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浙北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试卷

非连阅读

【材料一】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兴趣及占比

圈点批注摘录习惯及占比

联系实际评价质疑及占比

有兴趣

81%

每读必做

11%

经常做

8%

一般

19%

凭兴趣做

32%

偶尔做

30%

无兴趣

0%

从不主动做

57%

从不做

62%

【材料二】

日常实用的阅读习惯:

①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

②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我会停下来查找资料把它弄清楚。

③我会在读后跟朋友分享阅读的经验。

④我会随手做点儿笔记。

⑤我会在书上做点儿圈点批注。

⑥我会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

(素材来源: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材料三】

“我叫董宇辉,之前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位8年带过50万学生的新东方英语老师,因为双语直播带货走红。

董宇辉为何能走红?作为带货主播,卖货是“副业”、讲课为“主业”的他的确与众不同。在直播间,他孜孜不倦地输出知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交替,妙语连珠,让人听着心旷神怡。没有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和秒杀的紧张,网友从奔商品而来变为奔知识而来。有网友留言:“我是来学知识的,顺便买东西。”也有网友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董老师的直播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很多人说,董宇辉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生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是不是有副本?对此,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应:“文案不需要提前准备,在镜头前张口就来的东西,取决于这些年你读的书。”说得多好!正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所读的每一本书,你多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有收获和回报!

(出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读者的四种类型

表    现

海绵型

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后又几乎原封不动地吐出来,什么都没有获得。

磨砂玻璃型

只满足于把书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过滤袋型

把阅读的内容进行过滤,留下的是残渣剩料。

钻石型

阅读时主动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思考来折射书籍的内涵。不仅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1)、阅读材料一,根据表格内容,概括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2)、下列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材料一的调查表客观反映了某中学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可见,我们不仅要按兴趣感性阅读,也应该按需求理性阅读。 B、材料二介绍了中学生应养成的阅读习惯,可见我们每次进行课外阅读时,都应该圈点批注。 C、“网红售货员”董宇辉的例子印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生动典型,贴近生活实际,真实而有说服力。 D、材料四介绍了“读者的四种类型”,用形象的比喻形容不同类型的读者,并对每一种类型作出相应的解释。
(3)、根据材料三、四的内容思考:董宇辉属于哪种类型的读者?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4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4%。我们知道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第1颗行星就是火星,含铁的氧化物覆盖了它大部分的固体表面,使它发出了引人注目的火红色。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它有大气,只是十分稀薄,而且以二氧化碳为主,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即使全部化为水,覆盖在火星表面上也只有0.01毫米深,火星上的“极冠”,冬天会增大,夏天会缩小时,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地球两极的大量冰块。

文本二 茫茫星空哪里可以成为人类的第2个家园呢?人类瞄准了地球的老邻居——火星。因为它不光距离地球近,关键是和地球长得太像了,他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四季分明。他的昼夜更替周期大约为24小时,拥有山脉、山谷、还有液态水,这些听起来真是太靠谱了,但是只有这些就够了吗?经过探测器发现事实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火星是一个荒凉恶劣的不毛之地,各种自然条件很难适应人类生存。从它的运行轨道来看,有一点是很确定的,火星很干燥,尽管火星上也有水、冰,甚至流动的水,但与地球相比,火星简直就是一片荒漠。他不单干燥,而且异常寒冷,在火星上最热的时候温度只有21℃。这还不算糟,火星上的平均气温可是—47℃,冬天火星两极的温度更是低到—143℃,所以火星大部分地区都是四季严寒的状态,不过人类是可以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生存的,尽管人类要在火星上保暖不容易,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也并非不能实现。

还有一个特别的问题,就是火星的大气层极薄,这就意味着航天器在火星表面下降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在减速上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也意味着火星上缺乏供人类呼吸的氧气。事实上火星大气中只包含0.14%的氧气,而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高达21%。不过研究发现,火星表面上大量聚集着一种名叫高氯酸盐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包含着一个氯原子和四个氧原子,一些氧原子可以分离出来并聚集在一起,形成可呼吸的空气,但是这种分子对人体是有剧毒的,它被人体吸收后会扰乱人的代谢功能,从而影响人体自身的体温调节,造成睡眠紊乱,并引发一些血液疾病。目前人类对这种分子还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文本三 要知道,根据火星和地球在各自轨道上的位置,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5,600万公里,最远时可达4亿公里。这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仅单程旅行就要耗时一年,加上返回还要翻倍。想想看,往返路途两年,还要在那里逗留数月,几个人就混挤在总共25立方米空间的太空舱里是什么情况:只吃航天冻干食品;饮用从尿液回收的再循环水;加之火星上的灰尘非常细小,四处飞扬,无孔不入,尤其是在刮起时速300里公里的狂风时,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防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

【材料二】

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连年增加。

【材料二】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银发知播

ㅤㅤ在“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一个平均年龄77岁的短视频博主群体荣获集体奖。这个群体由13位老院士、老教授,中小学老教师组成,他们退休后转战互联网,把短视频变成科普课堂,将拼音、天文、物理、文学等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大众,大家称他们为“银发知播”。

“银发知播”部分人物

人物

身份

年龄

事迹

汪品先

同济大学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86岁

“马里亚纳海沟底下有什么?”“地球转那么快,你会晕地球吗?”汪品先院士在网上发布科普视频,用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年轻人传授海洋知识,至今已经更新了80多期视频,收获了近200万关注者。

戴建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教授

67岁

通过短视频讲解古诗词,以古诗词讲解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风格在网络上走红。如今粉丝已经超过770万。

吴於人

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

73岁

退休后,和十多位博士生一起开设短视频账号,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她会随手从马甲口袋里拿出各种日用品,用简陋的实验,让一个个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成为“科学姥姥”。

热评

ㅤㅤ“银发知播”感动我们的是那旺盛的生命力。虽已高龄,却玩转网络;白发飘飘,却依然很潮。

(选自2023年3月7日“中工网”,有改动)

ㅤㅤ“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老”字,凝缩着不容小觑的时间价值。虽然体力和精力日渐衰退,但他们经过岁月洗礼的实践智慧却不曾改变。

(选自2023年3月7日《南方日报》,有改动)

ㅤㅤ这些积累和丰富知识的老人与时俱进,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面。让自己的账号成为移动的课堂。

(选自2023年3月6日“光明网”,有改动)

【材料二】

摇滚奶奶

ㅤㅤ近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79岁的“摇滚奶奶”吸引了万千网友的目光。她花白的头发、带有皱纹的皮肤,都显露出古稀之年的痕迹。然而,在她拨动吉他琴弦、开口唱歌的一瞬间,她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华。

这位老奶奶名叫董云蓉,退休后才开始学习吉他,68岁时因一个翻唱流行歌曲的视频火爆全网。除了在电视与网络上亮相,董云蓉和乐队成员们还经常到各地社区、福利院中表演,把热情和欢乐带给更多人。

(选自2023年7月25日“杭州网”,有改动)

同学们认为以上材料很有时代性,决定编辑成公众号推文,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期大热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不同于博物馆的平面展示,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用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的解说词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

《人民日报》刊文称赞:《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5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再次掀起了“国宝文物热”。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5分钟一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就像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人们能通过活泼生动的电视语言,利用片刻时间来一窥文物的精彩,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

【材料二】

作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的一件祭器。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励精图治,还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一个叫“何”的同宗贵族铸了一方尊,并在尊身底部刻下122字铭文,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后世称之为“何尊”。

“何尊”中的铭文字字千金,其中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然而这些珍贵的铭文因为存在于尊身底部,以往,只能展示给观众纸质打印出的铭文,有一些笔画无法采集完整。这一次,为了让观众看到何尊的内部影像,分集导演孙戈霆把小镜头伸入何尊内部,用最新的存拓技术将铭文清晰呈现,还原了青铜最初金灿灿的本色。他说:“观众在博物馆里看文物,基本上都是平视视角,或者是隔着玻璃罩往里看。但在纪录片里,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更好地洞察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信息。”如今,凭借着新技术,以及节目制作者的用心,“尊底的122字铭文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本集结尾的解说词令人心潮澎湃,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的海报宣传语正是由此得来。

现代文阅读

    首个贵州通史展来了!3503件套文物为您讲述“贵州故事”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当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固定节目”基本陈列展改造提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一次,我们将用博物馆语言讲好贵州30万年的故事,由此告诉你,“我们”从何而来!

    2024年2月3日,贵州省博物馆以“人文山水时光峰峦”为主题的“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首次系统展示贵州30万年历史文化的通史展览。

“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是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贵州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

    2021年6月,贵州省博物馆正式启动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工作。其间,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历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领域专家召开专家咨询会、论证会,大纲经多次修改完善,明确展览定位、展览结构和叙事方式,不断创新展览叙事,提炼文化内涵。

    据悉,“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分三个展厅,面积近6000平方米,展出文物共计3503件/套,其中80%的文物为首次展出。

    展览共分“洞天岁月星光闪耀一史前时期”“青铜之光华夏一脉—先秦时期”“郡国并治多族共融——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兼容并包因俗而-隋唐至宋元”“国之战略设省而治——·明代贵州”“黔境定格社会开清代贵州”六个部分,讲述贵州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

    其中,重点突出汉代设置郡县、明代贵州建省、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等大事件,提炼展示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彰显贵州在历史长河中融入华夏核心的发展进程。在藏品文物展示上,“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饰虎铜釜、永元十六年青釉硬陶罐、播州杨氏金凤冠、鹭鸟纹蜡染衣裙等珍贵文物将继续与观众见面。此外,贵博馆藏清水江流域征集东周青铜器、南宋杨粲墓石刻、清咸同苗族铁甲衣、清贴贝片坎肩战甲、张守宗墓出土服饰等重要文物也将首次公开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开展期间,观众还能看到贵州“最贵的两辆车”—-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铜车马与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铜车马原件的首次联袂展出。观众可一睹汉代贵州地域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铜车马风采,了解汉代贵州车马交通的繁盛景象。

    在展现形式上,展览将场景还原、雕塑、沙盘、多媒体互动、图文展板、3D 打印等多种展示手段与展品实物相结合,给观众极大的历史代入感及沉浸式体验。展览系统呈现贵州最新的考古成果,包括各遗址出土文物、遗迹、考古研究等内容。如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古人生活场景、毕节青场瓦窑遗址、遵义杨粲墓、遵义海龙囤、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等,增强了展览的生动性与可感性。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紧扣时代主题,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全景式展现30万年间的贵州通史,生动呈现30万年来在贵州土地上发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用博物馆语言讲好了“贵州是中华文化主藤结的一个瓜”的故事,全面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贵州历史文化长卷。

(选自2024年2月4日”多彩贵州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