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金华第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材料一: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
——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内华夏、外夷狄”的陈腐观念,传统“尊夏贱夷”,“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三
时间 |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
1923年 | 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
1945年 | 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
1952年 | 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 |
1984年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
请回答:
材料一
| 材料 | 结论 |
甲 |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古 日本)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 汉朝时中国和东亚诸国已有 官方往来 |
乙 | 史料 1: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 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史料 2: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胡桃、胡椒、棉花等从西方运到东方 史料 3:675 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 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史料 4: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 ① ② ③ …… |
——根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为维护和平起见,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何时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认为适于仲裁或司法解决,而不能在外交上圆满解决者,将 该问题完全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二战后影响中国
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 是美苏两极对立。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中国政府以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21 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 兴为世界所瞩目。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