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邵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联考试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3 年 9 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 一 个令人耳目 一新的概 念—“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 ,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也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 ,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 ,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 跃迁 。传统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增长是依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大量投入的水平型扩  张 ,不仅严重依赖要素投入 ,而且生产力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较为缓慢。新质生产力驱  动的产业发展降低了自然资源和能源投入 ,使经济增长摆脱了要素驱动的数量型扩张模式。 而且与传统生产力的发展依靠渐进型的增量式创新不同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源自基础科学研  究的重大突破和对原有技术路线的根本性颠覆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颠覆性技术群。

( 摘自人民论坛网 ,有删减)

材料二 步入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蓬勃兴起 , 万物 互通、智能智造 ,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阶段 。 比如时下流行的人工智 能、无人驾驶技术 ,它们有可能颠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 质生产力 ,会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变迁。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 。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 ,就能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 。谁能抓住机遇 ,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真正 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 摘自《北京日报》,有删减)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 ,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高度重视 ,广大青年人才被  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全力托举他们在科技创新创  造活动中挑大梁、当主角 。一方面表现在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 ,2012 年至 2021  年期间 ,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由 416. 7 万人增长到 858. 1 万人 ,增加 441. 4 万人 , 年均增长 7. 67% 。 同期 , 自然科学领域博士毕业生总人数超过 45 万人 ,年均增长率 4. 73% 。 另一方面 ,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参研人员中 ,45 岁以下占比 80% 以上 。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  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 30 多岁 。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 ,优秀青年科  技人才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可以看到 ,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 青年科技人才是重要  依托。

( 摘自光明网 ,有删减)

(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 ,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B、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 ,会颠覆我们的生 产生活方式 ,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变迁。 C、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高度重视 ,青年科技人才规模 快速增长 ,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 ,意味着生产力的转型升级
(2)、请选出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材料一 中加点字“严重”表程度 ,写出传统生产力对要素投入的依赖程度之深 ,从而突 出新质生产力使经济增长摆脱了要素驱动的模式。 B、材料二 中的句子“谁能抓住机遇 ,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真正 掌握竞争和发展主 动权”,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技术 创新的主力。 D、由材料可知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转型变革的必然趋势 ,青年科技人才是培育发展新 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
(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请联系文本 ,结合生活实际 , 谈谈我们青年学子应如何承担时代的使命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服“出圈”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穿汉服逐渐发展为一种热门的时尚潮流。近期,一位年近八旬身着汉服的“汉服奶奶”可谓出尽了“风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汉服奶奶”的走红,让我们看到基于底蕴自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热点时评》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汉服在款式、材质、设计上做出了许多改良。改良后的新汉服深受大众喜爱。作为主力军的年轻人,平均一人每年购买4.8套汉服,每套汉服的平均价格为777.5元。以下两图摘自艾瑞咨询的数字分析。

        

【材料二】汉服溯源

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后消亡。其形制包括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四类。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彰显了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有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之分。相比古代汉服,现代汉服(新汉服)在保留前者的经典样式和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化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重新设计后,更符合现代日常穿搭习惯。

【材料三】汉服之争

马面裙,明明是中国的汉服服饰之一,如今却被说成是外国某品牌自己的标志性服装,这种文化挪用简直是明偷暗抢。我国马面裙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千年以前宋代旋裙,明代再加以发展。它四个面两两重合,裙门交替,这种独特的围合式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找不到类似的。它的色彩尽显中国传统色的美,绣满各色传统纹样,寓意吉祥高雅。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马面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审美工艺集大成的象征性符号。如果说时尚的尽头是传统,那么传统的溯源叫华流。

—— 《有一种潮流,叫中国马面裙》

当我们把马面裙完全作为一件常服去搭配时,这才算将汉服完全真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有真正的融入,汉服才能发扬的更快、更好,才能不被他人占领、掠夺 。 ——网友1

真正能流行起来,被人们认可的东西,背后都少不了传统文化的支撑。人们会对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符号的东西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喜爱它们。——网友2

与传统汉服相比,我更能接受融合了现代元素或二次元元素的改良汉服。——网友3

【材料四】汉服与戏剧

昭君出塞时身着汉代女子常穿的曲裾,外披一身红衣,配着白色毛边斗篷,红白对比的传统服饰造型非常靓丽,一出场令人惊叹。以下为《王昭君》剧幕节选(有删改)。

 

 

第三场《别家》

(昭君身穿曲裾深衣,神情黯然,略有所思。)

昭 君:(白)奴家王昭君。父亲王穰,卧病在床。长兄王豹,远戍边关。

兄弟王龙,尚在童稚,全凭我与母亲,以浣织为生计。

……

昭 君:(唱)妾是庶人甘贫贱,不愿选在君王前。

 

第十场《慨决》

(昭君因得罪小人,入掖庭为宫女多年,衣着简朴。)

萧相国:久闻昭君娴雅端庄。今日一见,果然堪当重任。 

(唱)出塞和亲,为的是千家井灶,万户生灵,百载生息……昭君你长在民间知民意,事到临头要深思。

昭 君:(背供)萧相国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浇散王昭君万斛离情。

 

 

第十二场《出塞》

匈奴左贤王:参见娘娘!单于已在关外恭候,请昭君娘娘启驾。出关,成就嘉礼。

 昭 君:(A)请取琵琶过来,待我弹奏一曲,以写我和亲之愿!

        (唱)胡汉争,有百载,喜今日长城内外风静无埃。但愿得恩义常在,五风十雨常无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学校为了普及“ChatGPT”,在校园里展出展板,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展板一

ChatGPT是什么?从原理上来讲,ChatGPT其实不是新事物,它背后的基础,是母公司OpenAI在几年前发布的自然语言模型GPT。Chat是聊天的意思,GPT,就是可以聊天的GPT。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ransformer的简写,即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简单来说,它的原理是:先给它提供一个庞大的语料库(互联网搜索),让模型通过上千亿个参数对这些文本进行打散、标记、学习,构建起一个复杂的预测模型。然后再依据这个预测模型,判断一个单词在这个情境下应该接哪一个单词。然后连词成段,连段成文。这种预测的模式,跟我们大脑的学习和加工模式是非常相似的,这是它能够更像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板二

ChatGPT能做什么?ChatGPT的应用场景包括:用来开发聊天机器人,也可以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还可以进行文学、媒体相关领域的创作,包括创作音乐、电视剧、童话故事、诗歌和歌词等。在某些测试情境下,ChatGPT在教育、考试、回答测试问题方面的表现甚至优于普通人类测试者。

2023年2月4日《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总统伊萨克•赫尔佐格发表了一篇部分由AI撰写的演讲,震惊所有人,成为第一位公开使用ChatGPT的世界领导人。

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刘知远认为,ChatGPT所使用的人工智能预训练模型技术,能将人们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价值的工作。

展板三

ChatGPT有什么法律风险?①据中国邮电报报道,ChatGPT的强大功能隐含不少法律风险。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谢连杰接受采访时表示,ChatGPT对信息、数据来源无法进行事实核查,可能存在个人数据与商业秘密泄露和提供虚假信息两大隐患。②ChatGPT依托海量数据库信息存在,其中包括大量的互联网用户自行输入的信息,因此当用户输入个人数据或商业秘密等信息时,ChatGPT可能将其纳入自身的语料库而产生泄露的风险。虽然ChatGPT承诺删除所有个人身份信息,但未说明删除方式,在其不能对信息与数据来源进行事实核查的情况下,仍然有泄露风险。他表示,人工智能生成的信息并不总是准确的。如果预训练语料不够丰富或者质量不高,生成的文本就会缺乏专业性,所以ChatGPT常常出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情况,比如某位著名的飞行员和他聊“波音737飞行员如何防止重着陆”,这个软件真的像模像样地给出了四条建议,但有两条是有问题的;也可能有不法分子恶意“训练”人工智能,使其提供诈骗信息、钓鱼网站等内容,损害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展板四

人工智能目前缺乏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同理心,无法取代人类的感性化,人工智能的“智能”更多是一种理性能力,而人类的智能还包括价值判断、意志情感、审美情趣等非理性内容。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小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 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 “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

(选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

【材料二】

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才每创经录的_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选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

【材料三】

2022 年中国稻谷、 小麦、 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种类

种植面积 (万公顷)

总产量 (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 (万吨)

稻谷

2945

20849

7.08

小麦

2352

13772

5.86

大豆

1024

2028

1.98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科技日报北京1月9日电(记者付丽丽)“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明显,出现了多个之最。”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盘点2023年全国天气气候特征时说。

②气温方面,肖潺介绍,2023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6.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全国平均气温10.5℃,较常年偏高约0.6℃,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2021年的历史次高。甘肃、湖北、四川和新疆4个省(自治区)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

③据介绍,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5.0%,为2012年以来最少。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全国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吉林(偏多35%)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辽宁(偏多39%)为第三多;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

(选自《科技日报》2023年1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帮助广大农民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有近40年气象工作经历的詹丰兴再次连任江西省政协委员,他向本次江西“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服务的提案》。

②农业与气象自古密不可分,农民常说种地是“靠天吃饭”的行当。在詹丰兴看来,“收成好坏不只‘成事在天’,更要‘谋事在人’,其中,科技助力是关键”。他建议,补齐精细化气象服务这块短板,用好覆盖乡镇的气象观测站网,有效提升气象助力粮食生产能力。

③对农民来说,产量是硬指标。如何提升产量?“过去靠‘口口相传’的经验,而现在可运用科技让农民按照‘标准’来种地。”詹丰兴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工作的省气象局主导研发的早稻早播技术,“早在2015年就启动可行性分析,在室内试验、大田试验和多点示范跟踪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气象服务指标和业务规范,总结提出双季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

④去年春耕春播期间,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83个县93个示范点开展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示范点平均亩产较正常播期田块增产6.4%,每亩可增收88.8元。”詹丰兴告诉记者,全省示范面积超60万亩,现场测产显示,增产增效明显。

(选自“人民政协网”2024年1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是气象灾害来临前最重要的警示灯。

②目前,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发布有14类气象灾害预警。近五年,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平均每年发布19.5万条气象预警信息,暴雨、大雾、高温是这五年间发布最多的气象灾害预警。还包括部分寒潮与霜冻预警。2007年,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并不断修订完善,从2007年到2018年气象灾害预警类型多次更新。

③公众如何获取预警信息?便捷、高效、广覆盖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早行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数据显示,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或智能终端,都是公众获取预警信息的便捷渠道。在多渠道发布手段的配合下,预警的公众综合覆盖率达到92.7%。

④《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的综合立体监测,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气象灾害预见期。在“十三五”时期,24小时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为89%,“十四五”目标为提升至92%;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从38分钟提前到45分钟;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由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未来,气象灾害预警将着力提升暴雨、局地突发强对流预警准确率、提前量和精细化水平。

(选自“新华社新媒体”2022年3月23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赛)“你睡得好吗?”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今社会,睡眠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在京发布,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社会,睡眠从来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睡眠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对报告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例如,对于手机不平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多数都存在“睡眠拖延”问题,除了生活习惯、学习压力外,手机、电脑依赖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萤火虫一族,是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的集合体。他们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热夜的一群,每周至少三天都在熬夜。
萤火虫一族年龄和城市分布情况

萤火虫一族夜间活动一览表

理想奋斗族

休闲娱乐族

社交潮人族

   

看书

35.4%

购物

26.8%

聚会

20.4%

工作

28.4%

电影

22.19

K歌

11.8%

学习

25.2%

夜宵

19.3%

直播

11.8%

材料三: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摘编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又称非接触性诈骗或远程诈骗)。

(2023.3.27西宁公安《到底什么是电信诈骗》)

【材料二】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组织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和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一系列打击行动,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当前,诈骗分子一方面想方设法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另一方面不断翻新诈骗方式和手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62.1%,41岁至65岁的占比 33.1%,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贷款、虚假征信、冒充领导熟人、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网络婚恋交友、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等10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发案量最大和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个案损失金额最大,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位居第三位。

 (2024.10.3首都网警《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材料三】

典型案例:刷单电信网络诈骗李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扫码免费领取电饭煲的消息,当即扫码加入一QQ群。客服称安装 APP完成任务后即可领取。李女士下载该 APP 充值500元参与任务,很快获利170元。尝到甜头的李女士迫不及待开启第二次“任务”,但客服称操作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需充值5000元才能解冻。她立即充值5000元,客服又以各种理由诱导李女士分两次充值6万元。完成充值后,李女士联系客服领取电饭煲,但客服仍然推三阻四企图诱导李女士再次转账。此时,李女士察觉自己可能被骗,联系客服,发现自己已被踢出群聊,李女士马上到派出所报警。   (选自2023.4.27中国网,有删改)

【材料四】

远离电信骗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牢记八个“凡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1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2凡是宣称“内幕消息、专家指导、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3凡是宣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广告,要求提供验证码或先交会员费、保证金、解冻费或者转账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4凡是自称电商、物流平台客服,主动以退款、理赔、退换为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为由,要求你将资金打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领导"主动申请添加QQ、微信等社交账号,先嘘寒问暖关心工作,后以帮助亲属朋友为由让你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7凡是以各种名义发送不明链接,让你输入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和各种密码的,都是诈骗!

8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你入群,让你点击链接下载 APP 进行投资、退费的,都是诈骗!牢记八个“凡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选自2024.7.9公安部刑侦局《如何识破骗局?被骗了怎么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