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一篇议论文,试着辨析观点,并运用所学进行鉴赏。

诗解读与诗鉴赏

张发安

①有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说明我们需要读诗,读好诗。

②诗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读到好诗,能从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心灵的陶冶,自觉或不自觉的得到一些美的享受和启迪,故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③已有不少诗词鉴赏词典能帮助我们对诗词的理解,但大多是从语言文字、结构、意蕴上作些分析,而进行美学的鉴赏不多。解读与鉴赏有区别,互有交叉,各有侧重。诗鉴赏,余以为侧重在对作者艺术表现的开发,还有欣赏者的主动参与和想象的再创造。

④有人认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的“白日”非“落日”,作“落日”看,与地理位置不合,“依山尽”的山是中条山主峰雪花山,在鹳雀楼东面十五里,落日不能逆行而东。”于是将“白日”句解释为从那东山上“反射着炫耀着的明晃晃的日光,而并不是指太阳本体。“这种从地理考查出发的解读,是舍去了作者主体的艺术表现。我们说即便西边无山,作者可把别处看到的移过来,艺术高于生活。上述解读法值得商榷,如此解诗把诗讲得没诗意了,无美可赏。

⑤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诗”虽指《诗经》,也不排除我们说的诗。“无以言”的“言”,不仅仅是“说话与表达”的意思,还含有读者对诗美的欣赏以及读者的文化积淀的发挥。例如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有文化涵蕴的人,便会联想到很多,包括想到泰山玉皇顶上一幅名联:“地到天边天作界,山到绝顶我为峰。”于是,一种雄奇伟岸,人力胜天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⑥再说,若能用一些美学原理发掘诗艺与意境,提出新的见解,就超越了传统的解读方式。当我们用现代美学“空间张力”来解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会发现这诗之所以能激发人向上的情绪,就在于通过诗人眼中的夕阳西落和黄河东流向两端延伸的水平线,与中心点上即诗人登楼处向上仰视的中轴线相垂直,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伽玛运动”,给人以一种“向外和向上发射”的“倾向性张力”感应,使读者产生一种向上的追求欲念,力求尽快地去把握这无际无涯的宇宙时空。

⑦再如,我们用“蒙太奇”艺术来解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就会突破古人对这首诗所作的“板滞”之批评,我们就会认识到杜甫的构思之精妙,结构之完美,四句全是意象并列组合,四幅画面其色彩的浓淡,上下前后的视角转换,构成一个系统,同中有异,交相变换,组合成一幅立体的画卷,把诗人框在其中,聚焦在诗人身上,突现出诗人那孤独而不能复出的困苦形象。

⑧无论是读诗还是读其他文学作品,特别是读近体诗,其间蕴含有很多美学原理,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不少美学知识,诸如对称与均衡,对立统一,反常合道等等艺术法则,从而提高审美感知和涵养我们的文化素质。欲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只有多读诗,读好诗,才能充实我们的内涵而灼灼其华于外,即人的气质美。

(选自“世界作家园林”公众号,有删改)

(1)、辨析文章语句,以下属于观点的是(   )
A、例如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 B、有人认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的“白日”非“落日”,作“落日”看,与地理位置不合。 C、诗鉴赏,余以为侧重在对作者艺术表现的开发,还有欣赏者的主动参与和想象的再创造。 D、当我们用现代美学“空间张力”来解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阅读文章,梳理作者写作思路,请你将以下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3)、作者用了“蒙太奇”艺术来解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请你参照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结合以下提示,运用这一方法赏析“古藤老树昏鸦”一句。

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画面合成: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③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④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 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⑤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但双耳失聪,是遗憾,然而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A】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⑥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B】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⑦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谈耐心

李少春

       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辞:“潜龙勿用。”其引申的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其实,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如果产生急躁的情绪,往往就会跌入失败的深渊。

       ②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年携灭楚霸王项羽的余威去攻击匈奴,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孰料,此时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却偏要挑战强敌,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险些成为阶下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翟志刚,曾先后落选“神五”和“神六”的载人发射,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然而他却毫不气馁,而是拿出更加刻苦的劲头训练,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42岁那年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③做到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些年轻人,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也不缺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抱负,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就会失去耐心,变得不冷静。不冷静就会冲动,冲动之后难免会犯错误,使实现雄心的道路变得艰难。再比如,有的“新官”上任伊始,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孰料,情况不明,仓促出手就会漏洞百出,给以后工作造成被动……以上种种,都应了一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④如何能做到遇事有耐心?我想,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冷静的心态能让你对事物有最理性的认识,它能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里作出正确的决定:弱小时韬光养晦,强大时乘胜追击。而坚定的信念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能让你目标恒定,坚定自己的步伐 , 不到最后,决不言败。就像《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虽然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下,默默工作,坚韧执著,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⑤耐心,是一种坚韧,一种积累,更是一种信心和勇气。只要我们能对工作投以热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抱以耐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

(选自《解放军日报》2011.12.22,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