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埃博拉病毒——人类共同的敌人》,完成后面小题。
         ①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并在全球拉响警报。由于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超强,且致死率高达50%~90%,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同时,这种病毒也被视为最高等级的生物恐怖袭击武器。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也就由此而得名。多年来多次爆发被控制,但从未被消灭。科学家将这一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科特迪瓦埃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三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如此凶险的病毒,若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②当前,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生,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天~21天,一般为5天~12天。在潜伏期内,病毒传染风险较小,一旦发病,则发展十分迅速。重症患者发病两三天后就可能死亡。
         ③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则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不仅如此,该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不仅能感染人类,也能引起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感染。“接触”是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病毒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医院内传播也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所以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以及处理病人遗体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迄今为止,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四个国家,一共有240多名医务工作者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其中已经有120多人死亡。
         ④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所以应特别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进行区别,如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我国已具备这种检测能力,并在2014年年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连续4轮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人力和物力援助。中国援建的利比里亚诊疗中心已于2014年11月25号建成。如果发现有可疑病例,以及三周内有疫区居留史,应马上进行隔离、排查。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如今尚缺乏特效疗法及药物,只能进行一些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且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⑤因此,只能尽量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出入疫区。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要减少与猴子、猿等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食用肉类、血液类等食品要彻底煮熟。此外,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

(1)、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介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埃博拉病毒的各种类型都可以感染人类。 B、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如果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混淆会贻误治 疗。 C、埃博拉病毒因在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得名,截至目前只在非洲地区流行。 D、成年人更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受到感染的可能性 很大。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简述理由。
①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
②第①自然段“据不完全统计 , 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一句中,去掉“据不完全统计”没什么问题,不影响表达。

(3)、当埃博拉疫情正在西非肆虐之际,中国一方面“严防死守”,抵御埃博拉病毒侵入,另一方面“雪中送炭”,为西非提供援助物资和医疗人员,被动防御和主动出击 并举,筑起防控埃博拉病毒的铜墙铁壁,在抗击埃博拉病毒这场战争中担负起大国的责任。结合本文的介绍和自己的认识你认为我国这样做有必要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和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会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⑥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她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⑦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的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的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做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地转。
       ⑧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与你为邻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虽历经磨难,但也已走上了复兴之路,而日本也成为了文化强国。日本,与你为邻,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学习,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己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共同创造更灿烂的文明。

       ②与你为邻,或多或少会有冲突,但请你尊重中华文化,因为这是合作的前提。《西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惩恶扬善、团结一心是它的核心价值,然而在你创作的动画作品中,却将唐僧化为女性,并与多位女性有恋爱关系,令这部作品的传统核心价值荡然无存,致使许多国外友人误解,这一点是我们无法容忍的。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要在保持作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上。只有充分尊重我们的文化,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否则,胡乱地修改,只会给双方的文化与感情造成伤害。

       ③与你为邻,我们要向你学习优秀的成果,因为这才能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从而促使你也进步。我们的动漫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有必要向你学习。我们通过借鉴你的创作理念、制作手法,打造出了大受欢迎的《三国演义》动画片,既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又得到了像包括你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好评,同时也推动了你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我们积极向你学习,表达了我们对你的尊重和赞赏,也促使你更努力,锐意创新,与我们一竞高下。因此,相互学习,并不会使我们针锋相对,而是加强竞争,共同进步。

       ④与你为邻,便不能回避,要大方地打开国门,因为这是相邻的必然要求,否则,便不利于我们的关系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承认自己有许多不足,例如限制你的动画在黄金时段播出,拒绝引进一些以人类、社会为题材的深奥的电影。但多年的合作也令我们意识到,“闭关锁国”无法保护自我,打开国门才能使自身充满生机。于是相关部门也制定法规,减轻壁垒,因此《日本人是丑陋的》等文学作品进入我们的市场,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你的了解。同时,也希望你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我们关于“二战”的历史研究书籍进入你的国门,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过去,迎接未来。

       ⑤与你为邻,便要与你为友。日本朋友,让我们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开放的心态来互相面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希望中日文化都能不断辉煌,永葆生机!

(选自2010年《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恃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③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⑥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的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⑨“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⑪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提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⑫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⑬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⑭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忘。

    ⑮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青年博览》作者黄赋,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本报珠海10月23日电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②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③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举行。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④东人工岛位于港珠澳大桥水上桥梁和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是大桥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工程。习近平等乘车来到这里,登上西侧平台眺望大桥,结合图片、模型详细了解大桥建设情况,并会见了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

    ⑤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⑥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负责人员,以及粤港澳三方参建部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大桥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代表等参加开通仪式。

    ⑦据了解,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大桥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桥将于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

现代文阅读

(二) 大山里的向日葵

①又到了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坐落在山腰处的学校教室里空荡荡的,孩子们放暑假了,只剩下后山上的向日葵在尽情地绽放,好似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②她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家人本以为她会选择当地的学校去当老师,谁曾想到,她竟然说想去西部支教。问她为什么,她只是说:“我想把快乐和希望送给山里的孩子们!”“如果你能坚持的话!”家人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地对她说。

③她真的独自背起行囊,搭上火车,又跋涉十几天的山路去了深山里,孩子们看着这个年轻的小老师,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和渴望。山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父母们都去城里打工了,这些孩子有的从懂事起就没见过父母!”山里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说道。无论是从报纸上还是电视上,书上还是网上,她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都不及亲身于此。前几个月,她吃着芋头、地瓜,喝着山泉水,尝不到家乡小吃,感到很不习惯,她开始想家了。老人们听说来了一位年轻可爱的老师姐姐,都让孩子们拿着自家新鲜的蔬菜瓜果去送给小老师。

④“姐姐,奶奶说让我把鸡蛋送给你!”“老师姐姐,奶奶说这些地瓜很好吃,送给你!”她愣了。那些孩子们满脸笑容,红通通的手捧着篮子,她看了,莞尔一笑:“代我谢谢你们的爷爷奶奶,拿回去给他们吃吧!”“姐姐,你会走吗?”一个孩子说。“不会啊! 姐姐一直在这里!”尽管这样说,她还是每天都想家,冷冷的夜里,她总是看着那张全家福,直到累得睡着。

⑤她在后山种了一片向日葵,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种花。“向日葵每天都向着太阳,她们会开心、会微笑,你们也要学会微笑哟!”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会心地笑了。第二年夏天,向日葵开花的时候,她带着那群孩子满山地跑,一起放他们做的风筝,一起写了满满的一张张愿望纸条,系在花枝上。她教孩子们唱英文儿歌,孩子们教她编织小布袋,他们用爱编织着大山里的土地。孩子们喜欢她的笑,喜欢她的手艺。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⑥又是一年夏天,向日葵花又开了。但这一个酷暑,天灰沉沉的,向日葵低着头。正值放暑假的时候,她接到家里寄来的一封信——外祖母病重,想见她最后一面。

⑦那是最疼她的外祖母。

⑧天忽然下起倾盆大雨,她带着孩子们给她的地瓜上路了,她说她会回来的。

⑨坐在候车室里,她不安地望着远的山,她犹豫了……雨越下越大,大得令人害怕。她拎着东西,飞快地跑出车站。她看到远处山上的泥石流正往山下冲,她毫不犹豫地离开车站,奔向她第一次走的那条山路。大雨滂沱的声音,掩盖了孩子们的哭喊声。她在向日葵地找到他们。孩子们哭着说:“姐姐,如果向日葵被淹了,你会不会就不回来了?”她坐在泥泞的土地上哭了,因为她告诉过孩子们,向日葵是阳光,是希望,亦是美好。她坚定地说:“不会! 不会的!”

⑩她救了那群孩子,可是那无情的屋顶,就砸在她身旁的向日葵上,她受了重伤。

⑪她回到家乡治疗,孩子们硬是让校长带他们从深山里出来,怀里揣着地瓜来送给她。她在病床上向他们微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没事! 我会回去的!”

⑫记者来采访时,她坐在轮椅上,捧着山里摘来的向日葵,孩子们围在她旁边,她笑得很开心。记者们问:“后悔过没见到外祖母吗?”她真诚地说:“后悔过,但外祖母肯定会原谅我当了大山里的那朵向日葵! 如果有来生,我会生长在大山里,带去希望!”孩子们抱着她笑了。

⑬她也笑了,那微笑,是大山里向日葵的微笑,一年又一年。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好书确能擦亮人心

铁凝

每当我在孩子跟前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对他们说话或者听他们说话,我常常发现那本不是屈尊俯就,让对方感到安全。相反,我总是想到,面前的孩子,他们何尝不是藏在我们灵魂里的巨人?

我的写作最初是从儿童文学开始,当我将笔触试探性地伸向孩子,除了坚信孩子的情感世界埋藏着许多大人以为可以忽略不计的宝藏,还缘于那些影响过我的中外儿童文学大家,他们的著作不仅带给我童年、少年无以替代的快乐,更奠定了我终生相信生活、相信爱的人生根基。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幼儿园时代最愉快的时光就是听故事,其中特别吸引我的,是收音机里的孙敬修老爷爷讲故事。当时家里有一台苏联产的带唱机的电子管收音机,这收音机像许多苏联的产品一样,笨拙,庞大,足足占去一张矮腿饭桌。但也就因为它庞大得好似一间小房子,致使年乡的我以为孙敬修老爷爷每逢讲故事之前,都会把自己变小,然后钻进收音机里去。

因此,每当孙敬修爷爷开讲时,我必定搬把小椅子把脸凑在收音机前,牢牢盯住发着淡黄色暖光的“收音房子”,这样可以一字不漏地把故事听细,说不定还能看见坐在里边的那位老人--我妄想着。我那种带有仪式感的听故事情态,一直延续到小学一年级。

我识字了,当我能够磕磕绊绊地把小人书每一页图画下面那简单的汉字读成句子时,心中的快乐无法形容。阅读让我认识了更多的字那一颗颗美丽的汉字多么神奇它们牵着我的眼睛奔跑如饥似渴地识字又不断带动着我的阅读。

有人说小人书这种艺术形式至少影响过三代中国人。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小人书是我最初的文化启蒙和文明启蒙之一。我和我的同龄人,差不多都有过买小人书,在一分钱即可租到一本的书摊上看小人书,同学间互借小人书的经历。

我们传看最多的有《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小兵张嘎》《青春之歌》《嘎达梅林》《江姐》《红嫂》《方志敏》《赵一曼》……至于和同学在读完同一本书之后讨论感想,更是我难忘的少年记忆。

比如《江姐》,我和班里女生读过之后,被这位经受敌人各种酷刑,包括用尖利的竹签钉进十指,却为了理想至死不屈的女共产党员深深震撼和感动。我们也渴望当革命需要时像她那样无畏献身。

我们讨论的是,敌人用刑时最好不要拿竹签钉进我们的指甲--哪怕就砍头吧: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那个时代一个少年对信仰的诚实渴望,也有一个孩子本能的懦弱--害怕被什签钉手指。

后来,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那几年的阅读给我印象深刻的有孙犁的《村歌》,还有盖达尔的《少年鼓手的命运》,施特里马特厚厚的长篇小说《丁柯》。

我要特别提到盖达尔的作品,当年在我家被大人遗漏的零星书籍中,有一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盖达尔选集》,草绿色封面,一尊盖达尔身穿军便服、左手捧着一本书的暗金色全身铜像印在封面上。这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作家脸朝读者微笑着,左脚迈出一小步,仿佛正向我们走来。我从这部选集中读到他的《少年鼓手的命运》《远方》等名篇。

盖达尔笔下那些少年的命运强烈地牵动着我的心。我对作家笔下那些苦痛、压抑的背景尚没有更多能力理解,震动我的是身在其中的少年那温柔的向上情怀,那干净的向好心灵,他们有隐秘的无处倾诉的忧愁,因为向上和向好,那忧愁便也成了动人心弦的力量。我读着盖达尔们,感谢他们的书抚慰了那个年代的我,那个有时感到无聊和茫然的我。好书确能擦亮人心,好书确能救人。

很久以后,当我成为一名作家之后,偶然读到鲁迅对盖达尔的评论。在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为向国人引进盖达尔的作品做了大量努力。鲁迅在评论盖达尔的作品时鲜明提出了写儿童的书要使儿童认识到真实的生存环境,要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同时让他们自己也要求真。

我想,这也就是盖达尔、施特里马特的作品当年那么强烈地打动我的重要缘由。他们诚实、平等,且无保留地相信少年读者们的判断力,他们情真意切地写出了生活的艰难和欢乐,生命的壮丽和坚韧,不回避笔下少年人的生存境况,发现并赞颂孩子们在经历着这一切之后的阳光、勇气、向善和自立的觉醒,他们的书就那么真实那么美。他们也获得了少年读者长久的信任,这信任不仅是相信书中的故事,还有对阅读本身不倦的依恋和爱。

走进孩子的心是不容易的,那里有溢满生机的憧憬,那需要一个成年人始终葆有成长的能力,或许才能如孩子那样,在生活的笑靥或泥泞中看见白云里有奔跑的马群,听见蒲公英在春风里的合唱。

我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对孩子说话或者听孩子说话,我感到当我试图看懂他们时,孩子也无时不在对我们幽微的内心作着极为细致的观察和判断。

那时我常常想说,孩子,请带上你的阅读,也带上我和你一起成长。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3 年第17期,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