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车(节选)

李樯

父亲驾着他的马车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当太阳驱散雾霭,村庄安静地伏在原野深处,村子里杂树丛生,炊烟氤氲,它们或直或弯着飘向蓝天,去追寻白云,并像父亲那样飘向远方。鸡和狗儿在村子里寻食、闲逛,或像孩子们一样追打嬉闹,但没有谁乐意远离,没有谁会像父亲那样毫无眷顾甚至有些迫切地离去。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报停当,到来年开春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吐穗期间,父亲都会驾着他的大车消失一段时间。他每次回来,母亲都会喋喋不休地抱怨。

②其实父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他把东山开采的石块贩运到我们或邻近的村子,卖给那些需要盖新房子的人家。吴大伯就是父亲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的石匠,他来自西北很远的地方。吴大伯白天干活,晚上摇身一变,就会变成一位说唱艺人。到了晚上,父亲会帮吴大伯在秋收后的打麦场上架起牛皮鼓,村里的老人们和少数妇女、孩子纷纷拎着小板凳、小方椅来到打麦场,坐到吴大伯对面,巴巴地等待着。吴大伯呷一口父亲为他泡好的有半搪瓷缸子劣质茶叶的茶水,敲起鸳鸯板,清清嗓子,“当哩个当,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休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③说唱的曲儿无非《水浒》《杨家将》 这么几出,但一部《水浒》就足够糊弄一村庄的人了。整顿石头的工作结束,他便会卷起铺盖,奔向别的村子或者回家。父亲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安排食宿,各家起点谷子,凑成半袋子甚至一麻袋,绑到吴大伯自行车的后座上。母亲并不赞成这些,她对父亲说,瞎弄什么,人家来挣了钱,还驮一口袋粮食回去,你落个什么,有那工夫还不如去一趟东山,多倒弄一车石头。父亲并不搭理母亲,总是一句“你懂什么”,转身就出去了。

④终于,父亲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家伙儿,一只脸盆大小的牛皮鼓、一根打鼓棒、一对鸳鸯板、一副鼓架。他悄悄叮嘱我,这是从靖安寨一个老说唱艺人家里淘来的,不告诉母亲。他有时会让我跟在身后,帮忙抱着鼓架来到村东头的大芙蓉树下,背靠树桩支好大鼓咚的一声,父亲向饭后的村人发出好戏即将开场的信号。母亲仍不赞成这些。瞎弄什么,又没人给你一个子儿、一瓢谷子,有那工夫还不如去一趟东山。父亲仍是那句话,你懂什么。

⑤父亲时常背着双手,一个人走向村外的麦田或棉花地。他的身影在那二十四条小路上交错出现,清晨或夜晚,春夏秋冬,风雨或飘雪中,他的身影显得孤零,似乎没人能够理解他心底挣扎着的那份孤独。

⑥日子一天天地溜走,时代在悄悄地变迁,不知哪天起,人们盖房子时兴起扎钢筋浇水泥的地基,没人家再需要石头,父亲的马车常常空载而归,一些嵌进车板夹缝的石子儿默然无声,硌疼了父亲和母亲的眼神。父亲的大车多半闲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尊严。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掸去上面的灰尘,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马,为它修理好脚掌,驾上马车便出发了。每年的秋收后,他都要离家出走,在外游荡整整一个冬天。

⑦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树上,手搭凉棚眺望远方,期待看见父亲的大车突然出现在二十四条小路当中一条的尽头。然而他跟他的大车就像一只飞走的鹰,低矮的村庄和平坦的麦地并非他的归宿似的。只有我们从未见过的高山,哪怕寒风凛冽、白雪飘舞,但终究是他向往的地方。小路的尽头是灰蒙蒙的天地相接所在,神秘而悲情,父亲一头扎过去,一次次义无反顾地消失。

⑧这样不知多少年。父亲终于彻底回来了,就像那些深秋早晨重新回到枯草上的露珠。他老了许多,白发丛生而且发量稀疏,门牙掉了一颗,就那样豁着。他从来没讲述过在外游荡的日子过的是怎样的生活,遇见过什么人,他对这些好像毫无复盘的兴致。他的大车终于在漫漫旅途的颠簸中散了架,像父亲一样衰老不堪。他只好把它丢弃到远方的荒野里,任凭风吹雨蚀,被来年的野草和藤蔓覆盖。那匹纯种的栗色马也不堪旅程的遥远、艰辛,瘦得皮包骨,显得有气无力、双目无神。

⑨父亲在家老老实实地待了一个冬天,第二年春天的时候,青草冲破土层,花儿开了,把那二十四条小路重新打扮得生机盎然。栗色马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重新变得膘肥体壮、毛色光亮。父亲套上马具,牵着缰绳走出院门,溜达着出村,沿着其中一条小路,再次走向远处那道灰蒙蒙的天际线。

(节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村里的老人们和少数妇女、孩子纷纷拎着小板凳、小方椅来到打麦场,巴巴地等待着。(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然而他跟他的大车就像一只飞走的鹰,低矮的村庄和平坦的麦地并非他的归宿似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本文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4)、这篇文章标题叫《大车》,有读者认为把标题改为《父亲的出走》更贴切。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谈谈你的观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远去的歌声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A)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B)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有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瘸叔出行

曾立力

    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瘸叔打了个寒颤。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一小段就停住了,瘸叔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但是已经开了门,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瘸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估摸着是石头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瘸叔一直走背字。小时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经常叹气说:“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咸鱼翻身?想都别想!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

    ⑥石头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看到瘸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他三番五次来劝瘸叔: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可石头说破天,瘸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头说的宝贝?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瘸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瘸叔继续前行。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路旁,风中干硬的树枝,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跌跌撞撞,一路歪斜,样子十分狼狈。

    ⑨突然,眼前一道白光,刺亮。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瘸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跳到嗓子眼上,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瘸叔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⑩瘸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就见石头匆匆追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瘸叔!贺喜瘸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话音没落,就拉着瘸叔与鱼来了个新年自拍,还贴着瘸叔耳根意味深长地说:“这鱼哟,市面上稀罕得很!”

    ⑪彤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瘸叔这才看清楚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

    ⑫这时天已放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瘸叔又点燃了剩下的鞭炮,眼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有什么必须要说

苏美

①四十年前,我爹在新疆当骑兵。那时候他很年轻,骑一匹枣红军马,挎一杆枪,在昆仑山茫茫的雪原里行走。那时候,他有多年轻呢?帕米尔高原的积雪没过马膝,走不了几百米,枣红马就像从油锅里捞出似的,一身汗水闪着光,腾腾冒白汽。雪原之大,一望无垠,天上没有飞鸟,雪面上也没有走兽的足迹。我爹和一匹马就这么走着,走到天荒地老,居然没有把一颗心走荒芜。

②那时候他一定想着,再走20公里,边界西线就算巡察完毕,他就可以回哨所和班长报到了。我爹的班长我没见过,但在家里旧相册中看到过我爹。他穿了军大衣,脚蹬翻毛大头鞋,破烂的棉衣翻了瓤,头上顶着雷锋帽,跨在军马上像一个土匪。但一张脸轮廓清楚,两只眼睛里全是光 , 那时他正年轻,挥舞着鞭子,把马抽打的朝天嘶鸣,不管不顾的在雪原里奔跑,跑着跑着,人和马突然就都老了,双双跌落在雪地里。

③四十年后他住院做X光,查出一根肋骨断了。把我们吓了一跳。他自己想了很久,说二十岁时在帕米尔高原骑马打雪狼,一个闪失翻身跌下马,托住缰绳又翻身上马继续追。人和马哪追得上狼,但这一场追逐却人欢马叫,兴奋异常,隐隐觉得肋叉子痒,回哨所喝几瓶酒倒头睡,也就过去了。一根肋骨=一瓶酒+睡一觉。年轻时的算术总是这么简单。

④关于帕米尔高原,我爹说的很少。他并不需要多说,因为我长到十四五岁,还在每个暑假坐着军车远上昆仑山,在兵站吃羊肉揪片子,在汹涌的冰河边上吃西瓜。那时候我不听他说话。他也不和我说话。我和我爹的关系,就是直线关系。他把搪瓷饭碗从屋里砸到屋外墙上,是直线;把我姐一脚踹出家门,是直线;十八岁时向我呼啸而来的十多记耳光,记记都是直线。这些直线就是我和我爹最短的距离。我们一直没有什么可说的。也没有什么必须要说。我们坐在那里,吃饭,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就这样。

⑤可日子就过去了。饭还是那些饭,电视还是那些电视,人却老了。突然的,就弯曲了。

⑥我第一次见我爹哭,是他从手术室下来。麻药过去,他渐渐醒来,突然眼角就滑下泪了。他不能翻身,不能动,颈子底下背着麻醉泵,不能用枕头,泪水就朝耳廓落下去。他就无声的落着泪,什么也没说。我只是愕然,像是撞见了不该撞见的秘密,哑口无言,那时候他还不满四十九岁,查出了癌症,功名利禄戛然而止,所有为人的尊严和体面都让位给死亡。他和死亡缓慢的分享每一分钟,彼此都有无穷的时间和耐心。我在想,从他落下泪那一刻起,永无天日的寂寞就上路了。这寂寞虚空一片,抓摸不着,唯一温暖的伴侣就是死亡。

⑦我爹曾说想找人大哭一场。我想他一定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人。不是我妈,也不是我,说到底,他只能赤手空拳。我们的陪伴像是隔着玻璃的拥抱,无论多么情真意切,到底是无用。而他要和这个人哭些什么,这是一个秘密,我猜想也许有关人的一生,可这是一个禁忌的秘密。

⑧手术后两年,我爹回了西安。我爹曾经非常年轻,两条腿就追得上雪兔,一杆枪把半身靶心打的稀烂,大雪封山,几个兄弟把方圆五十里所有酒瓶子都喝空了,最后拿着大头鞋跟哈萨克牧民换马奶酒继续喝,把日月喝出几个交替。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承认他牛过。可是,这又如何?他还是要去躺在手术台上,被人切的乱七八糟,他还是要摊开身体,让无数的绿色黄色流进去,把骨髓炸出来,逼他求饶,逼他认输,最后再把他碾成齑粉吹的烟消云散。

⑨我和我爹,从来没有什么非说不可的话。我曾将鸡毛蒜皮的不顺遂归咎于他,仿佛竖起一个敌人就能抵挡时间的侵蚀。可他倒下去了。抛下我一个人,赤手空拳的面对无尽的时间,死亡终将跨过他的尸体扼住我的喉咙。

⑩我一直想和他说点什么,会突然生出蜿蜒的不舍,害怕遗忘,怕那些人和事,终将消失在时间深处。我想跟他说说帕米尔的雪原,说说那十几个耳光,说说老家的墓地和他压在枕头下的《幽明录》,但事到临头,只有沉默才是教养。

⑪一天,我回到家他在厨房做饭,当当当切莱。突然的他就说起怎么挑鱼腥线,怎么用蛋清表牛内,泡菜太酸怎么办,蒸馒头为什么面发不起来,我在一边测蒜,尝一口砂锅里的汤问他成否,突然他就对我说,一个人,也要好好做饭,好好吃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名字也带花

锦上

①那年,我跟爸爸到城里上学,怀着隐隐期待。

②谁知,第一天就闹了笑话。老师点名——张小花。我还没应,全班就爆出哄笑,几个女生悄悄说,多土的名字啊。谁也没注意到,最后一排站着瘦瘦的我。(甲)等点完名,我才怯怯地说:“我叫张小花。”又是一通笑,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他们看着这个穿着粗布衣服、个子矮矮的女孩,像在打量另一个星球的怪物。(乙)

③我难过极了,不明白父母为何给我起这个名字。我的长相和花没有任何联系:眼睛小,鼻子塌,嘴唇厚。也许是朵狗尾巴花吧,我自嘲道。(丙)从此,我不再和别人说话、总坐在教室后排……

④我像孤独的鼷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

⑤我们换了语文老师,一位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家的期待中,新老师出现了,她踏进教室的瞬间,宛如一缕清风拂过湖面。她很漂亮,穿着白灰相间的条纹衫、墨绿长裙、蝶形发卡卡起丝丝墨发。

⑥我们鼓掌,她示意安静下来。“今天讲评作文。”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清甜的气息。“这篇佳作,是最高分哦!”接着用她甜美的声音诵读起来。听到第一句,我愣住了,一股英名的激动与幸福向我袭来。

⑦读毕,地说:“你们知道它的作者吗?”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猜测起来。她一一否决:“是张小花。“啊,张小花。”有人重复,故意拉长声音,拖得好像一列慢吞吞的火车。继而,全班大笑。我难堪极了,心跌入了绝望的谷底。(丁)

⑧老师怔了一下,脸上有些愠色,但马上又恢复了平和:“你们笑什么啊?”笑浪渐渐消失。其实大家也不知为何,或许是习惯吧。骄傲的少年总习惯嘲弄一切和自己不同的人和物,终于有人道:“她的名字、带个花,挺……挺俗的。”

⑨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静很静,大家看着这个年轻高雅的老师,无论如何不能把她和翠花联系起来。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我感到地手指的温度,泪水一下子充满了眼眶。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地在微笑。

⑩不久,她把我调到了前排,送我带着莱莉香的漂亮本子,鼓励我发表文章……中考时,她送我一支钢笔:“加油啊!”然后轻轻抱了抱我。她的头发挨着我的脖子,散发着薄荷的清香。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下子安静清凉。

⑪后来我考上一中,再后来我去上海读大学……某天听到雪村的歌“翠花,上酸莱”,我笑了,不知不觉竟流出泪来。我想起那个叫翠花的老师,想起她给我的微笑、赞许和拥抱。

⑫在暗哑无言的青春时光中行走的女孩,有没有人对你说一句: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然后把你拉出自卑的泥沼,送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大路上。

⑬我很幸运,我遇到了。

(选自《少年文摘》,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