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综合性学习

1.南雅教育共同体各学校组织学生就汉语学习现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南雅中学初三(1)班班长查阅、搜集了两则资料,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资料一】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英文简称UNWTO)和西班牙政府正式通报,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UNWTO官方语言。

【资料二】

据调查,一些中国人投入很多精力学习外语,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2)、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数理化是科技进步的奠基石,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

针对这种情况,初三(1)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等理科)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假如你是反方主辩,请围绕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反方观点】无“文”(文史政等文科)寸步难行

理由:

举一反三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黄海中学初三(1)班班委会开展“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大会庆长征】——弘扬长征精神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老兵忆长征】——重温长征故事
材料二:102岁老红军王承登:1934年从江西长征出发时,我20岁,是机枪手。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缺粮少弹,山高水险,所有的困难都一起压了过来。我至今还记得湘江边的枪声,下雨一样,似乎就没有停的时候。两边都是敌人的碉堡,天上敌机不间断轰炸。我们只能天不亮就起来,躲到山里去。付出3万官兵牺牲的代价,我们才突破湘江防线……过草地时,大家都饿着肚子走路,极度虚弱。只要一宿营,大家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找吃的,挖野菜、捉鱼虾、拣死牛死马的骨头砸来煮水喝,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说吃的是“山珍海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个青年都应该拥有间隔年

【间隔君说】

    历时一年时间,由“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筹备,三联出版社荣誉出版的书籍《间隔年,给青春一场壮行》即将上市。这本书纪录下了十位间隔青年的故事,他们是在“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支持下利用半年到一年时间去间隔年的优秀大学生,这些故事对当下年轻人有着特殊的价值,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

    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是中国首个资助年轻人实施“间隔年”的专项基金,由十几位企业家于2014年共同发起,旨在中国年轻人中传播“间隔年”概念并推动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为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具备更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更创新的精神、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贡献力量。

【中国间隔年计划】

    “中国间隔年计划”是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的首创也是核心公益项目,通过每年甄选并资助、指导一批高校在校生完成国内或国外的3—12个月时间的间隔年计划,帮助他们积累生活阅历、磨练意志、提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最终通过探索世界,认识自己。

【书籍故事主人公】

主人公一:姚舜

大学期间用2年的时间完成间隔年之旅,走过七十多国回归的他,变身独立跳伞员、滑翔伞员、冲浪手、潜水教练;他是网易新闻、视觉中国、华为签约摄影师KLOOK旅行体验师、携程签约旅行家。他就是网络红人“姚舜不二”。

主人公二:唐丢丢

生于蜀地,求学魔都,也在北京和纽约“混”过;足迹遍布三大洲12国家,希望成为世界的子民;“弃政从文”,毕业于上外国际政治系,后去欧洲读艺术管理;她是一个热爱冒险的生活梦想家,已出版《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

主人公三:李家伟

“奇点”魔术工作室创始人,《奇点秀》总导演。间隔年期间独闯澳洲,以魔术会友加入澳洲魔术协会。在墨尔本街头表演魔术,在地标建筑Art Centre和澳洲魔术师切磋。

【大咖推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了解间隔年。也许我们过去的成长节奏实在是太快了,社会的惯性让我们和别人都差不多。也许停下来思考一下能让我们距离理想的自己更近一些。

——樊登读书会发起人樊登

    间隔年,就是在漫长的旅途中,看见世界,认识自己。

——职业旅行家背包客小鹏

    此书可能会给那些想借间隔年之名来场吃喝玩乐旅行的人当头一棒,因为间隔年就如书中各个精彩故事般,从来就不是一场简单的异地远足。

——《迟到的间隔年》作者孙东纯

【大数据:毕业流行“间隔年”,95后都去干了啥】

小联与小萌在读过上述文字后展开了以下交流,请依据你的理解,补全下列对话。

小联:读过这些资料,我掌握了一个新名词,原来“间隔年”指的是①{#blank#}1{#/blank#}。我以后也想拥有间隔年。

小萌:我的想法和你一样。说到间隔年,我想起了我的表哥,他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但由于成绩不太突出,一时还没到合适的工作,他一直想用两年时间完成期待已久的台湾旅行。如果他向“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提交申请,能不能得到资助与指导呢?

小萌:根据与“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相关的材料内容,就有结论了:②{#blank#}2{#/blank#}。

小联:原来是这样!又长见识了。我看到有网友评价说“95后的间隔年背后有着公益情怀”,看到这张大数据图,我就理解了网友的评价③{#blank#}3{#/blank#}。

小萌:是啊!正因为这样,孙东纯才认为《间隔年,给青春一场壮行》这本书“可能会给那些想借间隔年之名来场吃喝玩乐旅行的人当头一棒”,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管是姚舜、唐丢丢还是李家伟,都能证明“间隔年”的意义。就以这三人中的一个为例吧:④{#blank#}4{#/blank#}。

小联:听你这么一说,我更想知道其他主人公的故事了,回头我要赶紧把这本书买了,好好规划我未来的间隔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