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合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克/升,自来水为20~30毫克/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克/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夯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荆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1-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1)、为什么说白开水是生活中的最佳饮料?
(2)、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B、只要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就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C、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一定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D、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东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钓鱼诸岛周围的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②【甲】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一个渔场。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是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这个海峡港湾中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③【乙】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诸岛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它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东海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钓鱼岛都是战略要地,无论是中国东出还是日本南下,钓鱼诸岛都是一个咽喉要道。它可以成为保卫我国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也可能被日本利用,阻碍我国统一,对我国东部沿海和台湾地区造成威胁。
④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在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较原文有删改)

     【注】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文

    ①根据2015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到2020年,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气温高2℃以内。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科学家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给地球降温并不难,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有什么妙招。

    ②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并不少。温室效应的诱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给地球降温,首先要考虑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体化起来。那么该如何固碳呢?

    ③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但直接将二氧化碳气体矿化需要千万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先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地下400米到800米深处的玄武岩层中。为什么选择玄武岩呢?因为它常见、分布范围广,并且碳酸氢钠呈酸性,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钙、镁、铁,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另外,在地底深处压强大,二氧化碳不会轻易溢出,就像喝碳酸饮料时,如果你不将盖子打开,封存在罐中的二氧化碳是不会溢出的。

    ④固碳方法其二,植物来帮忙。绿色植物是碳最好的载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碳固定下来。植物固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需要大量的树木,如果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将整个澳大利亚都种满树,或者将海洋表面的10%都种上海藻。

    ⑤除了固碳,给地球降温还有其他方法。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我们是否能够减少这些能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呢?有人提议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有人提议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光反射回去。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灵感来源——火山。

    ⑥如果仔细观察全球气温变化记录,将每年的气温变化数据制成折线图,它所呈现的并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有升有降,有些地方起伏的幅度还不小。在许多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火山喷发。

    ⑦火山喷发不但会喷出火山灰、岩浆,还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洒了将近2000万吨二氧化硫,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大量气溶胶的注入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下降了约0.5℃。更为突出的例子是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后,1816年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⑧如果我们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不就能够给地球降降温了吗?

    ⑨但火山爆发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816年,美国东海岸、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遭到了洪水的侵袭。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火山爆发很突然,大量气溶胶突然进入大气,造成气候突变。如果人为地加入气溶胶,我们可以慢慢来,让飞机全年分散地向地球平流层持续加入少量硫,不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这样便不会对某个地区造成剧烈的影响。并且,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了。

    ⑩科学家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如此多,看来全球变暖一点儿也不可怕,我们可以轻松解决。真的是这样吗?这些给地球降温的方法真的能够投入使用?答案是否定的。

    ⑪将二氧化碳矿化,耗资巨大,无法大规模使用,并且谁也不能保证地质变化会不会让封存的二氧化碳溢出。植物固碳,暂且不说我们是否能够种足够量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成长需要时间,而在它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谁又能确定二氧化碳不会持续增加,超出它们的承受范围呢?

    ⑫用硫给大气增加气溶胶的后果更难以预测。气溶胶颗粒也许会抵消一些温室效应,但同时它也会对气候产生其他影响。例如,它不会减缓海水酸化反而可能加剧,因为二氧化硫同样是酸性气体。另外,气溶胶会使热带过度冷却,两极也会降温,造成无法预测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溶胶对降雨的影响比二氧化碳要大,如果投放能够完全抵消温室效应的气溶胶,会使全球水循环过程加剧。

    ⑬其实,地球工程会对地球有怎样具体的影响,我们只是根据模拟实验和经验推测,并不能完全确定,也不知道如果运用了这些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否会失控。

    ⑭假设这些方法确实有用,也能够大规模投入使用,那么问题解决了吗?并非如此。一旦人们知道了科学家会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就会放肆排放二氧化碳,不再担心后果了,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⑮地球工程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诱人却危险。美国地球工程科学家瓦格纳说:“如果今天需要投票决定是否启动地球工程,我会投反对票,我希望地球工程永远也不启动。”如果是你,你会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呢?

(选自《大科技》2018年第3期,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①我们已经习惯自己的体温,以至对它视若无睹,除非中暑、发烧、寒冷,才会关注它。如果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体温为何如此,会发现其中暗含着更加久远的故事:恒温动物异军突起,与变温动物争夺天下。这是一场考验能源获取、动员效率、反应速度,甚至需要抵御生化武器的持久战争。最终,恒温动物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彻底占据了天空和大地。

②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③但变化范围有限,出于方便起见,大体上可以认为正常人类体温恒定在37摄氏度。

④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有大幅的变化。对于其他恒温动物,也就是大部分哺乳类和鸟类来说也是如此。

⑤相比之下,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 , 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⑥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⑦然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但是人类的体温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其实不只是人类,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的体温也都非常接近这个数值。鸟类的体温更高一点,不过一般也相差不大。 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⑨自然界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这让它们相对于容易感染真菌的动物,具有很大的生存优势。

⑩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摄氏度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⑪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

⑫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选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琳赛·加亚科斯告诉CNN:“有证据表明,儿童时期的超重将被‘带入’成年阶段,并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的风险……在缺乏有效营养管理的情况下,随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增长,中国成人的肥胖率可能大幅上升。”

②人口肥胖可能导致医疗支出增加,提高社会成本。如何面对激增的“小胖墩儿”?

③专治肥胖的医院应运而生。《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称,一些医院为超重人群提供减肥套餐,结合针灸、中药和运动等手段帮助减重。很多前来减肥的患者是儿童,就饮食过量和运动不足等问题接受专业的指导。此外,各种减肥夏令营也颇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④其实,不只是中国,很多国家的儿童肥胖问题都很严重。《日本经济新闻》援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5岁以下的超重和肥胖儿童已达4200万人。报告指出,很多超重和肥胖儿童生活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增长率较发达国家高出30%。

⑤给含糖饮料加税,几乎成为世界各国的“控肥标配”。汤加、墨西哥、英国、阿联酋近年来相继用高税收对含糖饮料“说不”。日本也经历过儿童肥胖率升高的阶段,从1970年的3%增至2000年的10%。通过科普等活动,日本2010年之后的儿童肥胖率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

【材料二】

关于“造成青少年肥胖的原因”的社会调查。(见下图)


【材料三】

⑥学校的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必须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秉持科学的育人态度,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这与赛场上的竞技体育目的不同,方向也不太一样。前者是为了强健体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后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 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前职业运动员,要胜任体育老师一职、做到知行教合一,还需接受师德师风、教学规则、教育心理等教书育人方面的素质培训。有关部门不妨尽快探索建立一套可靠的培训、考核和准入机制,畅通退役运动员获得从运动员到体育老师身份转变的合法渠道。

⑦体育不是可有可无的“佐料”,体育教育是经世致用的学问。“让孩子们跑起来”,目的既在于增强体质以应对“小眼镜”“小胖墩”频出等问题,更在于从娃娃抓起,让下一代懂得“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国动则一国强”的道理,在快乐的运动中学好体育、强健体魄,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抖擞中华儿女精神。

【材料四】

⑧北京市“双减”政策也对学生和家长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对于同学们来说,要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自己变成小胖墩、小眼镜;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多关注生活实际和各种事物,多阅读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起来。家长也要加强学习,当然不是说让家长去学习学科知识,而是了解、研读‘双减’工作中,家长参与、家校联动的内容;家长应该怎样从孩子的个性爱好出发,帮又能补齐短板助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安排合适的活动,应该怎样设计家庭教育才能既保护和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家长还需要学会跟孩子沟通;要安排好孩子的居家生活,细心关注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要指导孩子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希望在全社会的努力下,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说。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茶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所以茶作为传统的保健饮料,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现已明确茶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但是针对其“降血糖、降血压”的有效剂量目前尚没有统一定论。
    实际上,我们的血糖升高和血压升高与饮食密切相关。都说一胖生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高危因素就包括超重、肥胖以及长期膳食不平衡和油、盐、糖摄入过多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我们不良的饮食结构,改变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超重和肥胖依然高发,血糖、血压也会持续上升。所以,想通过喝茶来降低血糖和血压,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材料三】

近日,“围炉煮茶”在各大平台走红,成为今年茶饮新趋势。某短视频平台的“围炉煮茶”话题视频播放量达3.2亿次;小红书上“围炉煮茶”话题获得超1153万次的浏览量。其实“围炉煮茶”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由云南少数民族传承多年的茶文化——“火塘烤茶”转变而来。为何茶文化一时间博得众多年轻人青睐?答案总是绕不开“新中式”。“新中式”与茶文化的结合,将传统茶文化与时代接轨,离年轻一代更近了一步。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772.9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商家在传承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年轻一代多元化的需求,完成了对茶文化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和改造。新时代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应当乘着“新中式”的东风,唤醒公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一步步靠近年轻人,在传承中创新。

(选自《新周刊》,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