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天津市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阶段检测(期中)试卷

为配合乡村现代化建设,某班级开展“天津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结对帮扶困难村,小康路上一起走。天津市完善了政策保障体系,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完善了督导指导体系,推进任务,落地落实。

【材料二】近年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

【材料三】种好粮菜果,全力搞好产业振兴。天津市各行政区域建有大片设施农业园区,一年四季生产果类和叶类蔬菜,满足市民菜篮子,还大量销往北京部分市场,同时,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津产鱼虾肉禽蛋量足、质优、价稳,丰富了市民餐桌。

【材料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村庄美得像花园。天津市自制定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来,开展了“村庄清洁”“百日大会战”等活动,改善了生活环境,还乡村最美底色,引领乡村建设从村容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概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中华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民间对酒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如大禹时仪狄酿酒、夏朝时杜康酿酒等。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的酿酒历史起码超过了4000年:商代出现了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技术,先秦时期出现了利用活性微生物的酿酒法,汉代发明了制曲技术,唐宋开始酿造果酒和药酒,元代用蒸馏法酿制烧酒,明清时期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

②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仪就很重要。酒礼是酒行为中体现贵贱、尊卑、长幼及不同场合特点的礼仪规范。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洒酒于地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最后仰杯而尽。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客人之间也可互敬;敬酒以三杯为度,还要说敬酒辞,敬者和被敬者都要“避席”起立。

③中华古国是酒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酒是中国文人经常吟咏的题材,借酒劝世、消愁、韬晦、傲世放浪、表现名士风流成为永恒的主题。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大典都要献酒诵诗,唐朝在乡试饮酒礼中要诵《鹿鸣》之诗(称为“鹿鸣宴”);《诗经》中有40多篇诗与酒相关,陶渊明的诗有一半谈到酒,杜甫诗中说到饮酒的有300多首;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成为千古名句,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广为传诵;白居易在微醉中写成名作《琵琶行》,苏轼中秋节大醉后写下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中国诗酒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传诵至今的佳话,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宁做烂泥塘里自由摆尾的乌龟,不做受人束缚的千里马。追求精神绝对自由,忘却名利和荣辱,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精髓。

【材料三】

酒文化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中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酒在发挥其强大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包括酒后滋事、酒后驾车造成的安全事故等社会问题以及酒依赖、酒精肝、胎儿酒精综合症等医学问题。当前中国酒文化存在两大弊端:

一是片面追求历史悠久。酿酒历史被推上神坛,似乎无古不香。有的企业借助名人效应,有的依托出土文物,有的寻找古籍记载,有的甚至杜撰神话故事。时代在进步,酿酒工艺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古人酿的酒其实未必比今天更香。

二是一醉方休的饮酒方式。“不醉不归”成为了当今民间酒席上的主流思想,致使过量饮酒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伤害了饮酒者的身体,也滋生了醉酒闹事的现象。

【材料四】

注:上述数据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26日—2月1日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巨量算数)

活动三识水乡精灵忆水乡故事

父亲的船

王瑛

①家门前的河埠头还是泊着一排水泥船。从斑驳的船身和船舱的绿苔可以看出,这些船已经被遗弃很久了,那里有一只大水泥船特别抢眼,船身干净,舱内几乎无积水。它是父亲的。

②这是父亲这辈子的第三只船。

③那时水乡的路狭窄简陋,坑坑洼洼。路难行,船便成了水乡人出行和运输的主要工具。水乡的船就是水乡人的腿,如草原上的马,林海雪原的雪橇。

④第一只小木船是父亲成家后除了房子以外唯一的大宗资产,也是父亲放下书包去生产队挣工分的必备工具。父亲划着它去田间地头,运输生产队必需的肥料等生产物资。为了工分,也曾让脏兮兮的鸡鸭鹅坐过。

⑤当然,父亲最为自豪的是他划着这只小木船,欢天喜地地接回了他的新娘——我的母亲。每当母亲提起这个事,都会露出羞涩的笑,仿佛回到了那个既贫穷又浪漫的年代。母亲说:“我这辈子吃最大的亏,就是让你爸用载过鸡鸭鹅的小木船把我接了过来。”她说这话的时候,是一脸的满足,语气中没有丝毫的后悔。母亲的话让父亲非常享受。他总是含笑细听,偶尔也会蹦出一句:“下次我换个大船让你坐坐吧。”

⑥有较深记忆的是家里的第二只船——小水泥船。船上有桨,可以划也可以蹬。一脚蹬开,便会惊动潜伏在水草丛里的小鱼,它们闪动着黑灰色的鳞光,箭一般的四处迸射。我还爱趴在船头,看水草依依地舒展手臂,看小鱼你追我逐,看阳光在水面上跳跃。这种水泥船在水乡很普通,在我眼里是移动的家。

⑦我从小喜欢坐船,便总想着法子让父亲给我划船。那时候去的最多的是外婆家。外婆家也是水乡,从水乡到水乡,需要划个把小时的船。有一年春节,河面结了薄冰,小船需破冰才能前行。母亲说不去了,这么远,碎冰划船太费时费力。但我太想念外婆家那口装满零食的大木橱,哭闹着一定要去。没料想,父亲说,天气好,走吧——大不了多划半小时。这一次,父亲破例主动让母亲划船,自己则拿着一柄更为厚实的木桨跪在船头破冰。父亲奋力把船头的冰用木桨击碎推开,母亲则在船尾用力划上几下。如此反复,船行进得很慢。好在快到外婆家时,河面豁然开阔。冰层消失了,河面上飘动着腾腾热气。父亲迫不及待要把母亲换下来。母亲擦了一把额头的汗说:“都快到了,还换什么。”父亲早就脱光了厚衣服,内衣也湿了,他笑着说:“你每次起桨都敲得船沿啪啪响,再这样敲打下去,我怕我的船帮要保不住喽。”母亲也笑了,佯嗔道:“你的心里只有船。”

⑧在我十岁那年,家里的小水泥船卖掉了。那天,父亲一大早起了床,把水泥船的船肚打扫得干干净净,买主把船划走后,父亲仍呆呆地站在河埠头盯着船缓缓远去,许久许久,扬起的手才垂下来。卖掉小水泥船后,父亲似乎变了一个人,常常呆坐在河埠头,一语不发,默默地吸着他的烟。

⑨一天早上,母亲去了外婆家,傍晚还未归。父亲又呆坐在河埠头,大口地抽着烟,那背影孤寂得像岸边的老槐树。远处的河面,一艘船在向河埠头靠近,慢慢停在了父亲边上。父亲抬头,夕阳下,一个弱小的身影正用一根粗大的幕杆在泊船,这瞬间迎面的夕阳差点灼伤父亲的眼。是母亲!父亲扔掉快燃到指尖的烟头,站起身,一个箭步跨进船,接过母亲手上的篙杆,问怎么回事。母亲看了父亲一眼,说:“喏,这船是你的了。”跟在母亲身后的父亲一个踉跄,差点落水,急声问母亲:“你说啥?”“这船是你的了!”母亲大声跟父亲嚷道。父亲先是一脸的错愕,接着像个小孩子,跳进船舱上蹿下跳,摸摸船头,又看看船尾。原来,母亲是凑钱买船去了。

⑩这次,父亲听从母亲的安排,在船尾装了台柴油发动机。父亲驾船的姿势,俨然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母亲站在岸边,一脸幸福地对我说:“船是你父亲的命。”

⑪船大了,又装了柴油发动机,父亲常常以河为路,以船为家,农闲的时候就用船搞运输挣钱。到了年底,结婚办喜事的人家多。有次,村里一户人家要接新娘,自家的船太小,村里也没有别的带动力的大船。于是,主人家找到父亲,问能不能借用一下大船接亲。父亲想都没想,立马答应。

⑫主人家走后,父亲开始翻箱倒柜。母亲问他找什么,父亲说:“我记得你有一条大红被面从没用过,帮我找找。”母亲好看的眉眼皱了一下,说:“你用红被面做什么?”父亲说:“接新娘要喜庆点,接你时没这条件,现在我得把船装点装点。”找到被母亲压在箱底的红被面后,父亲又去街上买了些彩带彩旗,砍了几根竹子,在大水泥船的船头上扎了个喜气洋洋的彩棚。

⑬到了约定的日子,父亲开着船来到主人家门口的船埠头,闻讯出来的主人家欢喜得连声道谢。用扎了彩棚的船接亲,这在我们村还是第一次。原来用船接亲也可以如此喜庆啊。

⑭父亲的这次创举,给他带来了租船接亲的“商机”。开始父亲是友情出船,后来再有借船接亲的,主人家都会多多少少给些报酬。父亲却每每拒绝,他总说,乡里乡亲的,不用了,你们能看得上我这位“老伙计”,给它沾点喜气,就是它的福分了。扭不过父亲的乡亲们,最后总会笑嘻嘻地把喜糖递上,父亲也乐呵呵地接过,再互道一声“谢谢”。

⑮后来,我成家、有孩子了。父母亲不再年轻,大水泥船也老了。父亲已好多年没再划船,他和母亲跟着我一起住进了城里的高楼。老家门口这条熟悉的河变得冷冷清清了,河面上很少能再听到“突突突”的马达声,船孤独的身影横亘在宁静的河水中,也停泊在了我的记忆里。

⑯偶尔,我们回到乡下老家,父亲就会下到停在河埠头的水泥船上,摸一摸拆去了柴油发动机的船尾甲板,舀一舀去积在船舱中的雨水,再拿把扫把,把船打扫得干干净净。做完这一切,他就蹲在船头抽烟,仿佛在和一个久违的老朋友促膝长谈。

(选自《野草》2023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段潮汕青年街头跳英歌舞庆祝新年的视频走红网络,登上热搜,点击量近两亿。随后,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不仅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还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被“刷爆”,英歌舞这一潮汕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正“火出圈”了。

视频中,令旗迎风招展,鼓点嘭嘭作响,脸涂油彩扮成英雄好汉的青年双手持槌,在昂扬激进的锣鼓声中不断变换队形前进……舞棍上下翻飞,鼓声吼声交织,气势如虹,看得人热血沸腾。

(摘编自《知识窗》2023年第5期)

材料二:

“英歌”有超过400年的历史,是潮汕人礼敬神佛的另外一种形式,也是数百年前潮商宴请时用以助兴的手段。

“英歌”最初是根据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的,即便是入宅表演,人数也不会少于18人,很多节奏与杂技动作带有侵略性,带着凛冽威严、镇邪辟恶的气势,李逵、鲁智深等角色,化妆时讲究“夸张、狰狞”,演员们化完妆会问别人:够不够“野”?

英歌表演用的是潮汕方言,这种独特的语言也是潮商之间一条天然的地域纽带,区分彼、此,巩固同一族群的关系。比起获得多方扶持的“红顶”徽商、脚踏实地又文气十足的晋商,以草根身份白手起家的潮商难免带着点儿不安全感。潮商发起的宴请,一方面是团结自身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给外人以震慑,而英歌正好强化了这两种功能。

有学者认为,潮汕英歌舞与古代的驱傩仪式有着很深的渊源,充满了带有阳刚之气的文化事象,又以侵略性、攻击性的动作来诠释驱赶、镇压的主题。但与深山系的傩舞相比,深受海洋文化影响的英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变异,异化出慢板、中板、快板等不同情绪的节奏,在体现“力”与“势”的同时,加上了一些流畅而具有美感的动作,让整个舞蹈看起来轻松潇洒了不少。                        

(摘编自《中国国家旅游》)

材料三:

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集戏曲、舞蹈、武术为一体,在潮汕地区十分流行。在我市,则以潮阳区最为盛行。潮阳英歌舞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东凤村的英歌舞也有相当的群众基础,2012年成立英歌队伍,主打金浦派系技法,前几年因疫情而解散队伍,直到前不久,村里的庄煜槟、陈鹏锐等几位青少年经过短暂的接触后,决定重新组起英歌队。在存心辉爱义工协会及村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队伍一步步扩大。目前,这支队伍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全部都是当地青少年。据存心辉爱义工协会陈娜娜介绍,这群可爱的青少年,既是潮汕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正能量的传播者。她说,前几年由于疫情,间接造成了大批青少年整天窝在家里,精神生活极为空虚,不知不觉中染上了各种恶习,如沉迷网络、手机游戏,抽烟,喝酒等。但自从开始接触英歌舞之后,大家都看到他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个个变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她透露说,之前有几个孩子,由于经常窝在家里,极少与外界接触,性格内向怯弱,身体也非常不好。但自从参加了英歌舞队之后,他们都变活泼了,而且体质也变好了。

(摘编自“文明汕头”微信公众号2023年7月7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