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小语为了了解非遗传承的具体情况,他搜集了四则资料,请你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材料二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
入选名单的1082人中,80岁以上的107人,70~79岁的237人,60~69岁的287人,40~59岁的444人,40岁以下的7人;平均年龄63.29岁。其中,少数民族的有339人,占比31%;男性820人,女性262人。各省新入选传承人中,最多的浙江省有74人,最少的海南省有5人。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三
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社会转型,强势经济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剧减使高州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来源搜狗百科,有删改)
材料四
“非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各级政府已经把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作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定瓷非遗技艺传承人庞永辉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
“今年我们已经组织了几场定瓷文化进校园活动,工艺大师现场讲解、教学,师生近距离观览、体验,大家充满了对陶瓷制作工艺的好奇。”庞永辉说,教育部门应牵头组织,鼓励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青少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非遗技艺的兴趣。
(来源:《新华网》2023年3月6日,有删改)
补充材料:
时下流行的“围炉煮茶”,就是同三两好友一起围着火炉,煮上一壶茶,再烤上柿子、橘子、红薯、花生、红枣、板栗等水果零食,举杯慢饮,促膝长谈。
围炉煮茶自古就有,苏东坡笔下“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就是指雪天煮茶。当然现在的“围炉煮茶”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将饮茶的文化深入生活中。围炉煮茶,煮的是年轻人对非遗茶文化的兴趣。
材料一:
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③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④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摘自《经典国学》,有改动)
材料二:
由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词:
这些荣获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是否懂得帮你分忧?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社会的典型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表
项目 | 知道父母生日 | 知道家庭收入 | 外出给父母打招呼 | 主动做家务 | 不与父母顶嘴 | 与父母谈心 | 吃饭为父母夹菜 |
肯定 | 35% | 10% | 60% | 10% | 30% | 5% | 5% |
否定 | 65% | 90% | 40% | 80% | 70% | 70% | 90% |
从不 | 10% | 25% | 5% |
(摘自互联网)
材料四:
天津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摘自互联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