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乙】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丙】“子子孙孙无穷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      高临下      安乐业 B、九十      苟偷生      得过 C、寒暑节      平近人      来之不 D、惧其不      壮心不      死而后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您(愚公)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再说往哪里放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

理解:太行、王屋二山阻塞出行,愚公的妻子虽然对此提出疑虑,但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可见她对愚公移山一事的赞同。

【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你(智叟)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家的小孩都比不上。

理解:智叟说北山愚公不聪明,愚公很气愤,他认为在这一点上智叟还不如寡妇家的小孩。

【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相信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不懈,敢于直面困难,移山一事就会成功。

(3)、根据《愚公移山》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取材于《苏武传》)

注:①[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②[武]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③[啮](niè)嚼。④[旃](zhān)毛织品,同“毡”。⑤[羝](dī)公羊。⑥[廪(lǐn)食]公家供应的吃的。⑦[去](jǔ)收藏。⑧[汉节]汉天子所授予的符节。⑨[旄](máo)古代竿头上饰有犁牛尾的旗帜。

“坚韧不拔”的意思是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上文中愚公面对大山居住,因为“①”,毅然决定②;材料中苏武被匈奴幽禁,即使③,也绝不吃匈奴给的食物;即使被安排到无人之地牧羊,面对“④”的无理条件,始终不屈服,最后回到大汉。这些行为都体现出两人坚韧不拔的品质。

举一反三
阅读《幽径悲剧》选段 ,回答相关问题
       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绝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③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