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联考试卷
山 魂
曹多勇
八公山,山是青山,树是绿树,溪是清水。 山呀,树呀映水里,风儿吹,浪儿起,一下活起来了。画家笔端的山、树、水皆僵。画家知他只是画山形,缺少魂。山魂是什么?画家心、眼没抓住,笔也抓不住。
春天,山人都出门,出来亲近山。 山脚,山人荷锄侍弄庄稼;山间,山人涉水洗涤衣服;山上,山人种植树木。这是位老者,额头布满深深的皱纹,腰佝背驼,却还精神抖擞地来种树、剪枝。种树,先挖坑,坑挖妥,底层垫一层暄土,置进树苗,埋半坑土,提提树苗,下脚踩踩,后浇水,不多不少湿润土,上面再覆盖严实。
画家问:“底层垫暄土干什么?”
“树根扎得易。”老者答。
“埋一半土捉苗干什么?”
“树根扎得匀。”
“脚踩干什么?”
“树根扎得牢。”
画家说:“我也种一棵。”画家挖坑、垫土、埋土、提苗、踩土、浇水。待画家忙完,老者说这地场不该栽柳树。画家说:“你上棵栽的不是柳树?”老者说:“什么地场选什么树,什么树栽什么地场。柳树好水,得栽在溪边,这儿远离水,土干宜栽松树。”画家放眼量,前后栽下的两棵树相距两米,因山坡陡,土性湿干天差地别。画家说:“老者,你怎么不早说呢?”老者说:“这世上有些事能明说,有些事不能明说,得靠自己的一双眼、一颗心。”
老者种完树,剪枝。一把刀,一架梯,爬上爬下,砍下旁逸斜出的枝枝杈杈。画家边转边瞅,手痒欲试,接过刀,爬上梯“咔嚓”断一枝,“咔嚓”又断一枝。老者高声断喝:“停!”画家停住刀,人下梯。老者说:“头一枝,砍狠了,赶明儿得留树疤,第二枝砍轻了,赶明儿得留树疔。树有疔有疤,再长也是缺陷。”画家瞧瞧老者心疼的样子,不敢再砍。
画家暂住山脚尹镇,特来采风。时日到,画家空画纸归。画家的城市离八公山也不远,却感觉有十万八千里,还想抽空来,就是来不了。画家有老婆要过日子,有孩子要问功课,有工作要上班,有朋友要走动联系,更有画展要参加。诸多琐事缠身,自己不是自己。画家偶生闲情,拉开画架也不敢画山。画家知山魂只能在山里。
隔年春,画家重住山脚尹镇,重上镇旁这山。 时隔一年,这山还是这山,这树还是这树,这水还是这水。人呢?画家山前山后转悠,没见老者身影。画家打听,山民说死了,年头腊月天。 山民见画家不信,指一堆土,说:“就睡那儿。”只四个月,土旧而不新,草芽破土而出,一片欣欣向荣。 画家遇自己植的那棵柳,树不近水,苍老如老者生前身骨,弯曲如老者生前腰背;遇到自己打理的那棵树,树疤、树疔如老者生前皱皱巴巴一张脸,混混浊浊一双眼……画家举目四望,山上山下皆有老者的身影在晃动;一阵山风吹过,树叶哗哗起声,也如老者沙哑的声音。画家眼湿,有暖热融进自己身上,画家急忙架纸,操笔,唰唰地画起来。
画一座山,画一棵树,画一条溪。 山在上,树在中,溪在下。 山不是山,是老者一颗头颅;树不是树,是老者一副身躯;溪不是溪,是老者一双足。脚趾随流弯曲,像树根,好长,好长。画题名:山魂。
此后,画家每年春天还来八公山,只是不再画画。这山、这树、这溪,一生得一幅足矣。
(选自《中国当代微小说 300篇》,有改动)
例句 | 问题 |
画家问:“底层垫暄土干什么?” “树根扎得易。”老者答。 “埋一半土提苗干什么?” “树根扎得匀。” “脚踩干什么?” “树根扎得牢。” | ①这几句对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
画一座山,画一棵树,画一条溪。山在上,树在中,溪在下。山不是山,是老者一颗头颅;树不是树,是老者一副身躯;溪不是溪,是老者一双足。 | ②请结合加点词,体会这几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