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义乌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非文学作品阅读。

ㅤㅤ材料一:

ㅤㅤ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程。

ㅤㅤ经典的时间管理方法有:

ㅤㅤ(一)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首先需要真实记录各类时间耗费情况,甚至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类时间消耗比例;其次对照工作效果,重点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重新调整时间分配计划。

ㅤㅤ(二)GTD时间管理法。第一步收集;第二步整理,将乱七八糟的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判断需要马上做的、暂时做不了、不需要做的等事情;第三步组织;第四步回顾,复查计划是否有遗漏之处;第五步执行,do it!

ㅤㅤ(三)时间管理四象限法。①第一象限:既重要又紧急,这需要优先完成;②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次优先等级;③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我们平时大多数时间浪费在这里,这类事件有时间再做;④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这类事件可以不做或让别人做。(选自百度百科)

ㅤㅤ材料二:

ㅤㅤ进入九年级第二学期后,很多同学恨不得把每一秒钟都用在学习上,然而这种读死书的方式并不见得会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习效率高。所以,同学们不妨学习一下学霸们的方法,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管理时间的学习表。

ㅤ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提前做计划已经是众多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共同点。但是,每个同学的学习目标不一样,知识盲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也不能盲目跟风别人的计划与安排。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才能收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ㅤㅤ其实,学习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被老师和作业牵着鼻子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订学习计划。对于时间的利用,很多同学恨不得每一秒钟都用在学习上,老师不太赞同这样读死书,因为学得不轻松,学习效率也会很低。建议时间可以这样来安排:早上6点左右起床到校园,晚上11点30分前睡觉。当然如果学习学得累了,还是要学会放下书,放下习题,可以散散步,做一些放松,这样再学习的效果就好很多了。

ㅤㅤ一份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表,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如果自己白天比较容易兴奋,就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来学习,晚上则多安排一些时间来休息。如果有的同学是夜猫子,喜欢晚上做习题,也可以晚上多安排一些时间,而白天可以中午多安排午休。

(选自《子女教育经》2022年6月18日)

ㅤㅤ材料三:

ㅤㅤ各类手账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时间管理工具。手账的使用因人而异,变化万千。一本普通的笔记本、几种不同颜色的笔、几个不同的符号可以帮助使用者制定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还有每日计划、各类任务打卡、心情记录等。

(1)、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联系材料二,谈谈如何才能制订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合理的时间管理学习表。
(3)、材料三是九年级一学生手账记录,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他使用了哪些时间管理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高?

①人类的身高未必是越高越好。现在,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是荷兰人,2014年的统计表明,荷兰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825米,女性的平均身高达1.7米,居世界之首。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并非人类的理想身高。人类的理想身高应当是168厘米,最佳变动范围在167~170厘米之间。

    ②理由是,机体的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体表面积与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体表面积相应地增加10%,则身体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身材高大者为了维持生存,就需摄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气,从而增加机体各器官的负担,很可能会影响寿命。

    ③其实,人类的理想身高也只是一种假说,是否如此,需要实践来检验,不过,个子矮的人确实比较健康长寿,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事实的验证,从这个角度来看,矮个子可能真是人类的理想身高。

    ④另外,人的身高当然与遗传,也即基因有很大的关系。研究人员也逐步证明基因多态性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身高的显著影响,45%左右的身高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而且,在不同的人种中,遗传的作用有高有低。在英裔美国人群中,80%的身高差异与遗传有关,而在西非和芬兰人群中,遗传因素在身高中所占比重也都接近60%。另外,环境因素不仅与遗传因素一起作用于身高,还能通过作用于基因表达而对身高造成影响。

⑤所以,人的身高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双重或多重作用的结果。因此,要预测人类身高到底会长到多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在可以想象的将来,即便是荷兰人的平均身高也不会超过2.5米。

⑥另一方面,中国许多长寿之乡人们的身高也说明,人类的身高是以矮小为好,例如广西巴马县的百岁老人有81人,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为31.7/10万。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是,百岁老人的比例为0.75/10万,巴马的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长寿老人身材都比较矮小,男性平均1.5米左右,女性平均1.4米左右。

    ⑦因为矮小,体表面积相应地减小,则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所有的器官和生理系统也不会太疲劳和负担过重。一个进化的例子从反面说明问题。恐龙的身躯很大,其神经系统却难以进化到有效管理其庞大的身躯,以恐龙小小的脑袋管理几十吨重的身躯,必然使其成为生物史上典型的管理失败者,当然,恐龙庞大的身体导致其行动的不便和巨大的食量,也使得其生存较为困难,种种因素促使其最终走向灭绝。

    ⑧所以,人类的理想身高为168厘米不无道理。

 阅读以下材料, 完成各题。

班级进行“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学习,小越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政府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明确“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可从“新”和“质”两个方面理解。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  “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整理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图读懂“新质生产力”:

(整理自央视新闻网)

材料三: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下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广州推进,新质生产力不断“上新”,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广州实施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近3年已支持4544名青年博士勇闯科技前沿。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广州将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生态,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不仅如此, 市科技局发布的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指南,改变了过去请专家列明详细研发方向的方式,把“指挥棒”交给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今年1月20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广州发布。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徐涛看来,人才是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早在2016年,徐涛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启动透射电镜有关研究,2020年,一支体系完整的透射电镜研制工程技术团队“集结”在广州,既有来自国内外学界的科研人才,也有在产业界深耕扫描电子显微镜多年的领军人物。此次成功,是科学家联手工程师、学界联合业界的“组队攻坚”。

(整理自《广州日报》 《羊城晚报》)

材料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广州传统产业覆盖广泛, 门类齐全,积累深厚。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开展“四化”(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赋能专项行动,推动100家企业“四化”改造升级,促进纺织服装、皮具箱包、 美妆日化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黄埔某日化工厂,AI、GPT等智能管理技术和智能质量管理设备,取代传统的人工抽样检测,成为了生产线上的“守门员”; 美妆产业方面,借助大数据对全球不同地区消费者消费习惯和肤质的精准测算,广州某化妆品公司每年能多吸引近500个新客户……广州传统产业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顺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趋势, 用新技术、新模式, 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 推进传统产业华丽转身。

数智浪潮生生不息,在推动实现“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绿色降碳的趋势同样方兴未艾。

飞下村,塔吊将从工厂车间直接运来的房屋模块构件稳稳地放在农宅地基, 不用模板、不绑钢筋,只需灌浆锚固组装,一栋安全耐久的模块化新型农宅就建成了。 工期节约40%, 人工节省60%, 建筑垃圾排放减少70%。

这种新型农宅项目还融合采用 “光储直柔”新能源系统和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实现了建筑的超低能耗。一方面,在建筑屋顶铺设光伏,将屋顶变为发电设施,给电动汽车供电; 另一方面,将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储能系统, 用电动车的富余电能再向建筑供电。300平方米的新型农宅月均发电可达870千瓦时,光照充足时完全可以实现用电自给自足。

广州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探索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

(整理自《广州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①有人以“搞笑”的名义,制作丑化他人的“恶搞”视频、图片、表情包等并大加传播,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困扰;有人借用社会热点,将网民正常意见分歧引向地域歧视、性别对立,对不同观点的人群大肆攻击;有人愿意侵入直播、网课等,实施所谓“直播爆破”“网课爆破”……这些网络暴力新表现,潜在危害大,传播范围广,极易给当事人造成伤害。对此,应当及时研判、不弃微末,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下大力气整治乱象。

②网络平台有责任拿出新手段,应对不断显现的网络暴力新问题。当前,不少平台的网络暴力防护措施瞄准的是直接的人身攻击、不实信息诽谤,对“擦边球”式网络暴力的判定、封禁还不够及时;有些平台对于网络暴力的处理还多采用删帖、封号等形式,对于其中所涉侵权违法问题,与执法司法部门配合联动有待加强,对于用户司法维权帮助不足。因此,平台应及时优化措施,改进网络暴力行为判定机制,扩展用户投诉处理途径,配合有关部门执法监管。

③同时,各网络平台特别是主流网络平台应当加强引导,大力传播正能量。在一些情况下,网民被误导蒙蔽,导致群体性网络暴力发生。这就需要网络平台及时提供真实信息,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事实、澄清谬误,引导广大网民理性上网用网。唯其如此,方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网络暴力土壤,让网络暴力推手无处遁形。

④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面对花样翻新的网络暴力现象,多措并举、重典治乱、久久为功,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才能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近年来,为了震慑不法分子、保障网民权益、整治顽瘴痼疾、引导社会风气,从刑法、民法典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作出规定,到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文件、发布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行动等,法律篱笆不断扎紧,法治利剑日渐擦亮。

②治理网络暴力是一项复杂工作。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受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充分认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公、检、法机关应坚持严惩立场,依法能动履职,为受害人提供有效法律救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公众安全感,维护网络秩序。不弃微末、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类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实施,方能进一步提升网络治理成效,让网络空间更加风清气正。

③“精准”和“有效”是衡量法治利剑的关键尺度。造谣祖孙合照为“老夫少妻”的吴某某获刑1年。法院认定了受害者的截屏证据并结合其他事实以诽谤罪定罪量刑,体现了“精准”;法院综合考量了情节的严重性、危害社会秩序的程度,给予了网暴者应有的惩罚,彰显了“有效”。坚持问题导向,借鉴典型案例、做到宽严相济,努力从具体罪名适用、从重处罚情形、证据与公诉标准等方面着手,法治利剑就能精准、有效地发力。

④严惩网络暴力,也迫切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但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时间差、空白区。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提高依法治网的前瞻性、预见性,就必须科学认识网络治理规律,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办法,不断优化、完善法律法规。

⑤清除网络暴力,需要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善用法治利剑压实责任、筑牢堤坝、细化监管,我们一定能让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网络风尚更加浓厚,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

(202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