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创新河南,创出新彩。请用简洁的语言帮小豫概括下面材料内容。(不超过30字)

近年来,我省半导体产业在不少环节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半导体材料如硅片、湿化学品、电子特气、超纯铜等细分领域优势持续巩固,专用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越来越多的“河南芯”成为制造业强省建设的新名片。

《出彩河南》系列戏歌,以戏为本、以歌为用,同时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通俗性的艺术形式,热情地讴歌了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的蓬勃发展。一经推出便广为传唱,网络点击率已超过1300万人次,其中《老家河南》荣获了第三届戛纳国际微电影节唯一最佳品牌奖,成为河南新的文化名片,将河南戏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举一反三
【当代人为什么能成为可爱的人?】

七(1)班龙华中队展开了一场有关“当代可爱的人”的研讨会,以下为研讨内容。

【案例呈现】

李广苏,自幼便对航天事业抱有浓厚兴趣。2006年9月,他毅然入伍,相继克服体能弱、理论知识欠缺等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军旅期间,他曾在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担任副大队长,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2020年9月,成功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开启了崭新的航天征程。2024年,他成功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与叶光富、李聪共同肩负起祖国的航天重任。在任务期间,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来源:央视网,2024年2月24日,有删改)

黄建度,5•1梅大高速塌方现场跪下拦车排险人。5月1日,黄建度一家7口从深圳驾车出发,梅大高速茶阳路段突发塌方。家人们随即用手机打开手电筒照明,挥手示意并大声呼喊前方的车辆不要驶来,一辆、二辆、三辆的车接连从他们面前的塌方位置掉了下去。眼看着一辆辆车掉下去,黄建度倍感无奈。情急之下,逆行前往通向塌方路段的车道,在下一辆车还有十几米就要到达塌方位置时,跪在路面上说:“求求你了,不要往前开了,直至停下。

(来源:人民网,2024年5月3日,有删改)

【自我反思】

李广苏:那时我还是一名小学生,一次课堂上老师问:“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我回答道:“我想当一个科学家。”

成为一名航天员,为祖国出征太空,那是了不起的英雄,通过了一关又一关近乎严苛的选拔。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跟做梦一样。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黄建度:那时候,我的心里太着急了,我只想救人,我必须跪下来,提醒他们

我当时跪下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会怎么样、会不会被撞,事后回想起当晚的经历

如果再让我选,我还会选择再跪一次。

(来源:整合自网络资源)

【他人评价】

李广苏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的故事。他的经历,向世人展示了在面对巨大挑战时,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李广苏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是追求个人的安逸,还是勇于担当,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来源:公众号文章《神十八乘组李广苏: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蜕变》,2024年4月26日)

跪地拦车!在这生死时刻,这位六旬老人选择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拦停了后方的滚滚车流。

(来源:广州日报,2024年5月3日)

我的外公,是超级英雄。外公一直教我乐于助人,这一次,教会了我乐于助人的道理,没有话语

(来源:深圳要闻,2024年5月6日,有删改)

【人生模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似乎在一夜之间,大家都在讨论一款名为 ChatCPT 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 ChatGPT 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键词,就能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但实话实说,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们才有了更多的灵感。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于真正的创造。有人认为,人工智能迟早能够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如果这一判断最终成为现实,那恰说明很多文字工作并非思想的创新,而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选自王钟的《看似无所不能, 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有删改)

材料二:2022年以来,国内各大导航软件纷纷推出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为不少司机提供了出行便利。如果遇到堵车,导航还能显示需要等候的红灯次数,基本也都准确,简直就是“预言家”。“预言家”之所以能“预测”路况,手中的“魔法”正是人工智能。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这项功能是依托大量的路口车辆行驶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分析,从而较为准确地“预判”秒级别变化的红灯倒计时读数。

从“预测”红绿灯的导航软件到智能化路网监控指挥系统,从能够与人自由对话的导览机器人到农田上监测作物长势的无人机……这些不断涌现的创新应用,都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实现。2022年8月,《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发布,首批支持建设智慧农场、自动驾驶等10个示范应用场景,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场景的融合。

(选自《人工智能拓展生活应用新场景》,有删改)

材料三:AI面试已应用于快消、银行、咨询等行业,外企、国内大型制造企业、通信公司、银行等均有使用,在行政、柜员、客服、工厂操作工等职业要求标准化较高的岗位招聘中, AI 面试官出现得更为频繁。

那么,AI究竟是如何考察求职者的呢?以“AI易面”为例,它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模拟真实面试场景融合,结合视频分析技术、语音分析技术、语义理解技术、人脸特征识别技术、测量技术等,对候选人的岗位素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最终对候选人画像进行解析。

AI面试官是否靠谱,是招聘企业与求职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在“AI易面”使用过程中,曾有一家通信公司在使用 AI 面试的同时,组织 HR(人力资源)同步对求职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AI评价与 HR 评估的匹配度达到90%以上。

目前,国内不少人力资源企业和科技公司都在进行AI 面试产品开发。有关专家表示,AI面试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节约成本的独特优势,使其受到招聘方的青睐,它还能降低招聘官个人偏好对招聘结果的影响,智能化地筛选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

(选自《当求职面试遇到“AI考官"》,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ASO–S)发射一年多以来,已经观测到了100多例太阳白光耀斑。“夸父一号”卫星搭载的白光太阳望远镜的工作波段为360纳米±2纳米波段,这是人类首次在这个波段进行空间连续观测。观测时,白光太阳望远镜每两分钟对全日面进行一次成像,视场覆盖1.2个太阳半径。当有白光耀斑爆发时,白光太阳望远镜会自动进入太阳爆发观测模式,以1秒或2秒的时间分辨率对日面局部区域进行快速成像。观测同时发现,耀斑白光辐射出现的地点并不固定。下一步,“夸父一号”卫星团队将对爆发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数据进行分析,对360纳米波段的白光耀斑进行探究。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4年5月9日)

材料二:

嫦娥探月工程关键任务一览表

材料三: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近日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新飞行器的名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了与神舟、天舟飞船家族的体系传承;新一代载人飞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续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近地版两个型号,其中,登月版采用“梦舟Y”(飞船名称+“月”字音节的大写首字母)。“揽月”取自毛泽东同志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此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被命名为“长征十号”。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2月25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搭子社交”深受年轻人推崇,引发热议,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

    “搭子”即“搭档”。指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搭子社交”主打的就是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搭子社交”不用像亲朋好友一样需要刻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护感情,双方只需要完成相同的目标或者是谈论相同兴趣和爱好即可。而且,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搭伙”、随时“散伙”,相互陪伴,又互不打扰。当然,安全是所有“搭子社交”首先要确保的。

    某社交软件发布了《2023年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以下是部分内容:

    

    资料二:

    “搭子”虽主打精准陪伴,但也存在“踩雷”风险乃至安全风险。专家建议,找“搭子”首先应保证安全。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找“搭子”,如有找“搭子”的需求,可在校内平台等安全系数高的平台上找;防止陷入诈骗陷阱,与陌生人互动涉及人身安全问题,需保持警觉。另外,谨防过度依赖“搭子社交”。

    石家庄某中学的小颖回顾了自己找“搭子”的经历,她说,五一假日期间她很无聊,想找人一起玩,便请爸爸帮她在小区的联络平台上发布了“找搭子”的社交帖,写清楚自己的要求。有人回应后,她对“搭子”进行了了解,仔细甄别、筛选。找到合适的“搭子”后,她们痛快地玩了一天,逛公园、去图书馆看书、看电影、看落日……整个过程特别有趣和治愈。直到现在她们还隔三岔五约着一起参加活动等。她们不仅是同小区的邻居,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另一位大学生小邹则在找“搭子”时有过不好的体验。他说刚开始与“搭子”在线上聊时,对方显得非常活跃,可是一起活动时,对方没有和他进行任何互动,对自己爱搭不理,让他感到非常尴尬。

    资料三:

    “搭子”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对孤独感的自我保护。在一档人物访谈节目中,某社会人类学教授精准概括了社交分层:个体本来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这些层次之间存在紧张矛盾关系,但大部分时间应该是整合在一起的,可现在是断裂的。也就是说,个体总是自己跟自己玩,和集体之间出现断层。“搭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断层,它使我们融入集体,但并没有完全融入,因为弱关系无法建立牢固的纽带,随时可能再次断裂。所以最终呈现出这样的局面:“搭子”缓解了我们脱离集体产生的孤独感,但也只是缓解,我们和集体间的关系仍然是断裂的。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书籍相关搜索已经超23亿次。日均超2000万人次,而多元阅读方式已成主流,电子书、有声书的相关搜索分别同比上升97%与 82%。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手机阅读等轻阅读占用阅读时间越来越长,“浅阅读”现象渐渐产生。“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即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这种阅读方式尽管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但不利于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让“浅阅读”走向深阅读,是大势所趋。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读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上的改变。“读屏”时代,电子书、有声书、讲书视频等多形态的数字化阅读载体不断涌现,人们的阅读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2023年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倾向于“读屏"的比例已经超过倾向于读纸质书的比例:有45.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32.3%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有8.1%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6.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8.2%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听书";有2.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看讲书视频”。

    二是内容上的改变。"读屏"时代,碎片化阅读(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轻阅读、浅阅读成为典型特征。相关调查显示,人们阅读电子书的种类主要集中在文娱类、生活类和资讯类图书上,这类内容更适合进行碎片化阅读。另外,随着电子产品的代升级,屏上的内容不再限于静态文字,还涌现出图片、长短视频等不回形式的内容,让人们可选择的信息更加丰富。

    阅读是复杂的过程。我们读纸质书,看的主要是文字。文字是抽象的符号系统,从眼睛看到文字到神经传输信号再到大脑分析处理相关信息,整个过程十分复杂。相较于读文字,“读屏”更轻松,但这也让人阅读时的思考活动减少,不利于阅读者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

 (摘自《“读屏”带来了什么》,《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逐步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和服务,确保每个人都有书可读,想读的时候都可以找得到地方。各地纷纷通过加强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阅读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运维效能,建成了覆盖村(社区)、企业、市场主体等载体多元、形态丰富的阅读设施体系,为喜欢阅读的人提供“充电储能”的地方。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不仅要关注阅读的数量,更要关注阅读的质量。要从原来的泛泛而读、打发时间的消遣,引导人们甄别精华与糟粕,主动选择那些有益身心健康、能够启迪智慧、提升学识素养的高质量的阅读内容,让阅读成为一个个知识的课堂、一场场心灵的旅行、一次次智慧的碰撞。这些年,各地创新推出“互联网+”“书香音乐节”等契合时代发展、符合年轻人习惯的阅读推广活动,让人们更好地感受阅读的魅力与力量,由内而外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助推阅读成为“悦读”,甚至与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每个人的日常。

    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化全面阅读的跨越,是对精神世界丰盈的向往与追求的一种折射。发展讲究可持续,阅读也如是。如何保持阅读的“全民性”,让阅读成为民众的行动自觉,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饶,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阅读中找到人生方向、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修养,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题中之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将愈发浓厚。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3月18日)

材料四

    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深度阅读获取的是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实现知识内化。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需要协调多种复杂的大脑认知功能,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提高专注力、洞察力、判断力、共情力等能力——它让我们在多元庞杂的信息源面前仍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深度阅读而言,无论是从视觉生理方面来看,还是从阅读认知方面来看,读书都有"读屏"不可替代的优势。

 (摘自《在阅读中抵达“诗和远方”》,《光明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