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基础模拟卷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段奇清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稍的朝朝暮暮里走来。

②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

③父亲对草帽一直都非常珍惜。

④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liǔ)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⑤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父亲说,先祖们为探索香甜的麦子,胼手胝足,甚或血迹斑驳。一顶草帽,一根根麦秆儿,编织着先祖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珍惜草帽,就是对远古祖先筚路蓝缕的敬慕,也是对现代农人们的尊敬。

⑥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浸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沿敲出了龙钟之态……

⑦龙钟老态的只是草帽的形体,不老的却是草帽的魂魄。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

⑧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草帽如同把一朵朵含香的麦花,氤氲了父亲滴滴汗水。父亲编织出的草帽以特有的亲切、亲昵,在季节的轮齿中穿越一载载光阴,在乡人们的心灵中馨香着。

⑨有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突然下过一场雨后,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乡人们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⑩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zú)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⑪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尚荣耀的徽饰。

⑫父亲去世后,我跨越时空的田垅阡陌,在父亲草帽的悠悠香味中寻觅。慈善美丽的灵魂是不是该在另一个世界羽化而登仙呢?时光洗去纷扬的尘埃,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祭奠中,我仿佛正摔打一粒宿在父亲草帽上的汗珠,这粒汗珠在往生石上开出了一朵朵芳香的麦浪花,宁静芬芳着人们心中的庙宇及圣殿。

⑬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注释:①胼手胝足:形容长期地辛勤劳作。②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与辛苦。③龙钟老态: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④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的样子⑤田垄阡陌: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父亲和草帽写了哪几件事。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的句子。

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以“草帽是父亲的徽饰”为题有哪些作用?
(5)、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腊月的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一分钟的时间,播出了老郑的故事。

    ②老郑在电视里笑呵呵地说:“缺钱不缺德。”他早前就说的这句大实话,竞成为年初网络里的流行语。

    ③那时,老郑还没时间看电视,他是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扛着棒棒出力挣钱的农民工。过年了,老郑想多挣点钱回家,刚动完了手术的老婆,想让老郑买一件暖和的棉衣,山里风大。

    ④今年新年第一天的下午,城市正飘着雪,穿着三件单衣的老郑终于盼来了一件活儿,帮一位雇主挑两大包包裹。他挑着东西在后面走,那人催得急,他担起货物跟在雇主身后,没来得及看清雇主的相貌,竞和雇主走失了。

    ⑤这可急坏了老郑,他加快脚步来回追赶,都没发现雇主。

    ⑥寒风裹挟着冷雨,像刀子一样割着老郑的脸,他的手、脚都麻木了,鼻涕也流了出来,身子也禁不住发抖。老郑猛抽了好几根烟驱寒,目光努力在人群里搜索。就这样找到天黑,也没有找到雇主。

    ⑦晚上,老郑挑着两大包东西放到一个物业管理处帮忙保管,打开包裹一看,是两大包新进的羽绒服。回到出租屋,老郑没心思吃饭,他感到良心不安。

    ⑧第二天早晨,寒风夹着雪花,老郑又开始上街寻找雇主。一连四天,老郑什么也没有做,却始终没有消息。第五天,老郑来到报社,请记者帮忙寻找。消息见报以后,整个城市都在替老郑寻找那位粗心的失主。一个城市,因为这寻找,在寒风中变得温暖起来

    ⑨老郑的故事见报以后,其他媒体也都赶来报道他的事迹。然而,老郑在深夜已经赶回了老家的医院,他老婆患病需要动手术入院治疗,老郑在电话里对我简短地说,我得回去,守着她。

    ⑩两天后,老婆做了手术就出院,住院太贵了。老郑又赶了回来。他对我说,放心不下啊,那两件包裹一直压着他的心。

    ⑪半个月以后,老郑通过这个城市的热心人,终于找到了失主。面对感激的失主,老郑嗫嚅着,他反倒不好意思了,觉得那天走得太快,让失主受了这些苦。失主说,新进的羽绒服价值上万,他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他想起,老郑那天穿着有破洞的单衣。

    ⑫我到老郑的出租屋里和他聊天,几十个平方的出租屋里,地上打着52个地铺,有52个“棒棒”兄弟在这里歇息、睡觉

    ⑬我对老郑说,网上有密集的声音,称他这个普通的农民工为“中国的脊梁骨”。老郑憨憨地笑了,他对我直摇头说:“这事儿闹大了,闹大了,要说是脊梁骨,城里才是。”

    ⑭我问老郑:“为啥呀?”老郑想了想说道:“你看,城市的房子,钢筋混凝土,还有大桥、立交桥,都牢固和扎实的多,不像我们乡下,房子是泥巴糊墙、木材做梁。”

    ⑮我摆摆手说:“老郑啊,你说的,那是城里的建筑,不是人。”老郑纠正了我,认真地说:“是一个道理,你看城市人走路,也是昂首挺胸的,我们这些人,身子骨都压弯了,直不起来了。”

    ⑯我鼻子一酸,拉住了老郑的手。我想说,老郑,在城市,从今以后,你也昂首挺胸走路吧。

(选自《杂文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