折磨,甚至走路都需要扶着东西。所以,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东西来代替膝盖吸收冲击力,保护骨头。因此,跑鞋就出现了。

    我们可以把跑鞋想象成一个弹簧。我们跑步时要用一个东西代替膝盖的软骨结构吸收冲击,完成这个任务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术。这一技术能把膝盖软骨原来该承担的形变分一些给跑鞋,这样膝盖的工作就会少一些。

【选鞋贴士】

    判断自己该用什么鞋子,除了要考虑跑步姿态、足型和跑步路况,还涉及装备量的问题。

    装备量是两个概念的集合:体重+锻炼强度。

    体重越大,锻炼强度越高,跑步的冲击就越大。体重代表着单次冲击的力量,锻炼强度代表这个冲击持续的程度。

    一般说来,跑鞋都设计为足以应对单次3千米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强度。跑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装备量级:轻量级,大量级。

    大量级是针对大体重设计的,这就意味着假如你体重不够,你跑步的冲击力可能不够大,那这些用来吸收大冲击力的“顶级款”的弹性材料就显得太硬了。对于跑者来说,明显的感觉就是:鞋底好硬!这样的情况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盖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所以,尽量根据自己的体重来选择装备量级,不要只盯着大量级这样的顶级款。你要知道,并不是贵的就是最适合的。大量级和轻量级的分界一般是75千克,如果你的体重紧接这条线,而跑步距离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

    当然,比赛用鞋更注重的是取得好成绩,于是比赛用鞋要轻得多。例如,短跑运动员的跑鞋只有120克左右。有人曾做过计算,鞋子的重量减少40克左右,理论上100米短跑成绩可以提高0.33秒。世界百米纪录仅仅是9.58秒。

【未来跑鞋】

    英国设计师西姆斯.艾登公布了一款“未来战靴”。这双看上去有些怪里怪气的跑鞋由合成生物制成,穿上去的感觉就像是人的第二层皮肤一样。目前这款跑鞋还处于概念阶段,大概到2050年,人们才能真正拥有它。

    这双来自2050年的跑鞋由一种合成的生物原始细胞制成。科学家们通过合成这种材料能创造出一个生命系统,让它就像一层实实在在的皮肤一样真正成为双脚的延伸。

    和皮肤一样,这种细胞能感知来自外界的压力、光照和热量,当你在不同的路面上奔跑时,它还能给你提供不同的支撑,根据不同的压力形成不同的气垫。

    除了原料以外,这双跑鞋的生产方式也相当新潮。它采用了3D打印的制造工艺,保证跑鞋的每个部位都能完全贴合你的脚形,也让这双跑鞋真正成为你的“私人定制”。

    这样一来,因为跑鞋不合适而造成的一系列脚部不适问题都将成为“一缕青烟”。

    每当你结束锻炼之后,这双跑鞋就会像断了电一样恢复到本来的样子。这时你就需要像照顾花草一样给鞋子“浇水”,将它放入盛满原细胞液的罐子中浸泡,以此来维持住这些生命体的健康成长。

    一夜之后.你会发现这双跑鞋已经完美如初。这双鞋子还能被染成随意何种颜色,这也意味着你每天都能穿着不同款式的“新”鞋子出门跑步。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呀?

(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文课

①10岁那年冬天,我转学到北牌小学上四年级。

我来自农村,一身粗布衣裳,套着棉袄棉裤,臃肿得像狗熊,棉袄不合身,对襟朝前撅着。我初次转学到县城,眼拙胆怯,更显得呆头呆脑。

③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姓郑,脾气不太好。他说“干啥”总说成“嘎”,他一拧眉说哪个同学“嘎”,那个同学立马就木在那里了,像老鼠见了猫。几次见郑老师说“嘎”,尽管不是说我,我也慌慌的,害怕。但是郑老师课讲得真好,很投入,神采飞扬、活灵活现的,有时讲着讲着还哭了,弄得底下唏嘘一片。

④这天是语文课,郑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大家写,我不敢跟老师说我不会。题目是什么,如今我已想不起来了,但写完之后我在末尾留的几句话仍记得:“老师,我不会写作文,写得不知对不对,请您指正。”我忐忑地把作业本交到讲台上。

⑤再上语文课的时候,郑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上了讲台,说:“这次作文写得最好的就是这个新来的同学。”“唰”地一下,教室所有的目光都朝我投来,我脑袋嗡的一声,呆愣愣地手足无措。接下来,老师开始念我的作文,念完了,说:“还有呢。”最后把我留下的几句话也念了,引起哄堂大笑。

⑥从此我喜欢上了语文课,同学们也喜欢下课后主动找我玩了。这也让我打消了乡巴佬进城的自卑感。

⑦其实,我第一次写作文就撞上了头彩是有原因的。虽然我以前一直在农村生活,但阅读量并不比城里孩子少。父亲是教师出身,后来在县文教局工作,每次回家他都会带一摞子报纸回来,还有一些杂志。我天生与文字有缘,见了这些带有照片和图画的报纸、杂志,就看着玩,久而久之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和母亲去县城父亲那儿或赶集的时候,一定会去新华书店买几本连环画,自己看完了,还要同村里的小伙伴们边看边讲,甭提有多神气了。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写作文,也能够照葫芦画瓢对付一气。

⑧后来语文课一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作文每被老师念一次,那一天就成了我快乐的节日。直到今天偶尔走到学校外面,听到教室里传出的整齐洪亮的读书声,依然感觉十分亲切。那声音带着稚气,充满朝气,如银瓶乍破,如珠落玉盘,如翠鸟初啼,不是天籁胜似天籁,是人间最美妙的乐音。

⑨有一次语文课令我终生难忘。课本里有一课是《东郭先生》,郑老师按照正常的课程要求讲完了课,他把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带到办公室,神秘地告诉我们,他把《东郭先生》排成了一个短剧,叫我们几个秘密排练,一个星期后在语文课上演给全班同学看。郑老师把东郭先生的角色给了我,叮嘱大家保密。一周后的语文课,终于在班里响了一个“大炸弹”,把全班同学都“炸”晕了,天啊,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太有意思了啊!

⑩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想起说话总爱把“干啥”说成“嘎”的郑老师,想起那次有趣的《东郭先生》表演课,心中总会盈满温馨。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有时一句话、一个人、一堂课,都有可能是点燃生命照亮旅程的火种 , 值得一生去回忆,去珍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