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反复证明,税制改革都是财政危机的产物。但之所以采用两税法,按资产来征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中期之后,大规模的农户迁徙。“逃避战乱并非这时期民户大迁徙的唯一原因,均田农民处境日益恶化才是根本原因……百余年中民户增长了二倍,而耕地的开拓却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民户的土地势必日益缩小。”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使得流动人口大量出现,甚至出现了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情况。再加上安史之乱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大下降,地方政府和贵族地主的势力大大增强,这都使得传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无法继续维持。

——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若里长失于取勘,致有脱户者,一户至五户笞五十,每五户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漏口者一口至十口笞三十,每十口加一等,罪止笞五十。本县提调正官,首领官吏脱户者,十户笞四十,每十户加一等,罪止笞八十。漏口者十口笞二十,每三十口加一等,罪止笞四十。知情者并与犯人同罪。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明律·户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无法继续维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析与租庸调法相比,两税法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政府对“失于取勘”里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分析政府该态度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的财政思想中,一直强调“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杨炎在两税法中创造性的提出:“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两税法将以往分别征收的租庸调、地税、户税以及其他杂税等各种税收合并起来,统一征收,这便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减少了复杂的税种所带来的征收繁琐的问题。同时,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并且“定税之数皆计缗钱”,虽然当时的“田亩之税”仍以实物的形式来征收,但两税中的重要部分户税,则都是以货币来征收的。两税法使资产多者税负重,资产少者税负轻,充分体现了财政税收公平负担的原则。

——徐柏泉《两税法财政思想及其产生的争论》

材料二  “是以圣王立程,量入为出,虽遇灾难,下无困穷。理化既衰,则乃反是,量出为入,不恤所无。”可见,陆贽看到了“量出为入”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了人民赋税负担的日益加重。这一思想是对传统儒家财政思想中的轻敛薄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陆贽作为反对两税法代表人物坚决反对货币赋税,认为应当恢复租庸调制,实行实物赋税。他看到了当时钱重物轻现象造成的危害,他说:“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了商品经济思想和自然经济思想的对立,两税法中的征税“以资产为宗”和货币赋税思想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

——陈明光《唐宋人论杨炎倡行两税法述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