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救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具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 舍问,其奚①决②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③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④,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盂涂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矣:怎么。②决:解决。③就有道而正:语出《论语·学而》,意思是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靠近。正,匡正。④以资切磋:借以共同研究。资,凭借。⑤交相问难(nàn):互相诘问。难,驳诂。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虽有至道         不知其也        学半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疑/无从书以观 B、非问无以广识/居天下之广 C、问,其奚决焉/同生皆披绮绣 D、问而明辨之也/时度势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理 明 矣 而 或 不 达 于 事 识 其 大 矣 而 或 不 知 其 细

(5)、根据【甲】  【乙】两篇选文,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广:  【甲】【乙】两文都是围绕学习展开论述的,但两文侧重内容不同:

小东:你说得对,两文侧重内容不同,我还发现【甲】【乙】两文都使用了①的论证方法,【乙】文哪一句印证了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 , 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 幽阒辽 , 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 , 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 ):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