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主要发现于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清代耕织图的创作先由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题写诗文,装裱成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下列对于中国历朝“耕织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汉魏时期耕织图皆位于北方,史料价值低 B、宋代耕织图系统反映了全国农业耕作过程 C、清代耕织图择其优者刊印,史料价值最高 D、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文化世俗化倾向
举一反三
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其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时代发展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自立国起就重视桑棉麻的种植。《明史·食货志·赋役》载“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中期之后,明代棉织业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区。苏州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解放以来在许多明代墓葬中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棉织品,分析后可得出如下结论:明中叶以后墓葬出土棉织物最多,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的墓葬中都有棉纺织品随葬,可见棉布已为社会各阶层所服用。

——摘自姚香勤《明代纺织业发展状况及其特点论略》等

材料二:“张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

——张謇:1913年10月出任农商部第一任总长发言《实业政见宣言书》

材料三:1905年3月,宁波人戴瑞卿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千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摘自《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统治阶级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在重视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面,除改进和创新的农具、提高水肥管理技术的外,农书的编纂与印刷也是重要表现。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中央政府下令刊刻《四时纂要》等月令体农书,并颁发给地方官员加以推广,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书中所述的农业知识的传播、流传。元代农学家王祯的《农书》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当时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典型代表,这些农书往往篇幅宏大,字数较多,图文并茂。在元泰定五年(1328年),官印黄历高达三百多万本,平均每4户就有一册,更为普及的历书客观上促进了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殷三、李浩《雕版印刷对宋元时期农书传播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 宋元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劝农机构和劝农官,认为“农桑,王政之本也”。 宋元时期走上仕途并不意味着从此告别农桑,有许多人做了地方官,仍要劝课农桑、推广农事,各级官员仍要把加强农业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农桑是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宋元时期,城市以经济中心的优势吸引能工巧匠,培育出许多蔬菜、花卉,为城市人口提供所需的供应,“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宋元时期,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农学著作记述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如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就记录了甘蔗、茶叶等物种的引种国外情况。

——摘编自朱晓琴、员立亭《宋元时期农学著作全面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原因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