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郑玄传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遇其叱咄 王命急宣 B、足肤皲裂不知 学不思则罔 C、闻玄算 陈康肃公 D、召见于楼上 不知有汉
(2)、下面对两篇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冬时节,作者手抄借来的书,十指冻僵了仍毫不懈怠,足见他求学之勤奋。 B、“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了作者心无旁骛艰苦求学的精神。 C、善用对比是甲文的特色之一,通过“我”和“同舍生”对比,突出“我”求学的快乐。 D、郑玄爱好学习,执着求学,他向马融学习,即使长时间没有得到马融亲自传授也不放弃。
(3)、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4)、甲文是写给马生的,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经历?
(5)、学习对青少年而言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很多同学也认为学习很苦、很累。了解了宋濂求学时的苦与累后,你对学习之苦是否有新的认识?请结合甲文内容,说一说你的认识。
举一反三
阅读《蒲公英》一文,完成题。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里像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和孩子在草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那时候我正失意着,骑着车子在堤上乱走。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之后,我没走,就坐在老人身边。
那段日子,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我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我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我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我的失意,跟我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
我手里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我晃了晃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
老人没做声,只是看着我。
在老人的注视下我说了起来,我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是因一场病休学了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取大学。我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我还说我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
说到这里我流泪了,我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它像汹涌的洪水,找到了决口。
老人这时开口了,老人说:“你知道你手里是什么草吗?”
“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
“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的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我说。
“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
“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
“在诗人的笔下?”
“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我。俄顷,他站了起来,跟我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
我听从了老人,也站了起来。
随后,我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大约二十分钟后,我看见了一个足以让我这一生都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一朵小花,也可以这么辉煌么?
我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我涌来。我忽然觉醒了,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一直到现在,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还在我眼里烂漫着,而且,在那里我看见了自己。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雪莲花
                                                                                                                                                  吴聪先
     雪域高原的春天是美的。天空湛蓝,云彩恬淡,举头似乎能透至根;大地绿韵,星花摇曳,低头似乎能触至魂。大美,还数雪莲花。她鹤立于群山之巅,绽放于厚雪之隅。她与皑皑白雪相依偎,在阳光的照耀下,圣洁飘逸,好似哈达在苍穹舞动祝福。
  初踏西藏,雪莲花的诱惑让人难以忘怀。她生长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上,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她决意与纯净的雪山为伍,默默守望盛开。
  自古以来,西藏百姓从白云、雪山、乳汁、糌粑等认识了白色,形成了以白为基调且为至尊的审美理念。白色的雪山、冰雪意味着力量、智慧、博大,给人敬畏之意。从白色对神的形象,逐渐发展到象征纯洁、正义、善良等美好的情感。生长于白皙之域的雪莲花,自然成为西藏的“天之骄子”。一千多年前,唐代边塞诗人曾经这样吟唱:“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在西藏时间长了,会时时被这种境界所熏染,震撼。
  一次下乡到离大峡谷最近的一个村庄,沿途峡谷幽深空灵,阒无人迹,瀑布跌宕,植物繁密如织。左边的天空暗云翻滚,雨雾弥漫,宛如冥界;右边的天空却艳阳升腾,灼热笼罩,似如炉盆。旷垠的沙丘不着边际,时有牲畜、野兽的残骸散落。我们三天风餐露宿,是眼前的村景消除了身心的疲惫。村中双人合抱的核桃树丛,果硕叶茂,缠绕小村;黄酥酥的青稞遍满田野,把“选美中国”首峰的南迦巴瓦峰囊括怀中。土石夯筑的房屋,透出悠久藏文化醉人的气息;沟渠清水畅流,映出雪山、林卡、牦牛、羊群的倩影。进村没有平整的路面可寻,但见拖拉机、发电设施等“庞壮”之器,要耗很大的气力,方能引入村庄。
  在西藏,言语中谈到十八军这个字眼,军人会蓦然举手敬礼,普通人也露出敬仰的神情。1949年2月,中原解放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以中原一纵队20旅为主组建了第十八军。1950年3月4日,在四川乐山举行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后,十八军挥师西进。据一位老战士介绍:当时入藏,是既战斗,又修路。这条路沿线陡壁峭崖,沟壑纵横,海拔入云,终年积雪。比如折多山、雀儿山,海拔分别为4298米、5050米。这些高山峻岭太多了,通俗点说,就是在玉帝头上“动土”。当时没像样的施工设备,路完全是一锤锤敲、一锨锨铲出来的。一位战友,用绳系悬在空中作业,不慎坠入深涧,与青山绿水共存。有的战士体能负荷过大,又缺氧,干着干着就窒息过去了,成为钢铸的丰碑立于山巅。若遇到敌情,即刻又投入战斗。我循着英雄路走了一趟,陡峭的山体、高挂的窄道,会令你眩晕或气短。为了这条入藏大动脉,平均每公里倒下了一位战士。我仿佛看到两千多公里的川藏线上十八军将士气吞山河的壮举。翠绿的高山松是他们的身躯,晶莹的白雪是他们的心灵,蜿蜒的路径是他们的血脉。十八军的后代,传承着父辈的精神,至今活跃在西藏各个领域。
  我在西藏工作时,遇到一位县农牧局的技术员,他在内地就学过,问他为什么还回西藏,他说:“与生俱来的情感割舍不了,我的魂、灵都在西藏。我的孩子正在广东的一所大学读书,毕业了我也会叫他回藏工作。”献终生还要献子孙,这就是十八军的军魂。
  一位在藏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同志,组织上在家乡为他妥当安排了单位、房子、子女就业,可他回来后不适应,说:“见不到雪山,听不到雅鲁藏布江流淌的声响,心里难受。”又携妻带子返回西藏。
     在边防哨所,我遇到一位刚入伍的四川籍年轻战士,稚嫩的脸蛋,笑容可掬。可高原缺氧,使其嘴唇发紫。攀谈中方知,他家中条件尚好,就他一个男孩,家人不让他从军,尤其是来西藏。可他钟情雪域。一年后,他在一次边境巡逻中,无常的雪崩夺去了他豆蔻的年华。我采了许多花草前往凭吊,茔碑周围盛开的雪莲花,晶莹剔透,展示了他的品格。
     有人问我,到西藏就能看到雪莲花吗?我说,能啊!来自于祖国四面八方进藏的同志,立志高原,淳朴奉献,不就是一朵朵美丽的雪莲花吗?他们与高山的雪莲花,融会成雪域西藏不朽的圣洁花海。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