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下列小题。

范文正浙西救灾

沈括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② , 发粟及募民存饷③ , 为术甚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④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⑤ , 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陈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 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 服力之人, 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 莫此为大。 是岁,两 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⑥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殍殣(piǎojǐn);饿死的人。②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渐西一带。③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 馈赠物品。④监司:宋代各路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长平仓等,总称为“监司”。⑤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⑥司农:即司农寺,主管粮食等事项的官府。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为术甚  ②之曰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守日出宴于湖上,居民空巷出游。

(3)、根据短文内容,简要概括范仲淹救灾所采取的措施。
举一反三
读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