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默写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主题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即事感怀 | ①{#blank#}1{#/blank#},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 |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blank#}2{#/blank#}。 | 赵师秀《约客》 | |
边塞征战 | ③{#blank#}3{#/blank#},关山度若飞。 | 《乐府诗集》《木兰诗》 |
④征蓬出汉塞,{#blank#}4{#/blank#}。 | 王维《使至塞上》 | |
咏史抒怀 | ⑤{#blank#}5{#/blank#},{#blank#}6{#/blank#}。 | 杜牧《赤壁》 |
壮志豪情 | ⑥{#blank#}7{#/blank#},{#blank#}8{#/blank#}。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主题 | 文学常识与名句 | 出处 |
自然之美,古来共谈。 | 白居易的“①{#blank#}1{#/blank#},{#blank#}2{#/blank#}”展现了西湖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生趣盎然的美好画卷。 | 《钱塘湖春行》 |
“晴川历历汉阳树,②{#blank#}3{#/blank#}”描绘了诗人③{#blank#}4{#/blank#}(作者)晴天时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所见的自然美景。 | 《黄鹤楼》 | |
《④{#blank#}5{#/blank#}》中,女主人公见庭中叶绿花盛,于是攀枝折荣,“⑤{#blank#}6{#/blank#}”欲寄远人,含蓄地表达了她的相思之情。 | 《古诗十九首》 | |
刘祯在“⑥{#blank#}7{#/blank#},{#blank#}8{#/blank#}”中,以“风声”之强盛衬托“松枝”之刚劲,表达了其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 《赠从弟》(其二) | |
郦道元用“⑦{#blank#}9{#/blank#},隐天蔽日”描绘了山的连绵高峻,用“林寒涧肃,⑧{#blank#}10{#/blank#}”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 《三峡》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