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②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③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流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减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④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宇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⑤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是双重否定句,从语义上可以换成“我难道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样的反问句式。 B、上文出自小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的战斗场面可谓惊心动魄,令人肃敬、动容。 C、“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句中“谦逊”一词可以理解为“谦和、逊色”。 D、上文描述的是松骨峰战斗,作者以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战场的惨烈、战士们的英勇。
(2)、请根据选文的内容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3)、新时代,社会赋予了“最可爱的人”更为丰富的内涵,你觉得新时代还有哪些人也可以称作“最可爱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李淑云《礼物》,完成后面问题。
        ①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②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③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④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⑤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⑥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⑦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⑧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 ,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⑨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⑩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阅读风中萧《一窗牵牛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十五岁的她,倔强,叛逆,经常逃学去网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她依然如故。

      ②那次她逃学跟一帮朋友出去爬山玩,偏找陡峭的地方走,结果摔下山泉。所幸并无大碍,只是右腿骨折。打上石膏,医生说,须躺在床上静养三十月,右腿不能乱动。

      ③病房里静悄悄的,她那些朋友早就不见了。她躺累了,挣扎着想起身,腿却钻心地疼,只能再躺下不动。她想抬一下右腿,又是一阵疼袭来,她心里忽然浸过无边无际的恐惧,反复纠缠着母亲问:“我的腿是不是再不能走路了”母亲一遍遍耐心地跟她说:“会好的,你躺着别动,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

      ④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只嚷嚷著难受,她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母亲日夜守着她,像照料婴儿般呵护着她。自己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秒都是煎熬。

      ⑤母亲耙掌里的君子兰搬了来,放在病房的窗台上。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里搬回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她转过头,望一眼那苍绿的君子兰,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⑥几天后,从君子兰旁边拱出两片小小的嫩叶儿,探头探脑的,都以为是棵草。随着叶子渐渐长大,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最一棵牵牛花啊。她侧头望过去,细细的茎蔓,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倒有些惹人喜欢。母亲找来一根竹竿插上,纤细的茎蔓便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着。白的墙,白的床单,那一抹新绿格外引人注意。牵牛花的茎蔓攀着竹竿一圈一圈向上,她一圈一圈数着,1,2,3……她想起了蹦跳着一级级数台阶的快乐,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快自在的感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曾经拥有么多快乐和幸福。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

      ⑦早上醒来,她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台,心里满是期待:牵牛花的蔓又长高了没有?每一次她都不曾失望。纤细的茎蔓那样有力,直爬到竹竿的顶端,伸出毛茸茸的触角张望着。母亲用竹竿搭了个小花架,它顺着爬了上去,把一个窗台,缠绕得绿意盎然。

      ⑧寂静的病房里,她安静地望着窗台上的牵牛花。以前,她见过路边的牵牛花,但她从来不知道,牵牛花的藤蔓是如此蓬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飞快地生长,不知疲倦,每天清晨,它都会让她惊异,呀,又长这么高了。

      ⑨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一心,也就跟着柔软细腻起来。牵牛花每抽出一片新叶子,她心里就会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和期待。她再也教不清牵牛花的蔓蛲了竹竿多少田,只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朝向窗外的阳光。

      ⑩牵牛花开的时节,她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她回学校认真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

      ⑪多年后,她接母亲来家里住,母亲看着满阳台的牵牛花,笑着问:“怎么都是牵牛花啊?”她答道:“喜欢啊!”

      ⑫她忽然想起问:“那年,那盆君子兰一直都放在室内,怎会长出牵牛花啊?”

      ⑬“我特意种上的。”母亲淡淡地说。

      ⑭她愣在了一旁,心里缠缠绕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

(有删改)

      【注】①君子兰: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叶子宽带形,花漏斗状,红黄色。喜湿润,过度浇水易致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单眼皮儿的花

朱成玉

    ①花儿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爸爸。每次向妈妈问起爸爸的时候,妈妈情绪总是很激动。后来从邻居处得知,爸爸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妖精”好了,就不要她和妈妈了。听到这些,她那小小的心结了霜,就像秋寒中的一朵小花儿,弥漫着一圈忧伤的雾霭。从那以后,花儿不再向妈妈问起爸爸,如果不小心将话题绕到这上面,她也赶紧岔开。

    ②花儿心疼妈妈的辛苦,尽量多干一些家务,除此之外,她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因为每次只有拿出成绩单给妈妈看的时候,才能看到妈妈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脸。

    ③“妈妈多好看啊,大酒窝,还有双眼皮儿。”每每这个时候,她总在心底不自觉地想。

    ④“妈妈,怎么你是双眼皮儿,我却是单眼皮儿呢。单眼皮儿不好看,我想要双眼皮儿。”

    ⑤“宝贝,还没到时候呢,你现在啊,就像是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花朵,等你大了,自然就有双眼皮了。不管是随我,还是随你爸爸,你都应该是双眼皮的。”妈妈还是不自觉地提到了爸爸,那一刻,她们彼此望了一眼,愣了一下,继而心照不宣地绕过去。尽管如此,花儿的心还是被一股小冷风猛地抽打了一下。

    ⑥在大街上,饭店的橱窗里,总能看到一些爸爸妈妈领着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这时候她就会呆呆地望着,心底又流了泪。如果有爸爸在,她该多么幸福啊。现在,她孤单地站在那里,薄薄的,像一片叶子,就算是大热天,也打着冷战。

    ⑦转眼就上初中了,花儿仍旧还是单眼皮儿。

    ⑧一次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父亲”,她难住了。她终没有落下一个字,空空的白纸像一片雪地,没有一个脚印,只有一个大大的泪痕。老师是个细心的人,她望着花儿的稿纸,抚摸着那滴泪痕,她想,花儿一定是个伤心的孩子。

    ⑨“我不敢相信,这个作文能难住你。”在办公室,老师问花儿。花儿眼圈红红地说,从小就没见过爸爸,不知道爸爸的样子。是啊,其他的或许可以杜撰,可是这个爸爸却无法虚构。老师把哭泣着的花儿紧紧抱在怀里,不停地摩挲着她的头,老师是打心眼里疼爱着乖巧的花儿。

    ⑩一次开班会,主题是“孝敬父母”。那天,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们纷纷谈论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讲自己在家里和爸爸妈妈相处的情形,只有花儿,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她害怕同学们问她关于爸爸的话题。父母是孩子的两个翅膀,而她只有一个,所以飞得很笨拙,很难看。可是终究还是没有躲过,老师点了她的名字。她嗫嚅着,不说话。“别怕,孩子,说吧。”老师不停地鼓励着她。她想不明白,老师为什么非要和她过不去,非要在同学面前揭她的短呢!

    ⑪ “我没有爸爸,只有妈妈。”她鼓足了勇气说道,“所以我会更好地孝敬妈妈。”

    ⑫ 教室里先是静了一下,然后就喧哗起来,她看到同学们脸上既有同情又有鄙夷的神色。

    ⑬ “同学们,”老师说道,“花儿同学虽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是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她一样可以成为一朵饱满的花儿,尽管暂时还是单眼皮儿。”同学们都被逗笑了。她也笑了,从小到大第一次如此纵情彻底地笑。

    ⑭ 那天晚上,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单眼皮儿的花,也可以成为天底下最美丽的花儿,只要你肯走出阴霾。妈妈、老师、同学……多么密集的阳光啊,呼啦啦的一下子围上来,张着柔软的触手,一寸一寸暖我……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认识病毒

    ①“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名词大家都很熟悉了,严峻的疫情下,人类对病毒的探究一直在持续。病毒和病菌有什么区别?病毒有毒吗?病毒算是生命吗?病毒是怎样让人生病的?有药物能杀死病毒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病毒和人类同行的历史,消除未知或许是我们当前理性面对疫情的有效做法。

    ②19世纪末人类发现病毒,它们比细菌小很多。

    ③人类知道细菌的存在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而对病毒的认识更晚。19世纪末,人们发现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出液汁滤过,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没检查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称为“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结识了病毒,后来慢慢发现,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其罪魁祸首也是病毒。

    ④病毒是生命吗?科学界对此莫衷一是。

    ⑤病毒太小了,一直到1931年发明了电子显微镜,人类才开始能看到它们。病毒最小的成员仅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仅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构造也比细菌简单得多,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一种记录遗传密码的物质)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⑥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科学界对此也尚无定论。要知道细菌、真菌这样的细胞生物,其细胞就像一个城池一样生机盎然。在细胞膜这道“围墙”里,蛋白质催动着千万种生化反应,吸收利用能量,合成分解生物分子,维护复制遗传信息,有序度不断增加,就像一个文明城市的运行。病毒也有自己的“围墙”,但与细胞正相反,它们都会有一层完全由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壳,称为衣壳。相对于柔软、流动的细胞膜而言,病毒的衣壳是坚实而固定的。“国墙”里面是一片死寂,没有盎然的能量交换,没有复制。这样一个“死”的生命碎片,如果离开“活”的生命,就永远只能保持“死”的状态。

    ⑦于是,病毒必须要入侵活细胞,利用活细胞的分子机器以及能量和物质,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病毒颗粒来。

    ⑧病毒怎么肆虐的呢?复制自己杀死细胞。

    ⑨病毒的杀伤力比细菌大得多,它入侵到植物或动物细胞内的“目标”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复制自己。而新病毒的生产过程都会把细胞自身的能量和物质储备耗尽。最终,当这些病毒从细胞释放出去时,也就导致了细胞膜的彻底破裂,随着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扩散,细胞一个接一个失去功能、死亡瓦解,宿主也就生病了。这正是病毒真正杀死生命体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⑩冠状病毒是“病毒王”吗?称不上。

    ⑪别以为戴着皇冠就是王者了,其实冠状病毒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我们平时的普通感冒也有10%到15%是由温和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温和的冠状病毒会长期潜伏在我们的呼吸道中,只等我们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出来兴风作浪。但只要我们的免疫力恢复正常,就又会被压制下去。

    ⑫但是,为什么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那么厉害?因为“新”呀!人体对于新的病毒往往是防不胜防的,我们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办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阻止它识别并入侵细胞,一种是在细胞内阻止它利用细胞的资源去生产新的病毒颗粒。

    ⑬除了免疫系统,现代人类手中其实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置任何一种病毒于死地。抗病毒药物还面临一个困难,就是病毒的变异。细胞中的核酸复制机器本就有一定的错误率,结果就是基因突变,像冠状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这样的RNA(核糖核酸)病毒,变异速度尤其高,从而逃避抗体的识别。

    ⑭疫苗是人类控制和预防病毒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接种灭杀活性的病毒,使人体从根本上产生抗体免于病毒感染。不过,就像前面所说,像艾滋病病毒这种多变的病毒,目前疫苗的研制仍然没有成功,往往针对的疫苗才出现,艾滋病病毒早就变异,疫苗也就没了作用。不过,变异也并非无限的,艾滋病病毒再怎么变异,也还是艾滋病病毒,它的一些关键环节不能发生改变,一旦这些环节发生改变,病毒就无法再侵染细胞或是无法复制了。如果能够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就有希望找到抗病毒的药物。

    ⑮对于冠状病毒来说,主蛋白酶就是它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有药物能够抑制主蛋白酶的活性,就有希望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现在,各个团队研制药物都取得了成绩,但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更为关键的因素仍旧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健程度,以及我们是否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应对突发疫情的正确态度,把病毒阻挡在身体之外。

(选自《北京广播电视报》2020年9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