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雄安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班长的竹杖
①雪域高原总是披着一层白纱。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谷之间时,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全副武装登上巡逻车。迎着晨光,我们再次踏上巡逻路。
②车轮碾冰轧雪,向着海拔近5000米的某点位进发。巡逻车穿行在雪原之上,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这里的寂静,车轮在雪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印记。士兵坐在车里摇摇晃晃,我下意识地紧抓了一下旁边的班长马学波。
③随着海拔不断攀升,积雪也越来越厚,车辆无法通行,士兵只能徒步完成剩下的路段。
④雪山中隐藏着美景,也暗藏险境。大雪将松动的碎石掩盖,士兵很难判断脚下的路,只能将身体俯在雪面上,用脚将雪拨开,卡进雪下的岩缝,吃力地向上爬。
⑤经过一天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宿营点。
⑥恰逢换哨,我走到马学波身旁。就这样,我一边站岗一边听他讲巡逻路上的故事。
⑦月色很美,天上的繁星将整个雪山照亮。山很静,只能听见我们两个人的谈话。
⑧他走到一旁,拿起一根竹杖,告诉我这是他的班长张青松退伍时给他的。
⑨“这不就是一根普通的竹杖吗?我们现在都已经换上了新式的登山杖,你怎么还在用这个?”
⑩他眺望远处的雪山,许久才回答:“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登山杖。”
⑪马学波告诉我,这根竹杖曾伴随张青松巡逻12年。在即将退伍之时,张青松把它传给了马学波,希望他能继续在巡逻路上稳步前行。
⑫时间回到5年前,刚下连不久的马学波无意间看到张青松柜子里有根旧得发黑的竹杖。他为什么会收藏一根竹杖呢?带着好奇心,马学波追问张青松那根竹杖的故事,可张青松回答得轻描淡写……
⑬直到那次,马学波才听到张青松给他讲述关于这根竹杖不一样的“往事”,也懂得了这根竹杖的意义。
⑭那天,马学波因为未能拿到巡逻选拔“入场券”,独自一人在器械训练场加练,但训练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张青松看到心情低落的马学波,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⑮第二天,张青松找到了正在苦恼的马学波。他手拿那根竹杖,向马学波讲述自己第一次参加巡逻遭遇险情,靠着这根竹杖艰难地走完全程的故事。“看着它我就想起了,第一次巡逻时的经历,它无时无刻不在勉励着我永不放弃。”张青松微笑着对马学波说,“不要郁闷,重整行装,下一次巡逻选拔再出发!”
⑯在张青松的鼓励和帮助下,马学波不仅重拾信心,训练成绩也直线上升。最终,马学波在边防巡逻的体能考核中脱颖而出,如愿和张青松一起走上了巡逻路。直到此时马学波才明白,那根竹杖蕴含着“坚持就是胜利”的鼓舞。
⑰12年来,张青松巡逻33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那一年,在海拔4600米的某山口,张青松跟着巡逻队正在进行边境巡逻。夜幕中,大雪弥漫,厚厚的白雪遮住了原本标记的巡逻道路,脚下的路无迹可寻。
⑱“如果找不到前往宿营点的路,只能在这里过夜了。”营长心里十分矛盾,野外过夜必然存在许多风险。
⑲“营长,我熟悉路。”这时,张青松主动请缨为大家开辟道路。只见他杵着登山杖,一点一点地向前探着走,在乱石中标记方向。山口的风冷得刺骨,温度极低,加上是夜行巡逻路,想要在积雪中找到正确的道路更是难上加难。张青松丝毫不敢放松,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自己之前绘制的巡逻路线图,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
⑳到达宿营点后,张青松已是气喘吁吁,但他并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立刻投入新的任务之中。
㉑在张青松的军旅生涯中,像这样在巡逻路上化险为夷的事例不胜枚举。巡逻路上的他,已成为战友们的“定心丸”。
㉒“马学波,我把它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发挥好作用,把大家平安带去平安带回。”退伍前,张青松拿着自己的竹杖,这样嘱托马学波。
㉓星河璀璨,映照着边防军人的面庞。马学波拿着这根特殊的登山杖,回忆着他和班长张青松的故事。
㉔夜色笼罩宿营点,晶莹的月光洒在马学波的肩上。星空愈加璀璨,雪山如此安静,只有察隅河水声潺潺,催人入眠……
㉕天亮后,我们继续行军,经过数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此次巡逻的点位。展开五星红旗,庄严宣誓,士兵铿锵的誓言回荡在雪山之巅。
㉖如今,连队15名班长中有13人是马学波带过的兵。他接过的是张青松手中的竹杖,传承的是边防士兵的精神。
(选自2024年3月29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①雪域高原总是披着一层白纱。
②只见他杵着登山杖,一点一点地向前探着走,在乱石中标记方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