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预测试卷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观察记录 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
|
|
请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 |
拖延症的类型 | 对策 |
① ② |
【材料一】
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七种独有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
②甲骨文,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图画特征比较明显,文字尚未经过统一,结构尚不定型,偏旁也不固定。
③金文是指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笔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浑,图画特征减少,文字的符号性增强,趋于线条化和直线化。
④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线条化和规范化。大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⑤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⑥隶书几乎是与小篆同时产生,到汉代成熟。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角。
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书写快捷,由于使用连笔,所以难于辨认。
⑧楷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到了宋代,出现了“宋体”,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都属于“楷书”。
⑨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常用的字体。
【材料二】
《老浦识字》是一档由知名文化评论员浦寅主持、策划、制作的视频解字节目。每期讲解一个汉字,时长3-15分钟。主要包括甲骨文原意分析、演变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等内容。如下面对“北”字的解读。
1.北的本意是意见相悖。 “北”的甲骨文 2.引申为人体的后背。 东西南北,方向又不止一个,为什么失败了要说“败北”呢?想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甲骨文看起。 意见不合给对方后背,打仗的时候,逃跑也是给对方后背。“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贾谊《过秦论》)“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北,都是打败仗的意思。这就是败北。 |
【材料三】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但是汉字书写却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书写传统。第一波是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不过,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试题篮