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龙头节的回忆
周长征
①二月二又称龙抬头。尽管南北风俗各异,但在这一天都是要搞些庆祝活动,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②和龙头节有关的农谚有许多。一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这是说春天到了,农耕要开始了;二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祈盼;三曰:“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等,这是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四曰:“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这天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表现出父母盼着出嫁女回家的期待心情。
③这些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我和小伙伴们都曾经熟稔的唱诵并烂熟于心,或作为做游戏时的伴奏。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全家人在这天早上“打囤”的情景。
④在龙头节头一天,父亲要把院子屋子都打扫一遍,尤其是庭院的地面上,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为防尘土泛起,要均匀地泼洒一些水滴。母亲则把过年穿脏了的衣服全部要浆洗一番。然后,最神圣时刻就是打囤了。
⑤龙头节当天,早上太阳没出之前,父亲便开始忙碌起来。从灶堂里掏出草木灰盛入筐子里,有时我帮衬着背着筐子,父亲也手持铁掀,在院子里选择好位置,大体目测一下方位,父亲持掀站立在目测好的圆中间,即圆心的位置,然后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画圆圈,然后在圆圈中间打上一个“十”字,在边上画上梯子图形。最后,用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杂粮放在灰囤中。这个圈代表装粮食的粮囤,十字表示粮囤分隔成多个部分,用来装各种杂粮。梯子用来上下粮囤。院子里的囤打好后,最后还要在大门外,打一个大大的囤,以示对五谷丰登的祈愿。
⑥打囤的各种粮食为防鸡鸭羊等畜禽很快吃掉,一般在上面盖上一块砖头。尽管如此,还是招致嗅觉灵敏的麻雀们纷纷飞来偷袭啄食。这时候,我和弟弟也预备好了网子,引诱麻雀们入网。等它们自投罗网后,隐藏在屋子里的我们迅疾将网拉起来,这时候那些反应笨拙的麻雀就会成了俘虏,成了我们的玩偶朋友。
⑦那时候打囤还有占卜作用。待到中午时刻,把盖着砖头的五谷杂粮暴露出来,撒开几只鸡跑到囤前,看哪种粮食能先让鸡发现,就预示着来年这类粮食要丰收丰产,故以此来占卜丰歉。
⑧龙头节除了打囤,家家户户还要炒料豆,炒玉米粒。那时候,老人们把炒料豆叫做炒蝎子爪,是因为经过冬眠后,百虫开始苏醒了,“蝎子、蜈蚣都露头”了,为防止它们萌动肆虐,要炒掉它们爪子,以保诸事平安。
⑨我记忆里最好吃的炒料豆是母亲做的。母亲头一天晚上精选好大豆粒,把长芽的或坏的剔除掉,洗干净,用盐水花椒水浸泡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控干水,把筛细的沙土放入铁锅里炒热,然后再放入晾好的大豆,不一会儿功夫,就听到炒锅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到大豆粒在沙土里上下蹦跳翻滚,像跳摇滚舞。有时也把玉米掺和在一起炒,炒得玉米粒炸开酥黄皮,露出白皙皙的肉,外酥内软,叫人垂涎三尺。
⑩随着记忆的回放,仿佛就在昨天。料豆和玉米粒的酥香不由得又勾起了儿时的味蕾,于是走进超市买了一大包。急不可待尝几粒,尽管豆粒颗粒饱满,滚圆金黄,但吃起来和母亲炒的差得远了!没有那时的酥,也没有那时的香。
⑪“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今年春耕节的景色,正如白居易这首诗里所描绘的,田地里已经有勤劳的人们在侍弄着萌萌破土的“草芽”和“菜甲”,只不过不是“轻衫细马春年少”罢了。
父亲持掀站立在目测好的圆中间,即圆心的位置,然后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画圆圈,然后在圆圈中间打上一个“十”字,在边上画上梯子图形。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