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自主高效练】语文八年级下册主题二阐述事理

阅读

死里逃生

[美国]阿西莫夫

①1989年 3月 23日,地球又一次死里逃生。 当时有一颗很小的、直径约半英里的小行星,在距地球约 50万英里,即2倍于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的地方呼啸而过。当然,这听起来好像是安全距离,而有人说这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②不管怎样,这块“石头”沿着差不多与地球的轨道相交的轨道运行,而偶尔(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地球和小行星同时到达两者轨道的交点时,会使我们经历一场呼啸而过的九死一生的劫难。

③如果地球和小行星两者的轨道一直保持原样的话,那么,可以证明50万英里或更近一点,也许是两者所能遇到的最近距离,但是它们并不都是那样。地球是个大质量天体,因而它的轨道很稳定,可是相比之下,小行星显得很微小,它运动时会受到地球、月球、火星和金星的引力,所以它的轨道在不断地作微小变动。

④小行星的轨道也许变动得使它远离地球,而也有可能更靠近地球,因此它的运动使它进入与地球碰撞的过程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但不等于0。

⑤麻烦在于这样的小行星并不是绝无仅有。

〔A〕____。

⑥回溯到 1937年,被天文学家命名为赫尔姆斯的小行星在离地球20万英里以内经过,而它比刚才未击中我们的那颗小行星要大。它的直径也许有1英里。

⑦另外在 1972年8月10日,一颗直径只有40英尺的小天体,事实上在蒙大拿州南部上空仅30英里处与地球呼啸着擦肩而过。它已经穿过了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

⑧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可能至少有上百个直径在半英里以上的天体,其所在的轨道可使它们在地球旁掠过。并且可能还存在几千个直径为几十英尺的更小天体。显然由所有这些小天体中的某一个最终将撞击地球的概率远大于某个特定天体(例如刚才未击中我们的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

⑨甚至一个比较小的天体,像未击中蒙大拿州南部的那个小天体,假若它真的撞击地球,也会产生可怕的破坏。如果它击中陆地,会凿出一个相当大的陨星坑。当它们击中地球时,这些抛射物可能会以每秒20英里的速度持续运动。

〔B〕____。

⑩如果该天体再大一些,它也许能击穿地壳,引起火山活动,引发全球范围的森林火灾,淹没一半的陆地,并会把大量尘埃抛入平流层,以致长时期地遮住太阳光。这样的一次巨大撞击或许能使生命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死亡,实际上,许多人认为在6500万年前就是这样的一次巨大撞击使恐龙灭绝。

⑪较小的碰撞近来曾经发生过。在亚利桑那州,有一个直径为 0.8英里、深600英尺的陨星坑,它可能是在50 000年前,因为一次碰撞形成的。因为当时人类尚未到达美洲,很可能没有人死亡。1908年,在西伯利亚中部,一次更小得多的碰撞击倒了方圆 20英里之内的每棵树,但这次撞击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因而也无人死亡。

⑫事实上,在历史上没有关于人类因陨星撞击而死亡的记载,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那样的幸运。

(选自《新疆域》,有改动)

(1)、理思路,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关注下面语段中括号内的句子,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不管怎样,这块“石头”沿着差不多与地球的轨道相交的轨道运行,而偶尔(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地球和小行星同时到达两者轨道的交点时,会使我们经历一场呼啸而过的九死一生的劫难。

(3)、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放在文中 A、B哪一处?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直径为半英里的天体,如 1989 年 3月经过地球的那颗小行星,应有相当于200亿吨梯恩梯(TNT,一种烈性炸药)的威力。如果它撞击纽约,无疑将会立刻摧毁整个城市并消灭几百万人。如果它撞击海洋,情况甚至会更糟。海洋中的海水将剧烈地晃动,形成巨大的“潮汐波”,即几百英尺高的“水山”,会直奔邻近的海岸,能淹死几千万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驱蚊的科学现代时

        ①最近,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声称已经从埃及伊蚊身上找到了决定蚊子性别的基因,称其为“Nix”,并已用它来改变雌蚊的性别。研究人员把Nix基因注入到蚊子的胚胎中后,超过三分之二的吸血鬼雌蚊转化成无害的雄蚊。但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方法目前尚不完善,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去优化。

        ②其实,科学家一直都在尝试在基因层面上寻找降低蚊子危害的办法。例如,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基因方法来防治疟疾,该方法可使蚊子不再繁殖出雌性后代。我们知道,雄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可以决定它的后代为雌性,针对这个特点,研究者把一种名为“I-PpoI”的DNA切割酶植入了雄性冈比亚按蚊的体内,如此一来,雄性冈比亚按蚊所携带的X染色体几乎全部被剔除。这就意味着这种经过基因处理的雄蚊的后代几乎都是雄性蚊子。数据显示,在第一次实验室实验中,蚊子所繁殖后代中的95%是雄蚊。随后,研究人员从野外捕获了5 群冈比亚按蚊进行实验,结果有4群蚊子在经过6代繁育后由于不再有雌蚊而灭绝。

        ③或许,前面这些让蚊子彻底断送香火的做法有点残忍,那么接下来,科学家的策略就显得“人性化”多了。对于蚊子来说,嗅觉极为重要,是其觅食、吸血、寻偶、产卵的依靠。针对蚊子的嗅觉特性,科研组使用了一项名为锌指核酸酶的技术。根据这项技术,用结合蛋白质可破坏蚊子体内的orco基因。orco是一个编码蚊子体内嗅觉受体的基因,当orco产生突变时,蚊子就不会再组建嗅觉受体。这相当于破坏了他们的嗅觉,使蚊子不再把人类当作攻击目标。甚至,它们对避蚊胺的气味也变得毫不在意。

        ④人类发明的杀虫剂曾经是蚊子的一大杀手,但是由于被长期大量的使用,蚊子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而且,杀虫剂的生产及使用对环境也有污染破坏。因此,很多研究者倾向于制造出,包括蚊子在内的昆虫嗅到后产生驱避而不敢接近的化学物质(驱避剂)。正是因为蚊虫是被人类的身体热量、呼出的二氧化碳,还有人体散发的气味强烈吸引而搜寻到宿主,所以几乎所有蚊虫驱避剂都是通过影响蚊虫的嗅觉感知机制,从而诱导出蚊虫的驱避行为。

        ⑤避蚊胺是美国农业部在上个世纪开发出的一种化学驱蚊产品,其驱蚊效果得到了国际公认。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当人体有复杂气味存在时,避蚊胺反而显著增强蚊子向宿主飞行的概率。而美国科学家新开发的代号为“VUAA1”的化学分子,其驱蚊效果不仅是避蚊胺的1000倍,而且阐释了一种全新的驱蚊机制。以避蚊胺为代表的传统驱蚊机制,都是让蚊子优先闻到驱避剂,以掩饰人体气味,当蚊子闻到驱避剂后便主动避开。而VUAA1的作用在于,它能激发蚊子的嗅觉系统中的受体蛋白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使蚊虫基本丧失嗅觉的分辨能力,从而无法正常搜寻到人体。

        ⑥现代科学在防治蚊子危害方面,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尝试。不过,历史上曾经有很多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没了下文,但所有这些努力至少也给控制蚊虫和蚊虫带来的传染疾病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15期,有删改)

(2012•大庆)阅读《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回答下列各题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①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特种、保护地球瘾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②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③至于“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二叠记﹣三叠记绝灭事件),导致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消失。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比如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④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 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⑤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次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⑥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⑦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⑧而如果不考虑“保护我们自己”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2]?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3]?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⑨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探秘亚洲第一“重”箭

①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首飞,它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

②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中个头最大的,你得仰头使劲看,才能从头到脚将它看周全。它的最大身高可达62米,足有二十多层楼高。当它矗立时,绝对是直入云天的震撼模样,霸气十足!

③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它的最大直径是5.2米,腰围约合16米,需十多个人才能将它合围起来。另外,长征五号的体重(起飞重量)高达869吨,相当于20多辆载重汽车的重量。

④在世界各国的现役大火箭中,长征五号是最重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大火箭,堪称火箭中的“巨无霸”——即使是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大火箭安加拉号,体重也只有770吨,远远比不上咱们的长征五号壮硕的身型。

⑤长征五号体重八百多吨,其中燃料就占了90%的分量,这些燃料都是以超低温状态填充进长征五号体内的,其中液氢的温度是零下252摄氏度,液氧的温度是零下183摄氏度,这几乎是氢、氧的低温极限。燃料温度这么低,所以长征五号绝对是“高冷哥”,它也因此被称为“冰箭”。

⑥以往的火箭,通常会选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燃料,所以它们飞行时喷射的气体有毒,有的甚至有剧毒,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而长征五号的燃料箱里加注的燃料是氧气和氢气,这两种气体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水。此外,长征五号还加注了煤油作为飞行燃料。而无论氧气、氢气或是煤油,都属于环保型航天燃料,无毒、易制取,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因此,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它的发射堪称是“环保秀”,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走进环保通道,航天产业正在向着绿色产业转型。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为增强长征五号的动力,设计人员采用数百项革新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研制出了大推力发动机——长征五号在芯级上使用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助推器则使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两款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是中国率先尝试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后结出的硕果。现在,一共有八台这种大发动机被装上了长征五号。这样,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推力将达到无人能敌的1060吨——九月的航天舞台上,长征五号是万众瞩目的“大力水手”,它的“动力秀”,展示的是中国航天的硬实力。

⑧说一千,道一万,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没有安全其他一概免谈。为确保长征五号能安全发射,箭身核心控制仪器普遍采用了“三取二”系统备份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每一种控制仪器都有三个同样的仪器互为备份,相当于让长征五号在每一项控制系统中拥有三个“大脑”,使它在飞天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头脑清楚,临危不乱。同时,为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能,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地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发射事故的安全隐患,将长征五号十多万个零件全都制作得分毫不差,使其安全可靠系数从0.97提升到0.98。

⑨未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完成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承载火星探测等重要任务。这些航天任务,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专项工程。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长征五号将充分展现出它卓越的本领,让我们拭目以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