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4年春节期间,社交平台上诸如“有哪些表达祝福的词汇”“拜年时怎么说显得有新意”的帖子引发很多关注。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拜年信息要复制粘贴……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词穷”了。

“词穷”并非意味着日常词汇量的减少,相反,原有的词汇量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加上创造出来的网络流行语,词汇量还在不断增长。但是,年轻一代对原有词汇的热悉度和掌握度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网络化表达方式,图像、段子、表情包、流行语等是他们重要的语言工具,而在离开网络环境时,他们就会变得局促不安,“词穷”现象频现。

(改编自《没有思考何谈表达?警惕短视频语言破坏逻辑思维》)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社针对“词穷”现象,采访了一些年青人,他们的回答摘选如下。

A:“有时话就在嘴边,但不知道怎么说,发言时一度‘大脑空白’,有想法却难以完整地表达出来,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词汇,但磕磕绊绊的,显得底气不足”。

B:“有一次汇报,我虽然认真作了准备,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卡壳’了好几次”。这让我意识到,写和说完全是两回事,想要流利表达并不容易。

C:“我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原本会写的字突然想不起怎么写了,只能求助网络。工作上,偶尔要提交文稿,会让我感到比较吃力,经常需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完成。

D:“近年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变得越来越匮乏。一般都是微博、抖音、小红书上流行什么我就习惯说什么,或者干脆用表情包来代替文字。因为表情包更生动、快速,而且大家都这么用,也能跟朋友产生共鸣。可是有时候,当我需要进行正式发言时,就想不出来如何用相对正式的词语表达自己。”

(改编自《这些年轻人为何“词穷”》)

【材料三】

以下是中国青年报社对“词穷”现象产生原因所做的统计。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专家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郭万超说,“任何功能都存在‘用进废退’的情况,语言也不例外。如果不经常使用,语言能力就会下降。现在人们更多地依赖简化的网络语言,甚至在写文章时都不再用笔写字,阅读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深度和系统性阅读会导致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出现下降”。

(改编自《中国半数年轻人苦于“词穷”》)

专家二:暨南大学郑焕钊认为,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社恐”,这让他们更倾向选择虚拟社交。在线上,网络“梗”及其他网络语言符号成为年轻人共同的社交语言,这是他们获得文化身份认同和表情达意的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对规范性、逻辑性和书面化的表达方式造成了冲击,进一步影响了语言表达背后的思维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从根源上说,语言贫乏是由精神贫乏导致的。”

“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基础。”“欲说却词穷”的文字失语问题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导致个体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和粗糙化,也会对集体性的民族文化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网络语言符号圈层化带来的代际文化区隔,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集体性文化的凝聚力。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词穷”现象的分析,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受到互联网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词穷”的原因是话在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说,脑子里有许多零碎词汇,磕磕绊绊。 C、材料三显示,阅读量少、过于依赖网络语言、表情包、碎片化浏览信息等是“词穷”现象的主要原因。 D、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年轻人在网络中形成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影响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了其精神世界。
(2)、互联网时代的“词穷”现象非常普遍,请结合材料四,概括这种现象的危害。
(3)、弘毅同学向你倾诉说他最近和同学交流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想要说的意思表达不出来的情况。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给他提两点有效避免“词穷”现象的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院长和两位大嬷嬷边走边接着谈论这件事。

     贝尔塔按捺不住了:“哦,院长嬷嬷,这下你对玛丽亚完全不适合当修女不会再有什么怀疑了吧。”

     老成持重的院长不动声色地:“我的困惑,主会指点我的,贝尔塔嬷嬷。”

     边上的玛格丽塔不以为然地:“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暖和。”

     贝尔塔固执己见地:“我们现在不是在谈什么黑羊白羊的,玛格丽塔嬷嬷。在所有见习修女当中,我看玛丽亚是最没希望的。”

     她们三人来到一个小院子,院长一面喊着:“孩子们!孩子们!”止住了两位大嬷嬷的争执;一面对迎上来的众修女:“我们正在议论某些人申请当修女的资格问题,负责管理见习修女的大嬷嬷们为了帮助我决定……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嬷嬷,你觉得玛丽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嬷嬷?”

     阿格塔:“玛丽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娅嬷嬷,你说呢?”

     索菲娅:“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丽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娅(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娅(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丽亚不适合做修女。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嬷嬷。”

     玛格丽塔(唱):玛丽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齐放声地笑了。

     院长见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院长(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玛格丽塔(唱):叫人怎么来形容玛丽亚?

     卡塔林、阿格塔(合唱):她爱唠叨。

     索菲娅(唱):叫人难捉摸。

     贝尔塔(唱):像个小丑。

     院长(唱):有好多事你想开导她,

     有好多事她应该懂了。

     贝尔塔(唱):可她就是坐不住,听不进你的话。

     院长(唱):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

     玛格丽塔(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院长(唱):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索菲娅(唱):只要跟她在一块,我就晕头转向,分不出东西南北。

     阿格塔(唱):像变化莫测的天气。

     卡塔林(唱):飘啊飘的羽毛。

     玛格丽塔(唱):她真可爱。

     贝尔塔(唱):她真可怕。

     玛格丽塔(唱):她像绵羊。

     索菲娅(唱):她比祸害还祸害,赶得黄蜂没处藏。

     阿格塔(唱):她比异教徒还异教徒。

     玛格丽塔(唱):时而温柔,时而野。

     卡塔林(唱):像个孩子,像个谜。

     贝尔塔(唱):叫人头痛。

     玛格丽塔(唱):叫人爱。

     院长(唱):像个小姑娘。

     众说纷纭的修女们只好一齐双手合十,仰脸向天齐唱:

     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叫人怎么来形容玛丽亚?

     突然“砰!”的一声门开了,接着一阵急促而响亮的脚步声打断了修女们的争论。

     玛丽亚像一阵风似的跑进院子,她把衣服往地上一扔,腾出两只手来,飞快地按两下抽水机的手柄,又用双手赶紧接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胡乱地往脸上抹了一把,再捡起衣服,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院长的面前。

     突然,她发觉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地注视着她的举止,连忙放慢砰然作响的脚步。立定之后,她小心翼翼地窥视身旁的修女们,看到大家都以严厉的眼光看着她,便摇了摇头,无奈地走了。

     表情各异的修女们(合唱):

     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大家就这样散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 , 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一下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虑用什么话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道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 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陪着笑说:“车厢里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 大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 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窗外那些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

    ①“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②这是作家刘亮程在《寒风吹彻》里的一段话,父亲节来临之际,它催生了我潜藏的泪水,将我带进那久远的艰难岁月,也让我分外清晰地看到了那些落在父亲生命中的雪。

    ③查出心脏病和高血压时,父亲才三十出头,我刚上初中,那时候的秋天好像特别冷,9月一开学就需穿上夹衣了。我每周都要穿过四五里长的田间小路回家,带一罐头瓶腌菜和五毛零花钱返校。

    ④开学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我回到家,意外听到母亲哭诉:“你这病要长期吃药,又不能负重,卖棉花的白条不晓得哪天能兑现,我看就让蓉儿去学裁缝吧,湾子里就她一个姑娘在读书了……”

    ⑤父亲的声音干脆利落:“蓉儿聪明,是读书的料,这话以后不要再提。我这病一时半会儿也不要命,咱们悠着点,日子能过得去的……”

    ⑥我装作什么也没有听见,径去厢房找饭吃。只是后来在返校时,拒绝接受父亲递过来的五毛钱。父亲没有勉强,他默默推出自行车,送我上学。

    ⑦乡间土路,逼仄坑洼,一边是水沟,一边是田地。过谭湖段时,猛一阵颠簸,父亲和我连人带车翻到田里,父亲歪在车下,挣不起身子来。在我的帮助下,他才重新站起来。他拍拍身上的泥土,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随即提出要我坐在车上,他继续推车行进。

    ⑧我说学校快到了,你先回去吧。他没有坚持,叮嘱我好好念书,就调转车头。

    ⑨绚烂的夕光中,他摇晃在自行车上的黑瘦的背影,显得那么单薄而苍凉。我不忍看第二眼,铆足劲儿朝学校奔跑。

    ⑩回到学校,在书包的夹层里,我发现了被刻意藏着的五毛钱。父亲说光吃腌菜不行,要我打点青菜,补充维生素。五分钱一个的青菜,我本来就舍不得买,这时更不会了,我的零用钱都花在买纸笔和蜡烛上。晚自习下课后,教室就停电了,还想学习,就只能点蜡烛,一支蜡烛八分钱,能点两个晚上。

    ⑪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蜡烛那淡淡的熏香味,记得考了好名次后老师那高分贝的表扬,记得同学们不无羡慕嫉妒的眼神。

    ⑫说到底,那时我更沉浸于小我的感受,并深以自己的刻苦努力为荣。当我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奋斗的时候,我看不到落在父亲身上的雪,那沉甸甸的雪。

    ⑬又一个周末回家,见到一脸苦相的大舅正在堂屋里跟父亲说着什么,之后,父亲折回房里拿出一张条子交给他:“这是150块,你先对付一下。以后,再不要赌了……”大舅走后,母亲嘟哝开来:“我们的日子都愁得没有法子,你倒是会做好人,给他钱,丢到无底洞里……”父亲沉下脸,“你忍心看着你兄弟被别人下胳膊下腿吧!他求到我们这里了,总不能让他空着手回去。”

    ⑭然而,父亲的不忍,终是将自己拖进了更深的冬天。那时候,除了田地的收入,再没有其他来钱的途径。家里意外支出的这150元钱,只能通过精打细算、节衣缩食来弥补了。那一个秋冬,我们连红薯都没有吃足,更不用谈鸡蛋和面饼了。我都不知道一家子是如何挨过严冬的。

    ⑮有一点可以肯定,父亲没有向别人借钱。

    ⑯父亲外表瘦弱,骨子里却硬气得很。他一生都没有向任何人借过一分钱。家里造了两栋房子,都是把材料和钱攒齐了才开工。对家庭事务,他长计划短安排,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后来,即使因病下了辞世的决心,也是把自己的丧葬费用凑够了才出发。

    ⑰父亲总是说:“节省要从坛子口开始。”意思是等一坛子米快吃完了,再节省就没有用了。所以,我们吃过麦米粥、杂粮焖饭、高粱粑子,但我们家的大米缸,从未空过。我们穿过补丁缀补丁的衣裤,但我们的冬天,从未挨冻过。

    ⑱我们生命的每一抹暖阳,每一缕清光,其实都是父亲用孤独的雪擦亮的。现在,当我为了给儿子买房,而甘愿长年累月地躬耕匍匐(在格子里),每天忍受十几个小时的煎熬时,我总是想起父亲,想起他为我们所默默承受的苦,那些不曾诉说的累,那些悄悄化掉的冰……

    ⑲父亲,一直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落在他一生中的雪,今天,终于被我看见。而我,竟然已经没有机会,去为他生一个小炉火,披一件寒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①我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

②20世纪70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③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情况,说我和二姐有一个得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我们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

④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让我们去吃饭,就都各自吃饭去了。

⑤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⑥他答着去了。

⑦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

⑧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

⑨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

⑩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

⑪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⑫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到半夜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了。

⑬我从床上坐了起来。

⑭二姐说:“你没睡?”

⑮我以“嗯”做了回答。

⑯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⑰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

⑱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⑲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⑳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文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