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和谐美好家园,需要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学校也积极行动,开展了“创卫,让十堰的家园更美好”的主题活动。

(1)、学校团委为提升创卫活动在同学们中的知晓率、参与率,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创卫金点子。下面就是征集到的建议,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安排一些课时,让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 B、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利用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宣誓: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画,让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 C、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背街小巷“白天看着爽心,晚上走着放心”。坐看家门新景致,生活十堰真幸福。 D、拿起相机,参加报社组织的“拍客”活动,即用相机镜头记录车城每天的新变化;让照片成为反光镜,警示不文明的行为。
(2)、学校某班学生小明这些天来亲眼目睹了十堰的新变化﹣﹣宽敞明亮的超市,典雅幽静的社区,鲜花簇拥的马路……他禁不住将感受记录下来交给校文艺社团,作为创作节目的素材。请根据下面小明提供的素材将空出的两句补充上去。(要求句式一致)

街巷换装了,市容变美了,

人气变旺了,……

(3)、放学乘车,看到有同学在车厢后偷偷地抽烟。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组织语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劝说。(不超过80字)

材料一:创卫,是给自己的家大扫除。

材料二:有人说,抽烟提神,其实它会抑制神经,诱发多种疾病,患癌症的可能性为不吸烟的3.5倍;有人说吸烟时尚,可近来各国政府加大了禁烟的力度,禁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材料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开始实施,按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含交通工具)禁止吸烟。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汉语注音历史进程表

时间

关键推进者

大事记

魏晋南北朝


采用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注音方法

明万历年间

意大利人利玛窦

成为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第一人

19世纪末

爱国知识分子卢赣章

提出汉字改革方案,拟成一个“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拼音文字方案

新中国成立前

钱玄同、瞿秋白等

设计拉丁字母方案“国罗”和“北拉”。“国罗”是国语罗马字的简称,“北拉”。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简称。


1958年

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

材料二:统计资料表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目前全球已有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了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了哪里。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拼音“xing lai!”(醒来)为封面标题,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人民日报》

材料三:《汉语拼音方案》已走过60个年头,下一步,汉语拼音还将有哪些新作为?首先要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其次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