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永兴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湖心亭看雪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雪日    番五次    顾茅庐    缄其口 B、上下一    真相大    云苍狗    手起家 C、炉正      人声鼎    抽薪止    反盈天 D、此        反为主    不速之   宾盈门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舟一芥/吾谁 B、湖中得更有此人/始一反 C、姓氏/不可知 D、余强饮三大白别/朝
(3)、下列对选段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B、“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人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C、作者写景采用白描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D、作者借景抒情,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张岱是一个“痴人”,结合下面材料,说说它写张借的“痴”的感情与语段中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 , 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界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芥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界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意为吸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乙)颜杲卿字昕,以文儒世家。性刚正,莅事明济。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禄山反,史思明攻常山。不涉旬,贼急攻城。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贼胁使降,不应。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杲卿不答。遂杀之。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有删改)

注:①假:代理;②季明:颜杲卿的小儿子;③擢:提拔;④含胡:含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