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藤叶。” B、外人读到我们这些犹太人藏起来怎么过日子?吃些什么?谈些什么?只会觉得好笑。 C、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D、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①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 , 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 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或 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还会穿上他的老皮鞋— —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 已经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 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 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 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 子”。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 坏脾气。  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耍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 了小泥船 , 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的,别人怎么看也 就无所谓了。他(▲)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回  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黑色的泥渍变成 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