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按来源,卫星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的装置。

②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有太空“信使”通信卫星、太空“遥感器”地球资源卫星、太空“气象站气象卫星、太空“向导”导航卫星、太空“间谍”侦察卫星,太空“广播员”广播卫星、太空“测绘员”测地卫星、太空“千里眼”天文卫星等。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世家”。在这些发射成功的卫星中,包括科技实验考察、通信、气象、导航、地球资源、军事侦察、海洋监视、早期预警、数据中继、军用测地等用途的卫星。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大显神通,使人类传统文明和军事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造地球卫星具有对地球进行全方位观测的能力,其最大特点是俯视面大。一颗运行在赤道上空轨道的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163亿平方千米的面积、比一架8000米高空侦察机所覆盖的面积多5600多倍。因此,对完成通信、侦察、导航等任务来说,它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材料二

①国际通信卫星已发展到第8代,一颗卫星的通信能力可达几万条的话路,工作寿命长达10年以上,世界上跨洋通信几乎都由通信卫星替代。

②气象卫星有两种:一种是投地轨道卫星,它是通过南北极轨道的卫星、轨道高度900千米,可飞经地球的每个地区、能观察到全球的云图化,这种卫星的分率通常为1千米;另一种是静止轨道卫星,它是悬在赤道上空、固定在某个地区24小时不停地观察本地区的云图变化。

③世界上发射的4000多颗卫星中,大部分为军事卫星,这里面包括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军事气象卫星。美国的“大鸟”高分辨率侦察卫星,有两种功能:一是对地面目标进行拍照,再以胶卷的形式用回收仓送回地面;二是以电视的形式将图像直接传输到地面,分率很高、为1米。

材料三

我国有四大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西昌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千米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冕宁县泽远乡封家湾。这里人烟稀少,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这里纬度低,海拔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节省燃料,从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这里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发射中心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星世家”中的成员众多,其中军事卫星就有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军事气象卫星。 B、人造地球卫星具有对地球进行全方位观测的能力,其最大特点是俯视面大。 C、美国的“大鸟”高分辨率气象卫星,既能对地面目标进行拍照后以胶卷的形式送回地面,又能以电视的形式将图像直接传输到地面。 D、我国的酒泉、太原、西昌、文昌都建有卫星发射中心,其中西昌卫星发射地位于西昌市冕宁县泽远乡封家湾。
(2)、探航天专家介绍,西昌卫星发射地是“大然发射场”,请你结合材料三概括西昌卫星发射地的区位优势。
举一反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不一般的文化自信,那是中国故事最动人的篇章。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等,由七类花组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成功“出圈”中国风满满。与传统鲜花花束不同的是,冬奥会的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纵放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不止是颁奖花束,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出彩。换言之。这是一种中国文化自信的表达,通过冬奥的窗口,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文化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能够经千年越过无数艰难困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冬奥是媒介,文化当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故事的不断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冬奥,闪耀不一般的中国自信》)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华美食着迷,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茶文化,中国功夫文化;花样滑冰表演滑赛场上,身着“神奇女侠”服装、装扮成拳击手模样的运动员卸下比赛的紧张,自由驰骋在冰面;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合影互动……一幕幕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场景暖人心田,奥林

匹克精神因团结和友谊而绽放。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到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再到今年北京冬奥会胜利举办,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大量机会和平台。

(摘编自《北京奥运会,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

【材料三】

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时代“顶流”和“出圈”的流量密码。一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2021 年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舞蹈作品成功炸图"。又如B站和河南卫视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历东汉、大唐、大宋等盛世融历史背景,以奇

舞著书《十二风舞志》,讲述蕴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还有火爆全网的着盛唐妆发的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无一不彰显传统文化的顶流影响。

(摘编自)《从冬奥会谈文化自信》

【材料四】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就凭借短短8分钟用传统民乐“茉莉花”、中国功夫、国粹京剧,演绎出“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的历史性传递。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刻有祥云图案的奥运火炬,带有“中国印”的国徽,以及夸父逐日,敦煌飞天、太极拳、四大发明的传统元素,形象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

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北京冬奥彰显文化自信》)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服、鞋子和画屏等。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蜀绣的绣工和针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所谓“车”是指刺绣的关键部位,如动物的眼睛,一朵花的花瓣等处,由中心起针,逐渐向四周扩展。所谓“拧”则是指运用长短不同的针脚,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这种独特的绣工使刺绣作品有张有弛,浓淡适度,密疏得体,因而,蜀绣多有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蜀绣作品曾参加四川省出口商品展览,赴美国费城展出,深受赞赏。并且同年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蜀绣作品荣获银杯奖。

材料二:

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早在汉代,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汉代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到了宋代,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清末至民国初年,蜀绣在国际上已享有很高声誉,在民国四年(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中荣获金奖。民国后,蜀绣虽然不再绣制朝衣和贡品,但绣制日用品的范围却越来越广,几乎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幼儿的披杉、鞋帽,大到结婚时的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品及馈赠酬酢用品。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设立了成都蜀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上不断创新,品种日益增多。

材料三:

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有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出一幅幅佳作。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箭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也深受东西方人青睐。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续性文本阅读Ⅰ;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壮乡三月是歌海

山歌好比春江水,春风醉美三月三。4月11日,壮乡首府南宁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主会场活动在风景秀丽的青秀山拉开帷幕。欢乐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赴这场春意盎然的文化盛宴。

青秀山主会场以“非遗+新民歌”为重点,打造“乐行广西”“美味广西”“锦绣广西”“大美中国”“多彩东盟”5个非遗村寨,以及酒街、茶街、糖街、科技潮玩街、文化创意街5条特色街区,丰富的活动贯穿“三月三”的过去与未来,展现广西的传统与时尚,侧重游客观赏与体验。

“在这里,可以获得听觉、味觉、嗅觉、视觉的综合体验,可以感受广西的‘魅力非遗’‘水果自由’‘休闲康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主会场活动把更多文化积淀、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三月三”活动中,让游客在沉浸互动中领略广西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今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的主题是“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集中活动时间从4月11日持续到5月11日。全区14个地市结合地域特色、文化亮点策划开展“三月三”系列活动,比如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桂林非遗潮玩大集、梧州“唱游·休闲梧州——三月三踏春会”、北海疍家婚礼“梦幻联动”等

“‘三月三’节庆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保持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二级教授陈学璞表示,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三月三”已成为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

(摘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材料二】据统计,“三月三”期间,旅游市场显著升温,广西受到了外地游客的喜爱,老百姓们对民俗活动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此外,“三月三”的相关话题频频刷屏网络,引发热议。

以下为外地游客目的地排行榜及“三月三”相关话题:

图一:“三月三 ”外地游客到广西旅游主要目的地图二:“三月三 ”刷屏话题

【材料三】在广西大学第十届“三月三”民族文化体验展示活动现场,不少同学身着民族服饰,手拉手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笑容。竹竿舞、抛绣球、唱山歌……他们在丰富的民俗传统活动中欢庆节日、享受社交的快乐。

作为广西大学“三月三”民族文化体验展示活动策划人之一的黎栗蓉表示,近年来参与学校“三月三”民族文化体验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每年参与人数都可以达到4万人左右。为了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还举办了“云”上对山歌的活动,各个学院的同学改编山歌,穿着民族服饰拍摄音乐短片,内容发布到网络上收获了不少转发和点赞,参与的人数能够达到四五万人。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组合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非解释不可。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非动者,即非自然。照片在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行把动象转变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照片根本不同之处了。

那么艺术又怎样能表现出“动象”呢?这个问题是艺术家的大秘密。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像怎样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现出那第一个现状,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节选自《美学散步·看了罗丹雕刻之后》,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有改动)

【文本二】

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罚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

(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

【文本三】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 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节选自毛宁《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漆港文化

漫港文化带是指在太湖南岸、获塘以北,大钱港以东至吴兴胡溇的这片区域中,人们在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中形成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等。2016年11月8日19点45分,在泰国清迈举办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国际灌排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甘德度宣布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情况(48进12),浙江湖州太湖漫港水利遗产荣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材料二:淩港文化何以历久弥新

古时,沿太湖南岸一线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每逢雨季洪水肆意泛滥,生活在这里的先民饱受洪涝灾害之苦,为防洪泄洪,在春秋战国时期开挖了太湖溇港,这些太湖漫港一条条规划有序,“如梳齿般繁密”。南北方向(纵向)的叫“浦”“溇”“港”,东西方向(横向)的叫“塘”。古代太湖地区人民创造了“塘浦(溇港)圩田”系统,将原先的泥沼改变成一片沃土。由此,“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塘浦圩田所催生的稻文化。鱼文化、丝绸文化等文化景观,构成了太湖南岸风华无尽的漫港文化带。

从空中俯瞰义皋,义皋漫穿村而过,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点缀其间,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味道。这些被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如今成了义皋最大的一笔财富。2014年,义皋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义皋村的保护性建设同时启动,规划、设计、建设,一年多时间,蒙尘的明珠再次散发光辉。义皋古村渐渐显露旧时风貌。范家大厅、李家老宅、尚义桥、古街在内的4处古建筑被修复。村东,一条宽敞的双向车道连通滨湖大道和村内停车场,游客可直接从滨湖大道开车进入义皋。滨湖大道上,还专门设有义皋公交站台,交通十分便利。

材料三:中遗后何去何从

儿度堰塞,又几度疏浚,过去70多条漫港,还剩下50多条,义泰漫,是为数不多至今仍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溇港之一,位于织里东北6公里的义泰村,依水而建,夹河聚市,整体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整,是漫港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历史悠久,更是沿太湖七十二漫港古代水利工程中的重要节点,被誉为“漫港文化带里的明珠”。

义皋村历史文化村落划定保护利用范围5.6万平方米,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6万平方米。对于文物古迹,也逐步进行修缮,共计需修复面积5180平米,顶瓦修补4100平米,墙体加固4000平米,构件修复100个。范家大厅、李家老宅、尚义桥、义皋古街、义皋茧站、周家老宅、丁家老宅、朱家老宅、朱姓家族民居及范家东边建筑等纳入文物古迹保护体系。

目前义泰村作为核心,已与毗邻的伍浦、庙兜组:成织里漫港片区,未来将打造成蚕桑文化、鱼文化、稻文化等淡港文化的体验区,在元素的植入中,农耕体验将成为最大亮点。申遗成功后,织里镇还专门邀请同济大学专业团队再度进行规划,预计明年将进入实施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28日,深圳市龙岗区消费场景“上新”。位于大运中心,集商业街区、生态湖景、公园绿地及专业体育场馆于一体的大运天地正式开业,为深圳市民再添休闲娱乐好去处。

大运中心是龙岗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核心区域,与深圳地铁16号线接驳。项目包括一期文体场馆、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二期商业,众多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在此举办。

值得一提的是,该商业体突出人与自然和谐融合,构建沿湖生态栈道、智慧跑道、宠物社交公园,让自然环境能“走进去、看得到、轻量化”,为市民提供一个有“活力感”“舒适感”和“日常感”的休闲场所。

(来源:人民网)

【材料二】

福田区与龙岗区公园数量与公园公共阅读空间数量统计表

行政区域空间类型

福田区

龙岗区

公园数量(个)

137

422

公园公共阅读空间数量(个)

5

4

(来源:深圳市政府数据公开平台)

【材料三】

【主持人】网友张女士留言,她说想了解一下当前公园自然教育做得怎么样。

【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廖齐梅】感谢网友的提问。深圳是一座“公园之城”,有着山海城相依的独特自然禀赋和丰富多彩的生态资源,公园数量达到1260个,是全国最早设立自然教育中心的城市。2015年深圳公园开始大力推广自然教育,通过盘活公园绿色公共资源,搭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方支持”的学习舞台,开展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参与体验为主要方式的自然教育活动,引导公众认识和欣赏自然、理解和认同自然、尊重并保护自然。近年来深圳依托“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陆续建立了45个自然教育中心,涌现了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深圳湾公园、仙湖植物园、香蜜公园、洪湖公园、淘金山绿道等多个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自然教育中心,每年服务市民近10万人,自然教育逐渐成为深圳公园的一种新的文化潮流。

(来源:深圳政府在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