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
【材料一】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双减”政策针对以往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现象,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材料二】“双减”政策出台后,受访家长的态度调查图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三】“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等,从而真正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双减”政策出台,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丰富阅读和文体活动内容;减少校外培训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 , 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历史的小细节,时代的□情感——家书文化展 | |
家书的变迁 | 家书文化传统在我国久远绵长、博大精深,是我国社会历史最基本的文化单元之一。秦汉以后, “尺素书”大量涌现。在这一历史时期,经济优裕的家庭已经用锦帛写作并传递家书,文人士子将写就的家书装入鲤鱼形状的函套里,此乃古诗文中以“双鲤”指代家书的由来。除了“鱼”的借喻之外,简、束、札、帖、笺、素、榆、函、尺牍、雁足、雁帛、雁书、鸾笺、八行书等,也在这一阶段被用来称作家书。 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家书逐渐进入社会底层的寻常百姓家,家书文化也由此步入一个崭新而稳定的漫长历史时段。19世纪上半叶,伴随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近代大门,现代邮政业逐渐登陆东方古老国度,电报电话日趋取代纸质信函。20世纪90年代以来,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疾发展,成为当代家书的主要平台。 |
家书的价值 | 民间家书集历史、文学、传播、档案、心理、礼仪、书法、集邮、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载体,代代相传,留下了异常丰富的文献档案。这些文献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对于个人史、家庭史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史料,同时从某些侧面见证了社会变迁,是进行社会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世易时移,现在已经进入微信时代,家书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和即时通讯所带来的便利时,常常感到怅然若失,有一种灵魂无处安放的感觉,蓦然回首,发现传统的家书,在一行行的书写中、在一页页的信纸上还寄托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美学体验,古老的家书文化穿越历史风云,默默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
家书的抢救 | 进入新世纪,网络通信、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日新月异,民间关于“书信消亡”的声音再起。 2005年4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正式启动。2009年9月,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16年10月,中国第一家家书博物馆——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挂牌成立。家书抢救工程显现出勃勃生机。 从2005年开始,项目组先后举办了“中国传统家书展”“中国近现代书信文化展”“红色家书军营巡展”等主题展览。从2006年开始,有《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抗战家书》等13部主题书籍面世;2021年,还影印出版了《中国民间家书集刊》第一辑,共三卷十册。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 许多的民间家书得以保存流传并发挥作用。“抢救民间家书”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文化行动。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