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竞存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①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②《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吉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则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推基遮,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苏秦刺

②人不学不知道

(2)、下面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禀性定        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成其道    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燧动焰发          有地隐然 D、待学成而美        人谋而不忠乎
(3)、用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①、②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③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shānɡ)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__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⑤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资料链接】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中国成语大会》创新了比赛形式,将汉语悠久的“解字”传统与全球最流行的猜词游戏相整合,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节奏感与趣味性。

    【专家访谈】郦波:“有文化缺失与价值缺失,才会产生相应的呼唤,才会有文化类节目的回归与最终形成的热潮。”“它使得教育走出象牙塔,真正地面向最广泛的大众,实在是一件功莫大焉、善莫大焉的事情。”

    蒙曼:“文化节目可以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文化与今天人们的生活、情感、情趣对接,让传统文化为今天和明天服务。”

    毕淑敏:我对文字的感情,就像一个老农对于他的锄头和耕牛的感情。语言文字于我恩重如山,看到成语被误用、滥用、肢解甚至破坏,心中痛惜。我觉得自己要为成语的健康传承和发扬光大,尽一点绵薄的力量。

    【成语内涵】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