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届初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试卷
材料一: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地球表面的70.8%被汪洋大海所覆盖,海洋是人类获取高端食品和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海洋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许多海洋资源面临枯竭,所以,人们就在思考,我们是否也可以像在草原放牧那样在海里“放牧”?
我们的海洋牧场就是由我们放牧在海洋中的各类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一起构建组成的。海里有海草、海藻,鱼虾们自由地觅食,有家可以让它们躲避危险,而我们还会提供给它们一个非常好的保障空间,让它们在适宜的环境里觅食、生存。
其实,大海本身就是一个牧场,比如我国的四大渔场,在这里海水曾经清澈透明,海中鱼虾蟹贝结伴而戏,水中绿藻茂盛、水草摇曳,呈现一幅美丽景观。那为什么还要建海洋牧场呢?
海底原始的牧场,由于过去竭泽而渔型的过度捕捞和不顾环境的粗放式养殖,以及沿海的城市建设、工业开发等导致沿海生态环境被破坏,一些鱼贝类、大型海藻等海洋经济生物资源量严重衰退,某些鱼类资源已经濒临灭绝。过去盛产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加吉鱼、中国对虾等,现在已经很难捕捞到了。
北方海域的一些大型海藻场出现了退化,面积不断减小甚至消失。海藻场是许多鱼贝类的繁殖场、育幼场,海藻场的退化,直接影响鱼贝类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另一些海域则出现富营养化,有时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形成赤潮,有时某些大型藻类过多生长形成绿潮,这些植物腐烂消耗海水中的氧气,导致鱼贝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还有些水域被泥土垃圾覆盖,出现了荒漠化现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就像陆地荒漠一样。人类无限制地增加捕获量,使得海里的生物不断减少,许多人开始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险性--这会危及目前及今后若于手的鱼类繁殖。
(整理自刘雅丹《在海洋中“放牧”--海洋如何变粮仓?》
材料二;
依据海洋牧场的功能,可将海洋牧场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最常见的海洋牧场类型,一般建在近海沿岸。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产出多以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等海珍品为主。
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以鱼类产出为主,属于海洋牧场受鼓励的发展方向。我国北方地区往往以近海中小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为主,南方地区以外海大中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较多。
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随着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多嵌在其他类型海洋牧场之中,是海洋牧场管理开发的一项新兴产业。
种质保护型海洋牧场。多由科研机构或大型渔业公司投资,以近海沿岸海珍品、鱼类的资源养护为主要功能。
综合型海洋牧场。我国在建的牧场多以综合性海洋联场为主,一般兼顾一项或多项功能,最常见的是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中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和鱼类增养殖功能等。
(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国家 | 构想提出时间 | 实施情况 |
日本 | 1971 年 | 1978-1987年,推进“栽培渔业”计划,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日本在鱼贝类增殖流放、选择性捕捞渔具开发,渔业海域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
美国 | 1968 年 | 1972 年付诸实施,1974年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利用自然苗床,培育巨藻,取得效益。主要靠渔民、企业、社会团体的推动,以建设人工鱼礁为主。 |
中国 | 1970 年 | 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的人展海洋牧场。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海洋局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进入21世纪以来大力发每年都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
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一览表
(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蓝色是雷州半岛的浪漫底色,湛江三面临海,海岸线全省最长,是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主战场。
网箱制造、网具生产、配合饲料、冷藏加工、陆基服务……深海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全产业链日趋完善。湛江水产产业链年产值500多亿元,产业链从业人员100多万人,水产养殖、水产种业、水产品流通加工、装备制造、进出口贸易、饲料辅料、配套服务等七大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养殖致富的支柱产业。
根据规划,到2026年,湛江将建成5000个大型深水网箱、5-1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同时打造游客向往的“海上草原”。如今的湛江深耕海洋牧场,唱响海上牧歌,正在奋力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
(摘编自《深耕海洋牧场,唱响海上牧歌》)
海洋牧场小知识 | 名称 | 海洋牧场 |
一般定义 | 在特定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 | |
建设原因 | ★海洋面积大,有建设的空间。 ① ★沿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海洋生物严重衰退甚至濒临灭绝。 | |
建设意义 | ★提高鱼类和某些经济品种产量,利于水产资源稳定持续发展。 ② ③ ④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