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等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动、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A____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B____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注意,此处没有之一。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摘自《知识窗》2020年第4期,有改动)
甲: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乙: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式微》)
丙: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甲: 乙: 丙:
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访一代宗师 寻千年文脉
由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组成的“唐宋八大家”,堪称中华文脉中的“最强文化天团”之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于2023年11月10日开播。
【材料一】
节目播出后,《韩愈篇》两期首播观众规模在全天各频道综艺节目中排名第一,比第二名高45%。节目在新媒体端引发热烈关注。
全国热搜 | 98个 | 首期当天全国上星频道综艺观众规模 | TOP1 |
全端累计触达人次 | 破10亿 | 首期当天央视频总观看量 | 破120万 |
主话题及相关话题总阅读量 | 破2.7亿 | 微博综艺影响力榜热播榜 | TOP1 |
——公众号“中国农业银行”2023.11.13
【材料二】
节目中,撒贝宁组建“文脉探访团”以“今人”身份穿越千年以前,开启第一视角,走入千年前宗师生活的现场,访宗师传奇人生,揭示名篇佳作诞生历程。宗师又将以“古人”之姿,跟随主持人撒贝宁一起穿越千年之后,来到现代城市故地重游,再访河清海晏,一睹国泰民安。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为观众营造了“文心相通、古今共鸣”的文化磁场,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新浪新闻”2023.11.10
【材料三】
节目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让观众在高吟浅唱中捕捉大唐的心跳,于亭台楼阁间触摸大宋的指纹,以力求真实生动地还原八位宗师的生活场景,再现宗师的传奇人生故事。
在文史知识的把控上,为了保障史实的权威性,亦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邀请到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等院校机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强大“后援团”,在台本创作、脚本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从文学、史学、服装、美术、礼仪等不同领域层层把关,小到街角摊位,大到亭台楼阁,确保节目每个环节有据可考、有理可依。
——“新浪新闻”2023.11.10
【材料四】
《中国青年报》:节目立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词句入手,再现了千古名篇背后的故事。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除了文学造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还特别呈现出宗师们的情怀与趣味。正是这样丰富、深邃、洒脱的灵魂,令人由衷感慨,这是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慕醉藕花深处(网友):何冰演的太好了,台词功底也强,很有代入感!古代场景的每一帧画面都好美啊!
辰露:原来和撒贝宁一起出演的有很多都是专家呢,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韩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谷曙光。
——公众号“中国农业银行”2023.11.13
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未来哪些职业将会被取代?
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编写为Al。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自从2016年第一个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AlphaGo 以全胜战绩击败所有围棋高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威力所在。
②近日,由三名剑桥法律系学生打造的一位名为 CaseCruncherAlpha 的“人工智能律师”在一次挑战中击了100名法律专业学生。这名机器人和100名来自剑桥的法律系学生互相反对,并给出了数百个PPI (支付保护保险)不当销售案例的基本事实,并被要求预测金融调查官是否会允许索赔。比赛现场他们一共提交了775份预测报告,结果显示 CaseCruncher 的准确率为86.6%,而学生的准确率只有66.3%
③如今,人工智能发展得如火如荼,从各个行业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人们不禁感慨:人工智能时代真的来了!然而,在感叹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产生担忧,因为人工智能的普及也就意味着工作机会的减少。人们担心某一天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的主体,大部分人将失去工作。家长们也在担忧孩子未来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危险。
④ 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d Osborme和 Car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有三百多种职业在未来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政府职员、客服、人事、房地产经纪人、厨师等职业将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都大于70%!毫无疑问,这些职业的共性就是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而对于基于大数据学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
⑤研究还发现,演员艺人、化妆师、写手、翻译、理发师等被取代的可能都为30%左右,而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等只有8%的可能被取代。这充分体现了人与机器的差别,机器人可以胜任重复性的、模式化的工作,也可以具备分析和模仿的能力,但是无法完成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工作。
⑥另外,人类是有情感的,是感性的动物。人类在社交活动中都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机器人能做到模式化的信息交流,无法做到进一步的情感交流。所以类似于记者、公关,心理医生等需要情感交流的职业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尽管前面的案例之中人工智能律师击败了100名法律专业学生,但这只是数据上的胜利,现实的案件中还有情感的部分和道德的部分,这是机器人无法做出判断的。下面是一张网上流传的图,姑作为一个参考而已。
未来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 未来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 ||
1.速记 | 6.司机 | 1.科学家 | 6.诗人 |
2.翻译 | 7.电话销售员 | 2.尼姑、道士等 | 7.心理咨询师 |
3.记分员 | 8.搬运工 | 3.企业家 | ·8.酒店管理者 |
4.接线员 | 9.瓦匠、园丁、清洁工等 | 4.运动员 | 9.建筑师 |
5.客服 | 10.证券交易员 | 5.设计师 | 10.手工艺人 |
⑦未来科技的发展我们无法阻止,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做好准备去迎接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而迎接挑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提高知识层次和创造力。机器需要升级,人也同样需要升级。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我们更多的应该注重于想象空间的培养、创造力的拓展和主动性的接触能力。
⑧人工智能再先进也是由人类制造的,受人类控制的。人的智力有无限拓展的空间,人类是有意识的,而智能机器人有的只是算法,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子,人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追随历史运行的方向”,不要莫名其妙被历史淘法。面对人工智能,我们许改变不了科技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坚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的知识结构,做最好的准备,迎接挑战!把难以服的,变成可以掌控的,最终为我所用。可能这就是人类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生存的价值所在。
⑨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