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成为“学霸”。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的。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

【材料三】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7:10——7:30

早餐

7:30——7: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50——12:00

上课

12:10——12:20

学习英语语法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背诵一首古诗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的。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材料二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材料一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异同。
(3)、阅读材料三,学霸何晓羽用到了材料一中的哪些学习方法,请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奇绝的吴川飘色艺术》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1)飘色,这种造型艺术在雷州半岛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不多见。据《梅菉志》记载,吴川的飘色起源于清代。相传沙岗居民陈亚海到番禺沙湾经商,看到沙湾的飘色,造型优美,很有韵味,受到启发,回来亲手制作,经过多次琢磨、探索、实践,最后获得成功。他把此技艺传给儿子陈寿全。陈寿全一番磨练,青出于蓝胜于蓝,并招徒授艺,飘色这种艺术因此得以在吴川境内传播。
     (2)对“飘色”一词的来由,有各种解释。有的说,飘色的得名,是由于最初设计、制作出来的哪吒出世》中的小哪吒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飘色”;有的说,飘色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即“转色——板色——妖色——飘色”,飘色,是指屏上的人物。这些说法都见仁见智。概括起来,就是在色板(或色台)上装扮成各种固定姿态的人物,因其有凌空、飞飘之感,而又流动游展,故有“飘色”之谓。
     (3)飘色的制作巧妙,技巧独特而高超。一般每台飘色有两层以上,立在台面上的人或物,叫做“屏”,定在屏上的人或物,叫作“飘”。屏和飘都靠一根色梗支撑着定型。色梗最初用木桩,后来用钢筋焊接起来。支架上凌空的人物,踩着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制作巧妙还表现为一个小小的支点,竟能支撑起一个人来。这里有力学的原理,也有平衡的原理,没有极其高超的制作工艺,不能成就。其人物形象,是按照戏剧中的人物来设计和装扮的,色板上一个个神采飞扬、飘然而立的人物,腾云驾雾似的,引人入胜。《唐僧取经》中姿态、神韵各异的师徒四人,逼真如亲临;清纯脱俗的“碧波仙子”,引来观众惊羡的目光;《白蛇传》中的许仙娘子丰姿绰约,她抱着的小孩在空中撒尿的情景,赢得观众如雷鸣似涛啸般的喝彩声……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演着一幕精彩的剧目或故事。现在的飘色,已由过去单一的铁工、木工制作,发展到集戏剧、美术、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战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
     (4)飘色中的人物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身材太高、太矮、太胖、太瘦和年龄大的都不适宜。大多是挑一些身段适妙的年幼艺人(多为四至八岁小孩)充当。上架的小孩都是提前几天选出,一般情况下,在游展那天,上架的小孩要在早上5点钟起床、化妆、上架,约10点钟开始游展,直到下午5点多才能下架。上架小孩当天不能吃饭,只能含花旗参提神。据说被选上的小孩都是“旺相”,因而不少家长为自己的小孩能成为飘色人选而自豪。
     (5)番禺沙湾的飘色虽然历史悠久,但直到今天仍停留在一屏一飘上,还是用人抬着色板的。而吴川的飘色已发展到一屏四飘,由几个人用车推发展到用机动车装载。色板上的人物,也发展到10多人。近年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发掘民间艺术,成立了飘色艺术研究会和民间艺术协会。每逢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都组织飘色游展,他们除保留传统节目外,还积极创作现代节目,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教育、娱乐群众。如《计划生育好》、《参军光荣》、《奥运夺魁》等飘色,深受群众欢迎。吴川的飘色,曾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文艺晚会展演。因其造型优美、惊险,技艺高超,表演精彩而受到观众的赏识和欢迎,还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隐蔽的艺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半日花真的是花开半日吗?

    ①2016年9月,在内蒙古乌斯太镇一个叫八里庙的地方,调查人员发现一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稀有植物——半日花。这种濒危植物在乌斯太镇不仅是首次发现,而且呈连片分布,面积约有3亩左右。这一发现让调查人员感到无比兴奋。

    ②半日花是一种矮小的落叶灌木,株高仅10--15厘米,呈垫状多分枝生长,并形成较为紧密的灌丛,植株形态美丽小巧,颇具观赏价值。除了姿态袖珍而又娇美,半日花的叶片、花朵和果实也都非常迷你可爱,而且布满了白色的绒毛,给人一种萌萌的感觉。

    ③别看半日花长得娇小可爱,这种外表柔弱的美丽花草其实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存能力,它们特别喜欢接受严酷生存环境的挑战,不仅能抗干旱,而且可以轻松应对-35℃的低温到39℃的高温气候。半日花多生长于海拔1000--1300米的低山石质残丘坡地上,是一种适生于草原化荒漠地区的植物。

    ④尽管半日花的模样娇美可爱,但它其实是一种非常低调的植物,不知从何时期,它们就在贫瘠的荒漠之上,默默地绽放着美丽,却常常地被当地人忽略。

    ⑤后来,美国的科研人员偶然发现这种植物,经仔细研究才发现,这种不起眼的小小花草竟是已在地球上生存了____多万年的远古残遗植物,属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残遗植物,比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和水杉还要早几千万年呢。

    ⑥大部分花草植物,除了学名之外,还会有其它的别名和俗称。奇怪的是,这种绽放在荒漠上的花却显得特别专一和实在,除了“半日花”这个颇有些独特的名字之外,就再也没有其它别名了。

    ⑦为什么要将这种濒危的野生花卉称为“半日花”呢?难道这种花每次真的只开半天吗?

    ⑧在当地民间,有一种十分玄乎的传说,说这种花每年只绽放半天,平时则悄无声息,默默生长。当然,这种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只要稍微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半日花的花期通常从5月下旬一直绵延至7月上旬,长达两个月之久;有的时候,到了八九月份,半日花还能迎来第二次花期。

    ⑨虽然说半日花并非每年只开半天,但这种颇有个性的小花有一个十分奇妙的“午休”现象,也就是说,上午开放的花朵在中午时间闭合休息,到了下午再重新开放。因此,严格来说,半日花每次开花的时间确实只有半天。所以,称其“半日花”倒也名副其实。

    ⑩半日花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开花方式呢?这跟其严酷的生存环境直接相关。为了适应高温干旱的石砾荒漠环境,植物必须适当控制自己的光合作用,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因此,受中午强光和高温的影响,半日花会发生光抑制,从而产生光合“午休”现象。

    ⑪除了用独特的“午休”现象来应付严酷的环境,半日花还有其他一些适者生存的绝招。例如,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菌根共生关系,以便在水分紧张的情况下,有效增加根系的水分传导和吸收。这种特殊的功能还有益于农业生产,可成为改造和利用荒漠不毛之地的有效办法。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1月下,有删节)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

    时常可见的水杉是柏科红杉亚科水杉属的唯一一种尚存植物。

    红杉亚科是一个极其古老的类群,曾是北半球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但后来,由于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原因.红杉亚科的大量类群绝灭:新近纪(动植物形态开始与现代的接近)全球性的气温下降,迫使红杉亚科逐渐从高纬度地区撤出;第四纪(约260万年前至今,板块运动与此前相比不再剧烈)冰期气候的剧烈恶化,使红杉亚科的分布区进一步退缩至中、低纬度地区,最后在欧洲全部消失,仅在东亚腹地和北美西部残存

另一个史前“遗老”,就是我们身边的银杏。银杏类的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2.7亿年前。根据化石证据。银杏目曾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白垩纪被子植物迅速崛起时,银杏类也和其他裸子植物一样迅速衰落;晚白垩纪后,银杏科以外的银杏类植物已经基本绝迹。渐新世由于气温下降.银杏不断南迁。自更新世中期(58万年至14万年前)以来,历经多次冰期的银杏一退再退,如今仅在中国东部、西南和南部地区有三个野生种群。

【材料二】

    是幸运儿还是倒霉蛋?

    满大街的水杉和银杏其实是濒危植物。所谓的“濒危”。说的是这些植物在野外环境的生存状况,不包括你所在的街道、小区里种植的那些树木。人类可以通过杂交、选育、转基因等手段,使栽培品种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气候,并为之创造适宜生长的条件。而野生种群非但没有这样的优待,有时运气也会决定它们的未来是光明还是晦暗。

    离我们生活更近的倒霉蛋是香蕉。现在大家能在超市里买到的香蕉品种几乎都是香芽蕉(即卡文迪什蕉)。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世界上流行的香蕉品种却是口味更佳、更易于储存运输的大麦克香蕉。然而由于一种土传性镰刀菌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几乎让大麦克香蕉全军覆没。由于商品香蕉(小果野蕉的三倍体品种)的种植主要依靠无性繁殖,这就意味着成千上万株香蕉本质上可能都是同一株香蕉:好处是性状稳定,甜度、大小、产量统统稳定;坏处也源于稳定,一旦有某种病原体可以侵染某一株香蕉,那么大批量的香蕉都会随之倒霉。

    事实上,我们的食物比我们脆弱得多。经济作物抗虫抗病品种的培育一直是全球生物界的热点。大豆是一种饱受病虫害困扰的重要农作物,它的近亲、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王,则可以为其提供保障。病虫害源于自然界,在野生环境中摸爬滚打的野大豆种群,总会有办法抵抗难缠的灾害,但如果世界上仅剩下栽培大豆而无野大豆,再遇到疾病,它们将无力抵挡。

【材料三】

反直觉的承担责任

    相比农业,林业似乎离城市生活更远。事实上,城市行道树种的挑选范围极其狭窄,银杏、水杉恰巧位列其中.又恰巧祖上都曾广布北半球,因而人工培育的各品种再回到祖先曾经踏足的土地.倒也不难。这便给大家造成了“满大街都是”的错觉。

    可是家系成熟品种的广泛应用会带来隐患,最坏的结果参见香蕉。在危急存亡之时,野生种群所保留的丰富的基因库,或许可以拯救娇养于城市中的行道树们。

    养在苗圃庭院内的水杉,在野外数十年未发现实生苗,这意味着它们在自然竞争中已经有心无力,难以与欣欣向荣的被子植物相抗衡。仅保留栽培品种而失去野生种群,会让我们损失植物大量的遗传信息。目前世界上的栽培银杏几乎全部源于浙江天目山居群,若是未雨绸缪,育种学家便可用重庆或是广西的野生植株来杂交,以获得性状更优、抗逆性更强的品种。

    野生种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野大豆蔓生攀援,茎纤细柔弱,种粒细小,合油量低……它没有人类照看,如何抵御旱涝、虫病?它的茎缠绕着谁?它靠谁传粉,靠谁遮阴?它的种子供养了谁,又在谁的庇护下年复一年地生长?它与谁同生,和谁共死……这些都是切实重要的研究。如果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至少了解野大豆能帮助离我们更近的大豆渡过一些可能的难关。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仍都将在这颗星球生存下去。保护物种的野生种群虽任重道远,也可能让多数人费解,但终归还是为了人类自己。这话虽俗,却一点没错。——节选自《物种日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材料一】

什么是心理韧性?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心理韧性就是从逆境、矛 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你并不知 道终点在哪里。唯一能够让自己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并且走到最后的,靠的是你的心力,也就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赋予我们三种能力:

第一种是抗挫力,也就是逆商。所谓逆商,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 能力。往往面对逆境,一个人的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和持续性决定了一个人逆商的高低。 逆商高的人,面对困境时,能保持冷静、就事论事,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批评而否定自己,更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努力。

第二种能力是坚韧不拔的能力。这就是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所说的像“小沙粒 ”一样,无论你怎么碾压,它都不变形,“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经历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第三种能力是创伤后的成长力,即反脆弱力,反脆弱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多东西看似风 平浪静,实则那是风起云涌的前奏。接受无常,提高反脆弱能力,才是人一生最大的稳定。 任何时候,机遇和挑战都是并行的。一个人面临危机,越是沉着应对、迎难而上,越能收获 丰厚的成长。

(根据“北极星心理”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中的选文编写)

【材料二】

国内研究发现,疫情期间公众心理呈现出“短期紧张、长期平稳”的态势。“那些没有 将我们击垮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疫情之后,其实我们的心理韧性提升了。

从生物学意义来说,心理韧性是一种人们出于生存需要,在环境变化中进行自我保护、 自我调节的本能。心理韧性不是少数幸运儿才有机会获得的天赋,而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基本反应能力。它会在逆境中展现出来,推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促进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4%的人因疫情改变了生命观,他们更多地将“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理健康”排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的前列。这些观念的改变也意味着人们对自我价值、生命意义等的内涵得以深化,外延得以拓展。人们没有被疫情的惊涛骇浪淹没,而是主动走出舒适区,内外兼修,直面挑战。国内外研究均发现,伤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创伤性事件除了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消极影响,也可以使人们发展出强大的内心力量,实现积极的个人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可以恢复原有的心理功能,甚至能激发出超越创伤前水平的表现。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22日>)

【材料三】

3月 29日,丁香医生发布一年一度的《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对 2021年国民健

康状态做出回望与总结。在“被疫情偷走的第二年”里,相比起疫情刚刚到来时的手足无措,人们从心态上开始变得平稳,看待健康的方式也愈加成熟。当被问及“你认为什么是健康?”时,大多数人给出的回答是:身心健康,相比前两年大众将健康单一地理解为“心理健康”和“木生病”不同,2021年,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对于人们而言变得同等重要。

(摘自“澎湃新闻”<2022年3月29日>)

活动三:看亚运赛事  赞少年壮志

材料一:

全红婵再次闪耀杭州亚运会,展现惊人才华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的比赛后,年仅16岁的中国跳水选手全红婵再次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她在女子单人十米台和女子双人十米台项目上分别夺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荣誉。

全红婵在本次亚运会上,凭借稳定的发挥和精湛的技艺,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其他选手,成功摘得金牌。

值得一提的是,全红婵在比赛中还完成了两次满分跳水动作,展示了她在跳水领域的非凡才能。她的出色表现不仅为中国队赢得了荣誉,也为亚洲跳水运动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然而,就在全红婵在亚运会上大放异彩之际,关于她更换教练的消息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据爆料,原国家队教练陈若琳可能不再担任全红婵的教练,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央视体育频道对此事进行了回应,表示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证实此传闻。

中国跳水协会主席周继红对于全红婵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继续支持她的事业发展。周继红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全红婵在亚运会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她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将继续关注她的成长,为她提供最好的训练条件和支持。”

总之,全红婵在杭州亚运会上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为中国跳水队赢得了荣誉。让我们期待她在未来的比赛中能够继续创造辉煌,为国争光!

(搜狐网2023.10.14)

材料二:

全红婵惊艳亚洲跳水赛,勇夺金牌!

冠军的金光,并非一夜炼成。记者注意到,每次起跳前,她总是先在台上练习一遍动作,不做任何沟通,紧接着迈开步子走到台边。别看她年纪小,赛场上的大赛经验颇丰,人气和“含金量”更是无法用数字算清。

征战过奥运会、世锦赛,却唯独少一块亚运会的金牌,这是全红婵的亚运会首秀。两年前,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一跳成名,以5跳3次满分的创纪录高分夺得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成为最年轻的奥运冠军。这位新秀“黑马”的横空出世,再加上其朴实可爱的采访,一夜之间收获了空前的关注,就连“跳水皇后”郭晶晶都羡慕她,直言:“我跳20年都没这么多满分,小全一场比赛就能做到。”

然而,全红婵成功的背后也有着坚韧和付出。她的职业生涯并不一帆风顺,曾经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挫折锻炼出了她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全红婵的跳水生涯充满了辛勤付出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她的成功不仅仅源自出色的技术和天赋,还有她在日常生、活中的严谨和自律。她始终保持着专注和毅力,这种职业态度不仅对她自己的成绩有所裨益,也激励着整个队伍。

全红婵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希望和机遇,我们期待看到她在跳水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功,为中国体育再添辉煌。

材料三:

____

比赛的高潮出现在第二轮。

在波澜不惊的第一轮过后,全红婵第二跳407C的动作表现十分完美,从空中姿态到入水,完美展示了何为“水花消失术”,现场7名裁判一致打出了10分的满分。

她站在十米跳台的前沿,凝视前方,淡定自若,脸上写满了专注和决心。四周安静下来,时间仿佛静止了,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全红婵的精彩一跳。

屈膝,高举双臂,全红婵离开十米跳台,向天空飞去她带着强大的力量,精准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翻转,每一个旋转,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瑕。全红婵宛如一只展翅的凤凰,动作优雅而流畅,随后,她笔直地扎进水中,水花微微溅起,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观众们的喝彩响彻整个杭州城,材判给出了7个10分,让全红婵锁定金牌。荣光的背后,是她无数的训练,努力。

“也没想很多,想好自己动作和要领。”谈到失误后的及时调整,赛后全红婵说。

这位16岁的跳水姑娘,一跳夺魁,为中国取得了荣誉。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班级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小文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2023年7月24日,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行动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

2023年8月18日,记者采访了参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的院士,了解到自2002年12月起,活动已在全国开展科普讲座2000余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把科普讲座比作“播种”,他说:“我们是在给孩子们播撇科学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推动他们去探寻。”

2024年5月14日至5月17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为广州中小学校·送来43场科普盛宴。据悉,此类“院士专家校园行”已成为广州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品牌项目,今年计划举办百场活动。

(整理自《光明日报》《广州日报》等报刊)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记录了19世纪以前236位中国籍科学家,其学科分布情况如下表:

学科地理学工程技术化学农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医学合计
一门30 21 19 5 18 12 27 41 4 59 236
多门12 7 18 4 2 9 10 13 4 2 81

[注]“多门”所在一行的数字是指对两门及以上学科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人数、即除了对该门学科有贡献之外还对其他学科有贡献的科学家人数。

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对两门及以上学科有贡献的科学家人数达到81人。如陶弘景在医药学、化学甚至天文、地理等领域都取得较大成就,张衡的成就涉及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这说明,我国古代科学家往往学识广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富有创新精神。

(整理自《中国古代科学家整体状况统计研究》等)

材料三:

“邓稼先在‘抢时间’完成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他要和于敏联名上书中央,建议加快我国核试验进程。”……许鹿希至今记得,病床上的邓稼先手握密封的信件,对她说:“这份建议书比你我的命都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对与数学家周毓麟院士的书信来往记忆深刻——周毓麟不仅对杜祥琬寄给他的论文内容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还在来信中提出“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位比我大十几岁的老先生对我的影响很深。”杜祥琬说。

袁隆平在写给母亲的书信《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中说:“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整理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优秀基因,“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兼收并蓄”,在历史上和当今时代都发挥了独特作用,是孕育科学家精神的沃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破解发展难题,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孕育形成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整理自《党建》《人民日报》等报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