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蒲公英》一文,完成题。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里像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和孩子在草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那时候我正失意着,骑着车子在堤上乱走。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之后,我没走,就坐在老人身边。
    那段日子,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我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我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我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我的失意,跟我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
    我手里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我晃了晃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
    老人没做声,只是看着我。
    在老人的注视下我说了起来,我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是因一场病休学了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取大学。我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我还说我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
    说到这里我流泪了,我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它像汹涌的洪水,找到了决口。
    老人这时开口了,老人说:“你知道你手里是什么草吗?”
    “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
    “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的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我说。
    “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
    “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
    “在诗人的笔下?”
    “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我。俄顷,他站了起来,跟我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
    我听从了老人,也站了起来。
    随后,我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大约二十分钟后,我看见了一个足以让我这一生都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一朵小花,也可以这么辉煌么?
    我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我涌来。我忽然觉醒了,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一直到现在,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还在我眼里烂漫着,而且,在那里我看见了自己。

    (1)仔细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那段日子“我”失意的原因。

    【答案】
    (2)①请赏析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可从修辞手法、语言特点、表达作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②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文中“我”的心态变化过程,写在方格内。
    □□→□□→□□

    【答案】
    (3)仔细阅读文章,结合下面两句话所出现的语境,具体分析语句中两次出现的“毫不起眼”一词是否意思一致。
    A:“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B: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答案】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冰心《繁星》
    [材料二]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1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从小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的首席作曲家和指挥师,非常受人敬重。
            ②在父亲的熏陶下,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也日益成熟,经常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创作曲谱,深得师生们喜爱,然而他所做的这些在老莫扎特看来完全不值一提。所以尽管莫扎特经常请求父亲向国家剧院推荐自己的作品,但父亲每次都这样拒绝他:“你还很小,你的创作能力只适合在你们那所小学里发挥,根本不能走进国家剧院!”
            ③父亲是国家剧院的作曲家和指挥师,按说莫扎特的作品有的是机会进入国家剧院,可是父亲却偏偏不答应。莫扎特伤心极了,他非常希望能有另外一个机会帮自己实现愿望。
            ④在莫扎特12岁的时候,国家剧院的院长请求老莫扎特为他的女儿创作一首小步舞曲,因为他的女儿要在国家剧院开个人演奏会。老莫扎特当然不会拒绝,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写好曲子后,就让莫扎特送到院长家。当时莫扎特正在创作自己的乐谱,接过父亲递过来的乐谱后就连忙跑出了家门,希望能快去快回接着自己的创作。
            ⑤【甲】那天刮着大风,当莫扎特走到一座小桥上的时候,风力突然增大,就在这一瞬间,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突然把莫扎特手中的乐谱夺走了,乐谱被卷到天上翻了几个跟斗,然后就落进了河中。如果就这样回去,免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责骂,莫扎特坐在桥上害怕得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他突然灵机一动:自己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国家剧院,现在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⑥【乙】想到这里,莫扎特飞快地跑到附近的一个教堂里,他向牧师借了笔和纸,在教堂里续写起了在家已经写了一半的曲谱,结果没用三个小时就写完了全稿。随后他又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满意后,这才告别了牧师向院长家跑去,并把这份曲子以父亲的名义交给了院长。院长太熟悉老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了,当这首曲子出现在院长面前时,因为和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出入,顿时觉得耳目一新,非常开心,他立刻让女儿把这首曲子用小提琴练习。
            ⑦在演奏会的前一天,院长特意带着女儿来拜谢,他握着老莫扎特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这首舞曲实在是写得太妙了!”说完,便让女儿把那首小步舞曲演奏给老莫扎特听。
            ⑧老莫扎特听着听着,心里狐疑开了,这根本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当院长确定这是莫扎特送过来的乐谱时,老莫扎特严肃地看着儿子,莫扎特只能说出实话。听了莫扎特的话,院长和他的女儿都惊讶得连连点头称赞,老莫扎特则欣慰地拍拍儿子的头说:“我终于相信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了,但是你的勇敢比你的才华更可贵!”
           ⑨经此一次,莫扎特在奥地利乐坛上声名鹊起,为他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读书文摘·经典》)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

        ①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③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会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半分钟不到,却是完全满足的亲近。

        ④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⑤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⑥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的一家外科医院治疗。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⑦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⑧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给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指甲。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⑨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⑩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时,父亲正好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⑾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笫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⑿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桥的事

        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

        “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南圩、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的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球有多大,男孩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东边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方式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6日有删改作者路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有麦青青于野

    刘新昌

        ①深冬,读老树画画,读到一句“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心底温泉一般,汩出一汪暖意。悸动的心,立刻想起家乡的冬野里,那一垄垄泛着春绿的麦子。

        ②家乡的麦田,是冬日里最蓬勃的一抹亮色。如果有时间,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田埂上,空气清冽,视野开阔,远山近水,屋舍阡陌,如是一部黑白默片,肃穆清寒。唯有这青青小麦,鲜亮亮地撩动你的心,那一片片嫩绿的麦叶,像绿色的火焰,在你的视野里熊熊燃烧。

        ③麦子耐寒,跟梅花一样,喜欢雪。当雪降临时,梅花喜欢将孤傲写在枝头,而麦子呢,卑微地匍匐起来,跟大地亲吻。因此,雪地里看到梅花,人会觉得冷,而看见麦苗呢,就会觉得暖,其实,这是心理上的一种视觉体验。但父亲却将这种体验拟人化了,他说,麦子是个朴实的阿哥,它秋天发芽、冬天成长、春天拔节、夏天成熟,普通,却给人一种安全感。而梅花呢,是个冷艳的贵妇,它疏影横斜、香冰气寒、孤傲清冷,美艳,却给人一种距离感。

        ④我觉得,这是父亲最诗意的一次表达,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用多年的生活体验,感悟出诗一样的语言,他也像麦子一样,用他的勤劳、朴实和坚韧,让我们五姊妹有了一种最实在的安全感。

        ⑤记得小时候,父亲爱种麦。每年秋天,农闲时节,别人已在家享受清闲,而父亲,却转入另外一个战场,他将房前屋后的土地,一寸一寸深耕细翻,然后,播麦种,盖薄膜。父亲说,除了水稻,麦子和农民最心意相通,只要你够勤快,懂节气,能准时把它播种到土壤里,它就不会辜负你的期盼。干旱也好、冰灾也罢,春天一到,麦苗总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给你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

        ⑥那些年,每到三四月份,大米总是青黄不接,别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我们家总能吃到香甜酥糯的馒头、馍馍、面疙瘩。后来,上学了,读课文,读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心里竟沁润出一种温润润的熨帖感和稳妥妥的踏实感。

        ⑦不过,雪地里也有些小“破坏分子”,总在打着麦苗的主意,比如几只田鼠,或一只野兔,悄悄地钻进麦田里,躲在积雪下,偷偷啃噬麦苗。父亲见了,也不去赶,只是嗔怪地喊——冰天雪地的,吃点叶子赶紧回家吧。而我,趁父亲不注意,总用弹弓射那些鬼头鬼脑的家伙。有一年,下雪后,我在麦田四周,放了八个老鼠夹子,第二天一大早去看,我的乖乖,八个夹子,夹了两只兔子,七只田鼠,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那两只田鼠是怎么同时踏进“雷池”的。

    ⑧现在,我们五姊妹都已成家立业,父亲也老了,身体已不允许他再种麦田了,但每每看到有麦青青于野,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怎样艰难,前面总有一片绿油油的希望在等着。

    注:老树画画,网名,又名老树,原名刘树勇,画家。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