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等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最精彩的表演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⑪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 ||
他们值得被铭记 | 他们是我们的父老前辈,是前贤;是无悔的殉道者,无我的奉献者;是不曾远去的坚毅背影,是无言的精神柱石。他们闪亮的名字永远值得被人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行。 | |
(一)王会悟:革命家“立身” 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她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 由于受到特务的干扰,王会悟提议到嘉兴继续召开会议,并先行赶往嘉兴安排一切。为了确保安全,她让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比较僻静的水域,用篱插住,让代表们在中舱的客堂间里安心开会。她自己则装扮成歌女模样,坐在船头望风放哨,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 记者感言:她是一代女中豪杰,英勇果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幕后功臣。 | (二)步鑫生:________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步鑫生等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他被评价为“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上世纪30年代,步鑫生出生于海盐的一个裁缝世家。凭借聪明才智和超人技艺,而立之年的他就获得了八级裁剪师的最高技术职称。对于步鑫生而言,一生的荣耀与辉煌正是从剪刀开始的。他大胆改革,使海盐衬衫总厂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神州大地,由此掀起了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推动了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记者感言:他用剪刀裁出了最流行的款式,剪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正是先行者的“开疆拓土”,才有了改革的新时代。 | |
(三)程开甲:科学家“立功” 2000年10月,秀州中学百年校庆。毕业63年后,程开甲第一次返回母校。在校庆典礼上,面对济济一堂的学弟学妹,他想起自己的中学岁月:【甲】“我一生事业的基础是在这里打下的,正是在这里开始懂得了爱国爱校爱科学……” 1931年,13岁的程开甲考入秀州中学。秀中6年,他谨记校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还担任学生干部。1937年,他从秀州中学毕业,成为浙江大学的优秀学子。在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奉献的征程中,他始终铭记母校的教诲,成为祖国人民心目中的“核司令”。2018年11月17日,获悉杰出校友程开甲离去,秀州中学第一时间发去唁电,师生们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纷纷用文字表达自己送别杰出校友的心情。 记者感言:默默奉献一生,勤勉刻苦勇攀高峰。越伟大越质朴,致敬我们的“核司令”! | (四)金庸:文学家“立言” 【乙】“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回忆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丽的。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2003年,金庸回到故乡海宁时说。 1924年3月10日,金庸生于浙江海宁,一生写作武侠小说共15部。其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开创了“新派式侠”的风格。金庸的故乡情很重。嘉兴府、烟雨楼、南湖菱……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写进了小说里。金庸还多次为家乡挥毫题词,曾为《南湖晚报》题词:“南湖之美,天下驰名,有此晚报,其美相同。向《南湖晚报》读者们问好致意。”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终年94岁。 记者感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是文学大师,开创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他情系家乡,是家乡人值得骄傲的儿子。 |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