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永久的悔课时训练

阅读课文《永久的悔》9~11段,回答小题。

(1)、“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2)、作者为什么说“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

(3)、文中“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一句中的“难解”和“易解”分别指什么?

(4)、作者在文章中说:“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自行车

曾业桃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味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象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  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存;有时,满天星 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 , 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或拥有许多黑洞双星系统

       ①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碰撞、合并会产生强大的时空涟漪,科学家发现当两个黑洞合并时,会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引力波,这个预言由来已久。根据计算,黑洞合并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0的23次方个太阳的能量,如此巨大的能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双黑洞宛如引力的定时炸弹,它们通过引力爆炸来宣布自己的存在。炸弹的倒计时由黑洞间的最初距离决定;唯有引力波天文学可以揭示它们的存在。

       ②由两个黑洞构成的天体系统可通过几种方式形成,其一是由成对诞生的恒星产生,宇宙中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恒星符合这种条件。在仅仅一百万年的时间内,双恒星演化、爆炸、坍塌,最终形成双黑洞。双黑洞像打蛋器一样互相环绕,它们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0到100倍,这样的双黑洞系统也被称为共生双黑洞。共同排列旋转是双黑洞的主要标志,可以通过引力波信号对其进行测量。

       ③双黑洞系统也可以通过两个分属于不同稠密星团的黑洞互相捕捉形成,在此过程中,弹弓效应发挥了巨大作用。早期宇宙中的黑洞在恒星经过时散发能量,缓慢地向星团中心移动;久而久之,导致恒星与黑洞的距离相当于太阳到冥王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黑洞相互通过引力作用捕捉,形成“捕捉双黑洞”;和共生双黑洞不同,由于它们是分别产生的,旋转轴的方向不固定。

       ④远距离黑洞双星系统的能量会受到其他恒星之间的弹弓效应而减少,因此合并的时间也相应缩短。这些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双黑洞,一些在星系中心附近被捕捉,一些停留在原地,另一些在浩瀚的宇宙中漂流了数十亿年。无数双黑洞将在宇宙的海洋产生引力波的涟漪;当它们合并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触发一场宇宙海啸。

       ⑤黑洞系统近似于倒计时器,起始状态不同,导致倒计时时间差异。不同的形成过程将产生不同的时间设定;一些时间比宇宙更为久远,另一些则仅为宇宙中的一瞬。只有符合我们对时间和地点的要求的双黑洞才能为我们所用,可以通过LIGO(引力波天文台)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其释放的能量,获得有关数据。据我们所知,能够为我们所得知的双黑洞数量是足够的,在银河系中未来将发现更多的黑洞双星,它们产生的引力波也会被我们所探测到。

                                                                                                                                                                                            (选自《腾讯太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名字里的故事

裘山山

       我有一篇散文,写到山。我说:对面那两座山,并排站立着,一如我的名字。一位作家朋友读了后说,这是全篇最精彩的一句话。我想了想,它之所以精彩,也许是因为别人无法这样写吧。

       我就对朋友讲起了我名字里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母亲在忧愁、惶恐和孤独中生下了我。她几乎没有心情给我取名字。远在千里之外大山中修铁路的父亲,就取了一个“小禾”寄来,暗喻我为母亲焦土上的一株小禾。这株小禾很快从母亲的土地上移走了,移到了父亲的老家。三年后,母亲结束了“劳改”回到城里时,才将我重新移回到她的身边。那时,我已经成了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母亲目睹暗自伤心。一天,心情忧郁的母亲独自来到西湖边上一个叫做“孤山”的公园。母亲望着“孤山”二字,忽然发觉那“山”字写得漂亮极了,遒劲有力,又秀挺。母亲就生出一念:用这个“山”字作名字多好,既有蕴意,又超凡脱俗,还显得坚强。想我是个女孩儿,遂取双名“山山”。我想那时母亲的潜意识里,一定是不希望我带着含有她悲剧意味的名字“小禾”走今后的路,而是希望我能如山一样稳稳地站立,并且向上。

       但这么一个好名字,起初我是没有意识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很不喜欢她。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并热爱我的名字的呢?至少是二十岁以后吧。

       自我记事起,我就只知道自己叫山山而不知小禾了。因为笔划简单,我早早学会了写我的名字,还墙上、门上的到处写。奇怪的是,总是要把“山”口放倒,不是朝左就是朝右,有时还朝下。让母亲觉得我很没有出息。五岁后搬到石家庄市,在父亲教书的学院里,常有叔叔伯伯逗我说,这不是小九吗?三三(山山)得九。我就很开心,小孩子总是喜欢有大人逗的。那时我的名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好玩儿。

       举家迁川后,我上了初中,名字开始给我带来不快。上课时,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在黑板上写着:求(裘):三三(山山)得几?我那时很小气,气得直掉眼泪。可也不敢怎么样,正是“文化大革命”乱的时候,那些学生连老师都敢骂。我在的那个班,就把老师气哭过几次。后来就更讨厌了,一些学生放学时跟在我的身后,出其不意地大喝一声我的名字,等我回头时,他们就一哄而散,好像在喊一个怪物。大约是因为入了川,“裘”与他们骂人的字眼儿谐音,就让他们少见多怪了。

       一个少女,常常被男孩子们这样捉弄,自然受不了。于是我就缠着爸爸妈妈要求改名字。妈妈不肯,说这么好的名字上哪儿去找?爸爸则在模棱两可中倾向于我——名字毕竟不是他取的。终于有一天,在爸爸的支持下,妈妈勉强同意给我改名字了。

       改个什么样的呢?问我,我说:只要平平常常,不引人注目就行。比如裘平。妈妈马上说:念起来就像旧瓶子(浙江话念)。爸爸深思熟虑地说:我倒是想了一个:则灵。意思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还好听。妈妈当即又反驳说:求(裘)则灵?不求就不灵了吗?她又不是菩萨。爸爸大愧,说主要是我这姓不好,倘若跟你妈妈姓(徐)就好了。妈妈不领情地说:徐则灵?还林则徐呢!

       如此这般,几个回合妈妈都赢了。我不甘心,说:要不就翻字典,随便报两个页码,点两个字,组合起来。爸爸立即表示赞成。于是我报,他翻。我说:248页第3个字,358页第三个字,结果组合起来就是“狼穷”二字,把妈妈笑得前仰后合,接着我们又试了几次,都是十分可笑且不伦不类。妈妈大获全胜地说:“我该去做饭了,你们爷俩慢慢想吧!”我和爸爸只好不了了之。

       我放弃了改名字的想法,因为我始终想不出一个能驳倒妈妈的名字。

       现在想来,幸好没驳倒她。

       二十岁那年,我意外发表了几篇散文,一时成了我们部队的“名人”。那时我是个瘦小的女兵,但很多人从名字上以为我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男人,这使我感到莫名的快乐!

       以后我当了编辑,许多未曾谋面的作者也把我当成男士,恭称先生。大约我的字体和行文也非女性化。以致后来有一位到办公室找我,眼睛扫着所有的男人问:哪一位是裘编辑?我在他身后回答说:我是。他吃惊地回过头来,瞪大眼睛,半天才浮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更有趣的是,一位年轻作者偶然得知我是一位女士时,立即画了一幅画寄来。画上是一个戴着眼镜和鸭舌帽的男人叼着烟斗在看稿子。旁边的文字说明是:山山大姐,我一直以为你是这样的。

       知道我是女士后,很多作者就约好了似的,改叫我“山山大姐”。尊重照样尊重,却少了些乐趣。是不是因为生为女人,总有些自卑,哪怕被误认为男人,也感到快乐?我想倘若是一位男性总被人误以为是女性,他是不会觉得快乐的,反而会觉得受辱。这就是女人无处不在的悲哀。

       当然,我还是很少表现出作为一个女人的悲哀的。既然有一个男人的名字,也该有男人的心胸。或许母亲当初取这个名字时,也曾暗含了这种希望。

       前两年忽然兴起了“从姓名知人生”的考姓名热。几个热心的朋友当即为我的名字也作了考证,告诉我说:七个项目中,我有五个是好的,两个是不好的,可以不改。我笑说,就是倒过来,只有两个是好的,我也不改,要改我十几年前就改了,何况通过姓名的笔划来算命运,对“山”字太不公平了。“山”难道是三划所能包容的吗?

       说到底,名字是一种符号,但一个符号时时刻刻跟着一个人,时时刻刻代替着这个人在世界上出现,我想肯定是会对这个人的命运产生一些影响的。也许名字本身就对人含有一种宿命的暗示。从这个意义上,我对考证姓名的做法不完全否定。

       使我感到幸运的是,母亲通过名字所赋予给我的,是一种积极的暗示。虽然从字面上看,“山”字是极为普通平凡的,它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存在。但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它还具有一种普通和平凡的超越。不是吗?山是从平原中升华出来的,山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沉稳,向上。对人来说,就意味着攀登,还意味着山外有山,永无终点。

       当我带着这样一种暗示走过人生几十年时,才突然意识到,我其实一直都走在自己的名字上。尽管很累,却不敢有一点怠慢。这大概就是宿命罢。

       为此,我感谢我的母亲。

(摘自《心中的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饭碗决定饭量

    ①法国的超市里,酸奶的容量一般为125克;美国的超市中,酸奶的容量大多是227克。这对于法国人和美国人的身材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事实上,人使用大碗吃饭时,饭量会较使用小碗时有所增加。对此,有人提出疑问:“自己有多饿,难道心里没数吗?即使碗再大,只要知道自己的饥饿程度,吃不了,就剩下一部分,最终吃下的不就一样吗?”

    ②答案并非如此。

    ③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罗津发现,食物基本单位的大小,是决定食物摄取量的重要因素。罗津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一家公司进行实验。在大厅中,他们准备了一些糖果,告知公司员工可以随意享用。第一天,研究人员准备了80粒小糖果,每粒重3克。翌日,他们将摆放的糖果数量减少到20粒,但是,重量增加到每粒12克。然后,他们每日下午前来统计所食糖果数量。实验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将12克的糖果摆入大厅后,职员们摄入的糖果量相对更多了。

    ④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或许是一种巧合。研究人员在美国一所高级公寓中,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在公寓大厅放置了装满巧克力的容器及勺子,过往居民可以随意取用。第一天,研究人员在容器中摆放的是小勺,次日换成放大4倍的大勺。每天下午,他们都会统计巧克力的剩余量。结果不出研究人员所料,更换大勺以后,过往居民吃下了更多的巧克力。可以断定,人类的饮食量并不是完全由食欲决定的,还取决于容器的大小,因为“碗”的大小影响了人的心态。

    ⑤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基本单位量认定为“最标准的平均量”。当碗较大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内疚心理,认为吃不完是浪费,在内疚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会尽量扩充自己的食量;当碗较小时,人们虽然想吃,但会担心“我是不是吃得太多了”“会不会有人笑话我”,在这种不安感的作用下,他们的摄入量相对要少很多。事实上,并没有人强迫他们产生这种想法,只是摆放在眼前的碗的大小,影响了他们的认识,使他们认定,“这个量就是标准”。

    ⑥但是,人们有这样的疑问:“我认为这样很好,可是,怎样才能控制自己只吃一半呢?”答案非常简单,将所有的碗,一律换成容量减半的小碗。

(水无忧摘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一书,夏大川图)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教你生病

毕淑敏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我就忍着。”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时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他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条,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