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报可。

范希正,字以贞,吴县人。宣德三年贤良方正,授曹县知县。有奸吏受赇 , 希正按其罪,械送京师。吏反诬希正他事,坐逮。曹民八百余人诣京白通政司,言希正廉能,横为奸吏诬枉。侍郎许廓以公事过曹,曹父老二百余人遮道稽颡 , 泣言朝廷夺我贤令。事并闻 , 帝乃释希正使还县。正统十年,山东饥。惟曹以希正先积粟,得无

(均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有删改)

【注】①卫卒:护卫的兵卒。②输租:交纳租税。③攘:盗窃,窃取。④论死八人:判处八人死刑。⑤受赇:接受贿赂。⑥械送:加刑具押送。⑦坐逮:因事被追捕。⑧诣:到……去,前往。⑨白:陈述,禀告。⑩稽颡(qǐ sǎng):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⑪闻:上报。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举 患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

②事并闻,帝乃释希正使还县。

(3)、运用正、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以上两个语段均表现了李信圭、范希正的优秀品质,但描写的角度不同,请简述。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 , 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 , 背古锦囊,遇所得 , 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②援:拿。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甫二人来访。④奚(xī)奴:童仆,奴仆。⑤得:心得感受。⑥牵合:指受到束缚。程课:固定的格式。此句意为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