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同步练习
《乡土中国》中,作者记述了这样一个风俗:“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近年来,农村城镇化突进,村庄空心化严重,村民之间的社会关联呈现出“半熟人社会”的状况。每逢春节,“候鸟”归乡,在外求学回乡的乌庄年轻人庭荣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常有着这样的困惑:“我就是认识这张脸,知道他是谁的‘爷’,我也知道他的家在哪里,可是我就是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辈分。”
春节里,庭荣也寻访过一位姓范的林场干部,他表示自己的家乡也是宗族性自然村落。“我认得你,却不晓得你的名字,也是经常性的。一个老人家站在你面前,你认得他,却不知道他的名字,经常性的,你不打招呼,又不好,你打招呼,可能常叫错了。叫低了,人家不高兴。叫高了,又把你自己降下去了,言重说,把自己的家族辈分降下去了。称谓的这个事情,看起来不是一个问题,没人计较。但是求人办事的时候,你要是把这个搞错了,后面所有事情都不屑说的了。”
[摘编自刘小峰《“差序格局”的变与不变——乌庄的历史表述(1949—2016)》]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